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小兒疝氣主要包括先天性腹股溝疝和先天性臍疝兩種。據相關研究數(shù)據,先天性因素一直是導致小兒疝氣的主要因素,其中腹股溝疝主要是由鞘狀突關閉不完善導致,臍疝是臍環(huán)縮小閉合不及時,同時發(fā)育不完全的早產兒、低體重兒也容易誘發(fā)臍疝[1]。借此,筆者主要選取本院收治的小兒疝氣圍手術期患兒124例為研究對象,探討親情護理在小兒疝氣圍術期的臨床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錦州市婦嬰醫(yī)院收治的小兒疝氣圍手術期患兒124例為研究對象,按抽簽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2例。對照組中男53例,女9例;年齡280 d至12歲,平均年齡(7.4±2.5)歲;腹股溝疝38例,臍疝24例。觀察組中男54例,女8例;年齡180 d至13歲,平均年齡(7.9±2.4)歲;腹股溝疝35例,臍疝27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實用兒科學》[2]中小兒疝氣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符合小兒疝氣的診斷標準;(2)年齡6個月至13歲;(3)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家屬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臨床資料不完整者;(2)合并心、肝、腎等臟器疾病者;(3)配合依從性較差者。
1.5 護理方法
1.5.1 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術前收集患兒病史、年齡、性別等基礎信息,協(xié)助其進行相關檢查,術中配合醫(yī)師相關操作,術后給予抗感染、并發(fā)癥預防、對癥治療等,同時遵醫(yī)囑用藥、加強飲食指導、生活護理等。
1.5.2 觀察組 以親情護理干預為主:(1)常規(guī)親情護理:根據小兒疝氣患兒的臨床就診數(shù)據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親情護理方法,成立親情護理小組,堅持以人為本的臨床護理理念,建立以患兒為中心的護理宗旨,從患兒角度出發(fā),以救護患兒生命作為主,還患兒美好的明天為輔,規(guī)范護理人員護理舉止得體大方,建立微笑服務,給患兒創(chuàng)造更加舒心、滿意的就診環(huán)境。①心理護理:在護理過程中,根據患兒的臨床癥狀予以相應的心理護理干預,對患兒出現(xiàn)的各種負性情緒,如緊張、焦慮、抑郁、恐懼等予以正確的疏導,給患兒及家長多一點尊重、理解、解釋、鼓勵、信心。②護士形象要求:堅持全新護士形象理念,統(tǒng)一小兒疝氣疾病護理著裝、發(fā)飾、發(fā)夾,規(guī)范護士禮儀,加強護士語言修養(yǎng),多于患兒及家屬假瘤與溝通,樹立良好的護士形象。③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時堅持手勤、腳勤、嘴勤,主動介紹、幫助、溝通、征求;病向患兒及家屬講述小兒疝氣的相關知識與治療案例以及注意事項,繼而為臨床治療創(chuàng)造更加良好的氛圍。④環(huán)境護理:保持溫馨的病室環(huán)境,人做到病室整潔、安靜、床單舒適,打造優(yōu)質的病房環(huán)境和營造醫(yī)院人文環(huán)境,養(yǎng)成良好的手術操作前解釋,操作中關心,操作后致謝的護理行為。(2)生理親情護理:患兒維持良好的生理狀態(tài),以安全度過手術和手術后的過程。①做好臨床備血和補液:糾正患兒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做好術前血型鑒定及交叉配合試驗。②預防感染:在實施手術前對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區(qū)的手術各種手術器械與電子設備進行無菌消毒處理;減輕焦慮,積極促進患兒術后生命體征穩(wěn)定,減少術中麻醉劑用量,減少止痛劑;增加患兒術后活動主動性,降低手術后感染發(fā)生率:正視患兒的情緒反應,鼓勵其正確表達自身焦慮,并予以相應的支持和疏導。③手術準備:術前1~2 d以進流質飲食為主,根據患兒的不同狀態(tài),經口或經靜脈提供充分的適合患兒手術與身體成長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靜息能量消耗值在正常水平的基礎上控制在增加10%左右即可。與此同時,還應做好手術室環(huán)境、手術體位、皮膚消毒、手術過程等各項圍術期評估與護理。
1.6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心率異常、疼痛情況、護理滿意率、手術時間、切口疼痛時間、術后下床時間、術中出血量。
1.7 療效判定標準 (1)治愈:治療后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均恢復正常;(2)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3)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均由好轉,但仍未徹底;(4)無效:治療前、治療后臨床癥狀均無改善跡象[3]。
2.1 兩組患兒臨床護理效果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護理效果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χ2=7.521,6.547,3.916,6.978,8.080,P<0.05。
表1結果表明,觀察組在愈顯率、總有效率、護理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心率異常率、疼痛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手術時間、切口疼痛時間、術后下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小兒腹股疝發(fā)生的根本原因與鞘狀突未及時閉合相關。當睪丸或子宮圓韌帶下降后,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常會形成鞘狀突,據報道,鞘狀突的閉合大約在出生后一年左右閉合,同時由于新生兒和半歲以內的嬰兒鞘狀突多處于未完全閉合狀態(tài)因此常引起鞘狀突未閉合癥,但并不是所有的鞘狀突都會形成疝,如早產兒、低體重兒、嬰兒腹壁不夠強健等發(fā)生腹股溝疝的概率更高[4]。小兒臍疝的發(fā)生多與臍環(huán)未閉合存在較大關系,通常情況下臍環(huán)的形成常在胚胎期即形成,并隨胎兒成長而持續(xù)收縮,它的最終脫落常在出生后臍環(huán)繼續(xù)縮小直到最終閉合[5-6]。同時由于嬰兒臍帶脫落后,臍部瘢痕長期處于先天性薄弱狀態(tài),同時由于嬰兒腹直肌前后鞘臍部未合攏,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給臍疝的發(fā)生提供了先天性條件[7-9]。
表2 兩組患兒臨床指標對比
注:與對照組比較,at=8.868,6.606,8.838,10.770,P<0.05。
圍術期是一種以手術為中心的全過程手術模式,它包括術前、術中和術后三部分。親情護理是臨床醫(yī)學中常見的護理干預模式,根據相關的研究報道與調查數(shù)據表明,在小兒疝氣圍術期治療中,患者在手術復蘇時間、切口疼痛程度、腸道排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等療效均更優(yōu)于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模式。在賈京紅[4]學者的研究中,將76例患者分成38例對照組和38例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用親情護理,結果證實,觀察組在圍術期實施親情護理后,各項臨床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在鄭亞娟[10]的研究中,52例小兒疝氣圍手術期患兒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52例小兒疝氣圍手術期患兒予以親情護理,結果表明,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52例患兒在治愈率、心率異常率、疼痛率、愈顯率等方面均顯著低于觀察組,同時對照組患兒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切口疼痛、術后下地時間等各項臨床指標也顯著低于觀察組。這有效的證明了親情護理干預在小兒疝氣治療中護理的優(yōu)越性。通常情況下,親情護理主要包括常規(guī)、環(huán)境、心理、飲食等情況,在本研究中同時親情護理干預不僅有效的改善了患兒與家屬之間隔閡,也極大程度的緩解了患兒的負性情緒;同時在予以相應的心理、飲食等護理,也從某種程度上起到了增強患兒治療信心與戰(zhàn)勝病魔的勇氣。而在高飛[7]的研究卻發(fā)現(xiàn),在予以親情護理后,研究組的護理滿意率占比為98.20%,對照組為83.45%,這與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8.39%,對照組為83.87%頗為相近。
親情護理干預在小兒疝氣圍術期護理中,不僅能有效的改善小兒疝氣患兒的臨床療效,還能有效的降低各項臨床指標,改善患兒臨床療效。但我們還應注意的一個問題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臨床醫(yī)學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時所面臨的問題也是極棘手的[7-10]。圍術期護理干預作為當期臨床手術治療的重要階段,它不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也能有效的降低各種疾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親情護理作為圍術期護理中常見的一種護理模式[11-12],它的有效開展是必須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生理、術前、術中、術后、飲食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臨床病癥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護理管理措施,積極推動圍術期親情護理干預的全面開展,才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療效,糾正實際護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實現(xiàn)最終的護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