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姬 李 莉
(1 丹東市第一醫(yī)院心內一科,遼寧 丹東 118000;2 第二三○醫(yī)院五龍背療養(yǎng)區(qū),遼寧 丹東 1180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1]。目前,他汀類降脂藥物被廣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療,但他汀類藥品種較多,不同藥物的療效有一定的差異。本研究對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進行了比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100例冠心病患者,納入標準:①年齡<75歲;②心絞痛癥狀Ⅱ~Ⅳ級;③無嚴重肝、腎、呼吸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等。排除標準:①近期內有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史;②NYHA心功能Ⅳ級;③高危和極高危需行急診PCI;⑦對研究藥物過敏。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齡45~71歲,平均(55.36±2.77)歲,隨機分為瑞舒伐他汀組與阿托伐他汀組各50例,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酌情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β阻滯藥或鈣通道阻滯藥、硝酸酯類藥物、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藥(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藥(ARB)等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阿托伐他汀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1天1次;瑞舒伐他汀組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1天1次。連續(xù)治療8周。
1.3 觀察指標:治療前及療程結束后檢測血脂。臨床療效判定標準[2]:①顯效:心絞痛等癥狀基本或完全消失,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或完全恢復正常;②有效:心絞痛等好轉,心功能改善1級以上;③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t 或卡方檢驗,α=0.05作為數(shù)據(jù)檢驗的標準,P <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比較:瑞舒伐他汀組治療前TC為(4.33±1.44)mmol/L,TG為(5.89±0.78)mmol/L,LDL-C為(3.67±0.71)mmol/L,治療后分別為(1.51±0.57)mmol/L,(3.47±0.69)mmol/L,(3.13±0.71)mmol/L;阿托伐他汀組治療前TC為(4.58±1.85)mmol/L,TG為(6.12±0.83)mmol/L,LDL-C為(6.12±0.83)mmol/L,治療后分別為(2.12±0.83)mmol/L,(4.12±0.95)mmol/L,(3.16±0.84)mmol/L;瑞舒伐他汀組治血脂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阿托伐他汀組(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瑞舒伐他汀組顯效28例(70.0%),有效9例(22.5%),無效3例(7.5%),有效率為92.5%;阿托伐他汀組顯效20例(50.0%),有效9例(22.5%),無效11例(27.5%),有效率為72.5%,比較差異顯著(P<0.05)。
研究表示,內皮功能損害是動脈粥樣硬化的起始環(huán)節(jié)[3]。他汀類藥物為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其基本作用是調脂,除此之外,亦具有抑制炎癥的作用。研究避免,冠心病患者早期應用他汀類藥物可起到保護血管內皮功能的作用,有助于減輕血管內皮炎性反應,從而抑制血栓形成、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穩(wěn)定斑塊,,在冠心病的防治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4]。他汀類藥物具有多種,不同品種的藥物的臨床療效比較得到臨床醫(yī)師的關注。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穿膜能力,瑞舒伐他汀具有高度的選擇性。既往研究表明,二藥的降脂、抑炎作用均較好,但相對而言瑞舒伐他汀能更顯著地改善血脂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在規(guī)律運動的前提下,瑞舒伐他汀可更好地維持冠心病患者的血清還原型輔酶Q10水平,提高HDL-C水平[5]。本研究結果顯示,瑞舒伐他汀組的血脂改善明顯較阿托伐他汀組更好,臨床療效達到92.5%。再次證明,瑞舒伐他汀對冠心病的臨床療效比阿托伐他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