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
收藏是自我修煉的過程,積累歷史知識、鑒賞經(jīng)驗,看清了很多人生道理
1974年,王樹超出生于北京。他說自己從小就很喜歡“亂涂亂畫”,慶幸的是,爸爸在門頭溝區(qū)從事文化工作,因此對他這種愛好非但沒有阻止,還堅定地一路支持。
80年代初,北京大部分報紙還都是黑、紅兩色套版印刷——不像今天的基本都是激光彩印。上小學時,王樹超訂閱的青少年周報,每周都刊發(fā)幾方篆刻作品。他說,那時訂報,并非對報紙上的文章、習題等感興趣,而是被那幾方鮮紅的篆刻印花所吸引。除了喜愛篆刻作品鮮紅的顏色,王樹超更深深向往印章里的篆書書法。對一個小學生而言,篆書是那么神秘——這些字體好像一下子就能把他帶回遠古時代。王樹超說:“不見釋文就讀不懂,看見了釋文、讀懂了篆字,一種喜悅感和成就感,就在心里慢慢地滋長起來?!?/p>
上了初中,王樹超對篆刻的喜愛與日俱增。雖然學業(yè)繁重,但他課余仍不忘篆刻。“我臨摹的第一本印譜是周哲文的篆刻集,初一暑假臨刻了多方。” 王樹超說,“那時只是依葫蘆畫瓢,憑感覺去刻,總覺得不過癮。后來我把全班40位同學的名字都刻了一遍……”同學和老師都知道了王樹超的這個愛好,在學生時代,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一份快樂。
收藏跟人生很像,有些事遇到了,就算再難,也想要盡心盡力把它完成,因為遇到即是緣分
過了而立之年,王樹超機緣巧合地愛上了收藏。他最享受的事情是,一個人靜靜地翻翻史書,或是逛逛古玩店,享受收藏帶給他的精神上的愉悅。
王樹超說:“收藏是自我修煉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不僅積累歷史知識、鑒賞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看清了很多人生道理?!庇幸荒辏ズ颖钡囊粋€村落里收“舊貨”——其實就是去村民家里看看有沒有古董。一個跟他熟識的村民拿著一塊磚找到了王樹超:“王哥,您要不要帶文字的磚?”“當然要啊,文字磚很好??!”王樹超高興地答道。拿到手里一看,這塊磚上寫著“晉故司馬君泰世吳”的文字。村民告訴王樹超:“有好多文字磚,我只拿了一塊,40元賣給你,我可以領你去看看?!蓖鯓涑迕褡吡撕苓h,來到一個挖土的工地上,已經(jīng)挖得很深,里面存了很深的水,水里面都是磚。當?shù)卮迕裾f:“這些磚都不要錢,我下去給你拿?!贝迕裢炱鹧澩染拖氯チ?,拿上來30多塊帶花紋、文字的小磚,接著就裝車走了。之后連著幾天,王樹超都會去拿一些磚,直到拿了100多塊。后來他覺得再拿就有很多磚是重復的了,就沒有再要。
半年后,王樹超從一位專家那里得知這些磚非常有價值,心想那就再去看看那些磚,再多弄一些。于是就去看,結果老百姓把深深的溝用垃圾填埋了,已經(jīng)完全不好弄了。王樹超很后悔當時沒有多弄些磚,沒有把這些不可再生的歷史遺跡全部收藏保護起來。
王樹超覺得,畫者就像魔術師,畫畫就像變魔術
雖然遺憾當時沒有全部挖掘出來,但在今日高價與當時低價、甚至不要錢就能得到的對比之下,才更顯出收藏的樂趣。緣分是收藏成功的一個要素,許多收藏品如果不及時抓住很可能就此失之交臂,擦肩而過?!笆詹馗松芟瘢行┦掠龅搅?,就算再難也想要盡心盡力辦成,因為遇到即是緣分?!?h3>見天地:書畫讓他明白生活需要心境
經(jīng)商多年,王樹超對物質利益的追逐感到身心俱疲,所以幾年前,他轉讓了自己的生意,一心練起書畫來。
“書畫能展現(xiàn)自己的心情,這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蓖鯓涑f道。2016年,王樹超師從韓濟民,精心研學寫意山水,不知疲憊地揣摩、練習,最瘋狂的時候,“連著通宵畫了三四個晚上”,他晚上越畫越精神,畫得越多他越發(fā)覺國畫的精深。
慢慢的,他的作品有了自己的風格。一位美術評論家這樣說道:“他作畫沒有固定的思維定勢,充分吸納山水畫簡約寫意的線條,隨類賦彩,增加色彩的層次和立體感,筆隨意走,不受任何條件框框所制約,求得神韻足矣。”
他的作品另一個特點就是空靈。幾寸大的宣紙上,一片草原,一方天空,任你的想象空曠而遼遠?!斑@種景觀便是一種空靈??侦`是一種寧靜、一種和諧,它是我心靈上一種短暫的休息和調適?!蓖鯓涑榻B說??侦`之美并非只是純粹的藝術技巧,蘊含著作者的灑脫生活。有時王樹超參加活動,受邀當場作畫。他都習慣自己帶著筆墨,而且不同其他畫家,將筆墨精致地裝扮一番,他每次都會把筆墨紙放在塑料袋里?!斑@是我最自然的心境狀態(tài),每次作畫的時候最舒服,才能畫出自己比較滿意的作品?!蓖鯓涑f道。
王樹超說,畫者就像魔術師,畫畫就像變魔術,以筆墨為手法,將自己的心境、眼界、心胸,揉到筆墨之中、空白之處,給觀眾們遐想、思考,并能讓大家與自己產(chǎn)生共鳴,這就是王樹超所追求的書畫境界。
(編輯·張子樂)
王樹超充分吸納山水畫的簡約、寫意,隨類賦彩,筆隨意走,不受條框所制約,求得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