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大理州永平縣醫(yī)院,云南 大理 672600)
川崎病能夠嚴重損傷患兒的冠狀動脈血管,發(fā)病群體多為5歲以下的兒童,同時也被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jié)綜合癥,其長時間高燒、多形性紅斑和兩側(cè)性結(jié)膜炎是主要的臨床癥狀。如果患兒的治療不及時,增大了惡化成冠狀動脈瘤的幾率,給患兒的生命造成不好的影響。近年來,雙嘧達聯(lián)合阿司匹林、丙種球蛋白成為了治療患兒川崎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本院在對患兒川崎病的治療過程當中,使用雙嘧達莫聯(lián)合阿司匹林、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川畸病患兒130例,將他們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男35例,女30例;年齡0.7~5歲,平均年齡(2.6±0.7)歲;發(fā)熱時間為4~12天,平均發(fā)熱時間(7.8±1.6)天。研究組:男28例,女37例;年齡0.8~4.9歲,平均年齡(2.5±0.8)歲;發(fā)熱時間3~10天,平均發(fā)熱時間(7.6±1.8)天。所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丙種球蛋白對患兒進行治療?;純好刻?次口服阿司匹林,每次服用10 mg/kg;在發(fā)病的10天以內(nèi)進行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每次用量為2.0 g/kg。剛開始時以20滴/min進行滴注,如果15 min后患兒沒有產(chǎn)生任何不良反應(yīng),慢慢加快滴注速度,但要少于60滴/min[1]。
研究組:采用雙嘧達莫聯(lián)合阿司匹林、丙種球蛋白對川崎病患兒進行治療。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同時服用雙嘧達莫,每天服用3次,一天總藥量為5 mg。服用雙嘧達莫、阿司匹林和丙種球蛋白的時間需要根據(jù)患兒的身體狀況來安排。所有的患兒均需要接受維持電平衡、退熱等治療[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其主要包括改善、顯效和無效。改善:接受治療5天后,癥狀有所好轉(zhuǎn)或部分消失;顯效:治療5天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效:治療5天后,癥狀沒有任何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跡象[3]。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兒的炎性因子水平,其主要包括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T-α)、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MIF)和高遷徙率族蛋白B1(HMGB1)。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研究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outcomes in group 2 patients[n(%)]
2.2 兩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研究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Table 2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compare(±s)
表2 兩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Table 2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compare(±s)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例數(shù)65 65 IL-6(ng/ml)29.32±22.12 20.12±18.02 15.805<0.05 MIF(ng/ml)28.42±15.32 19.86±7.96 16.569<0.05 HMGBI(ng/ml)38.62±15.47 28.31±13.32 17.389<0.05 TNF-α(ng/ml)1.58±0.65 1.32±0.68 16.678<0.05
川崎病的主要病理為全身血管的炎性發(fā)生病變,是一種急性的、出疹性和發(fā)熱性的疾病。機體的免疫異常或感染是川崎病的主要發(fā)病機制。近年來,采用阿司匹林和丙種球蛋白治療患兒的川崎病已經(jīng)成為了臨床上一種比較常見的治療方法,它能夠提高治療的效果,緩解臨床癥狀[4]。雙嘧達莫有著抑制血小板發(fā)生聚集的作用,可以用來減少血栓的栓塞。目前,治療患兒川崎病最有效的方法為雙嘧達莫聯(lián)合阿司匹林、丙種球蛋白。阿司匹林可以調(diào)節(jié)人體的體溫,對血管起到擴張作用,且有抗炎、解熱的功效。川崎病常見的不良反應(yīng)有長時間發(fā)熱、口唇紅腫潮濕、頸部淋巴結(jié)發(fā)生腫大和多形性皮疹。
通過本研究可以看出,研究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雙嘧達莫聯(lián)合阿司匹林、丙種球蛋白對患兒進行治療,可以很好的改善治療效果,提高炎性因子的水平[5]。雙嘧達莫與阿司匹林具有同樣的協(xié)同作用,對形成血栓起到緩解作用。除此之外,雙嘧達莫有著增加冠脈血流、擴張血管、減小冠狀血管阻力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患兒的心肌供血,可以很好的保護患兒的心血管[6]。同時,治療后的川崎病護理也很重要,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由于患兒年齡太小,自主思考的能力低,其情緒和思想容易受到外人的影響,和患兒進行溝通的態(tài)度要和藹、溫柔。在治療前患兒容易產(chǎn)生恐懼的情緒,這需要家屬和醫(yī)生共同幫助患兒走出消極情緒。向患者家屬解釋清楚該病的治療方案、護理措施以及治療的成功率,講出該治療方法的重要性,取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②對患兒進行發(fā)熱護理。如果體溫大于38℃,則需要對患兒進行物理降溫,并給患兒用溫水擦拭身體,如果效果不好,則需服用退燒藥進行藥物退燒。對患兒的體溫每4小時測量一次,將腋下的汗液及時擦干[7]。③對患兒的皮膚進行護理。保持床單、皮膚的干燥、清潔,經(jīng)常清剪指甲,防止皮膚被抓上,注意使用的剪刀一定要是被消毒過的。對于已經(jīng)結(jié)的痂皮,一定要等其自然脫落,避免發(fā)生感染。④對患者的口腔進行護理。刷牙時要選用軟毛,禁止食用帶刺、帶骨頭、油炸的食物,較硬的水果或堅果也要盡量避免食用,防止損傷口腔黏膜造成不必要的感染,堅持每天刷牙至少2次[8]。
綜上所述,雙嘧達莫聯(lián)合阿司匹林和丙種球蛋白對患兒進行治療,可以很好的改善患兒體內(nèi)炎性因子的水平,一些臨床癥狀得以緩解,降低了患兒的痛苦。所以,在對川崎病患兒的治療過程當中,采用雙嘧達莫聯(lián)合阿司匹林、丙種球蛋白的治療效果比較理想,值得在臨床上被進一步推廣和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