陳明輝
(1.海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海南???571158;2.英國利物浦大學英語語言中心,英國利物浦 L69 7WY)
中國茶融入了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中國茶是友誼的使者,茶文化促進了中外各國的文化交流。在唐朝期間,中國人開始養(yǎng)成喝茶的習慣。到了宋朝和明朝,飲茶文化已在社會中形成一股潮流。在茶文化發(fā)展過程中,涉及到了茶藝、喝茶道具、泡茶方式、修身養(yǎng)性精神、茶故事和茶葉鑒賞等知識。中國茶是國家對外國際交流的媒介,中國人與國際友人初次相識,有贈茶予友的風俗,也是中國人熱情好客的體現(xiàn)。中英茶文化與英語學習有著不可分割的作用,在英語教學中提倡融入茶文化教學知識。大學英語的教學除了涉及講解中英茶文化差異之外,還需要培養(yǎng)英語學習者的文化認同與推廣能力。大學英語作為高校必修課程,在課程教學與中通過中國茶文化知識教授,讓學生培養(yǎng)良好跨文化意識。為了幫助學生了解中英茶文化所體現(xiàn)的精神內涵,教師需要設計精彩的教學內容與方法,通過介紹豐富的中英茶文化差別和特點,提高學生的英語跨文化知識構建水平。
中國的茶文化是世界各國茶文化的來源。唐代茶圣陸羽提到茶的文化歷史追溯到神農時期。四川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喝茶的發(fā)源地。早在公元前475年或更早的時候,茶樹大規(guī)模在四川種植,茶葉被作為貢品。從漢代開始,茶文化在中國廣泛傳播。種植茶樹的茶園繼續(xù)向中國東南部發(fā)展,后來杭州、福建一帶成為了中國種植茶中心。茶文化經過不同階層的推廣,結合社會禮節(jié)、茶具選用、品茶、茶會形式等風俗,形成了有名的中國茶道文化。中國茶道體現(xiàn)了飲茶有助于身心健康,同時也融合了中國歷史不同時期的宗教思想內容。中國功夫茶道最具盛名,其歷史追溯到宋朝,目前在功夫茶道廣東潮汕地區(qū)最流行。
英國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是早期英國茶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有一次安娜與貴族朋友聚會中,她吩咐仆人準備松餅面包和進口紅茶招待客人,貴族們發(fā)現(xiàn)喝茶吃點心非常適合下午悠閑的生活,她們之間相互邀請喝茶,形成喝茶的習慣。由于亞歐交通的不便,以及英國本土不產茶葉導致茶葉價格昂貴,茶作為高檔商品,只有英國皇室與貴族有能力消費。隨著工業(yè)革命在英國展開,大多數(shù)生活在農村的人口逐漸向城市中心搬遷,中層階級開始有機會接觸到了茶文化。在19世紀中后期,由于茶的價格下跌,茶的消費不再是貴族的特權,中層階層民眾喝下午茶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英國茶文化逐漸形成。電影《傲慢與偏見》中曾生動呈現(xiàn)了英國民眾享用英式下午茶的生活場景。
英國主要銷售的是紅茶,其茶葉的進口主要依靠亞洲的國家。然而與中國茶相比,英國茶種類選擇種類會更少。中國茶品種選擇范圍很廣,從紅茶、白茶、黃茶到烏龍茶、綠茶和涼茶,相對比英國單一的紅茶,中國的茶葉種類齊全。中國種植茶可選擇不同的茶樹種類與種植地區(qū),每年春季茶農分批次采摘最新鮮的嫩茶葉。相反,英國本土沒有種植茶樹,主要從印度進口茶葉,茶葉不是很新鮮。
英國茶和中國茶之間最明顯的差異是加入牛奶和糖。中國消費者喜歡直接飲用泡好的茶水,不加入甜品和奶制品,但是英國消費者喜歡奶制品的味道,往茶水中加入甜味調料。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茶有更清新的茶味。
對于英國人來說,泡茶的過程非常簡單。他們用茶葉填滿鍋,煮沸3-5分鐘,然后熱飲。對于中國人來說,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的泡茶方式。茶藝師則更注重泡茶的水溫和茶葉的吸收程度,泡茶分洗茶、泡茶、品茶等不同步驟,最大程度提高茶的口感,泡出茶的濃郁香味。
英國在2019年脫歐后,英國的高等教育招生生源在脫歐之際面臨很大的考驗,中國留學生在英國高校的學習對英國的經濟與教育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根據(jù)英國高教部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18年在英國留學的中國留學生的人數(shù)已經達到21,000名,相對比2017年的17,000名中國留英學生,在短短一年時間內中國留學生人數(shù)增加了4000名。在研究生教育領域,2018年英國全國研究生人數(shù)是35萬,而來自中國和中國香港地區(qū)的研究生人數(shù)就已經達到10萬,說明在3.5個研究生生源當中,就有一名是中國留學生,中國留學生已經成為英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國際生來源。中國留學生在英國除了學習專業(yè)知識以外,也要通過了解英國本土的文化,融入當?shù)厣睢V袊魧W生在英國求學期間可以通過了解中英茶文化的差異,應用相關英語語言知識交流,結交到不同專業(yè)領域的學者,對專業(yè)學習提高有很大幫助。通過茶文化學習和交流,中國留學生也能收獲專業(yè)的學科知識。
要保持傳統(tǒng)茶文化立于不敗之地,需要高等學校教育在茶文化傳播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中國茶文化借助“一帶一路”的優(yōu)勢,利用英語作為茶文化傳播的交流工具,讓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進入國際茶文化市場,與不同國家茶文化融合。在中國留學生在英國留學期間,除了對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了解之外,還需要通過英語教學了解更多英國茶文化知識,英語課堂的英國茶文化知識增加英語閱讀量與內容。通過互聯(lián)網茶文化內容閱讀,學生在學習英語環(huán)境中了解中英茶文化,促進學生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將茶文化與英語教學相互結合,豐富了教學文化資源。推動中國茶文化的國際化發(fā)展,通過深層次的交流發(fā)揮我國茶文化的推廣作用,提高英語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有利于傳統(tǒng)茶文化的對外交流和傳播。
英語是全球性推廣的語言,學生在學習該語言過程中,利用語言學習優(yōu)勢,推廣茶文化知識。同時英語在教學當中不能只強調英美文化教學的功能和作用,也要加入跨文化知識和內容的教學。茶文化就是跨文化知識教學當中的一個代表。中國茶文化研究走向世界。目前在大學英語教學當中,專業(yè)的中國茶文化教學讀本比較缺失,因此建議英語出版社和高校工作者有針對性地出版中國茶文化讀本和西方茶文化讀本。茶文化課程可以作為大學英語輔修課程在高校之間開展,讓同學們通過選修茶文化,學習中國的茶道茶藝和西方的品茶藝術。編寫的中西茶文化讀本,需要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和實效性,能夠提供最新的中國茶文化發(fā)展方向和英國茶文化的公眾化趨勢,選取的文化讀本教材內容要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夠盡量覆蓋中英兩國在茶文化各個方面的差異。
目前從事高校英語教學工作老師赴國外文化實地培訓機會較少,教師大多從書本當中獲得中西茶文化知識內容。因此高等學校需要積極選送優(yōu)秀中青年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參加以培養(yǎng)教師文化素養(yǎng)為目的的培訓項目,讓教師體驗西方文化,為跨文化教學注入豐富知識,把教師培養(yǎng)為貫通中西文化的綜合素質人才。從根本上解決我們師資在文化跨文化交際知識薄弱問題。英語教師不但只注重講授英語語言知識,更要讓學生體驗到中西茶文化上的區(qū)別,加強對學生的英語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yǎng)。
隨著國際貿易茶市場份額的大幅度增長,茶文化也注入了全新的國際內涵。中英兩國茶文化的歷史與起源,對國際茶市場的整體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茶文化傳承了中國文化的精髓,隨著社會勞動方式的改變而進行革新,大學生了解中國茶文化的傳統(tǒng),對新世紀大學文化學習有很大幫助。茶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通過高校開設茶文化學院,設立相關的茶文化、跨文化課程,體現(xiàn)當代大學生對中國茶文化的國際傳播與交流傳承所做出的努力。茶文化在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方面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在未來的英語跨文化教學發(fā)展中,會帶來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