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春蠶吐絲,流水行地,以形寫神,皆出自然?!敝袊糯L畫史上當此巨贊者,唯有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最早記于米芾的(《畫史》:“《女史箴圖》橫卷,在劉有方家,人物三十余。以上筆彩生動,髭發(fā)秀潤?!比艚Y合中國文人畫的特征,再考察顧愷之的生平與所留畫作,可以肯定中國文人畫始于顧愷之。而論及將繪畫與書法文章相結合的最早作品,非《女史箴圖》莫屬。
“女史”是女官名,后來成為對知識婦女的尊稱;“箴”是規(guī)勸、勸誡的意思。西晉惠帝司馬衷是歷史上有名的“愚帝”,朝廷大權被其皇后賈氏獨攬。賈氏善妒,多權詐,荒淫放恣,朝中大臣張華便收集了歷史上各代先賢圣女的事跡寫成了(《女史箴》,以為勸誡和警示,被奉為“苦口陳箴、莊言警世”的名篇,流傳甚廣。
后來,顧愷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分段為畫,各段畫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義,故稱《女史箴圖》,曠世名作由此問世。不過,此圖的原作早已失傳,現(xiàn)存的《女史箴圖》有兩個摹本。一個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為南宋人所摹;另一個是現(xiàn)藏于英國大英博物館的唐人摹本,由于年代久遠,原畫12段中的前3段已經(jīng)丟失,現(xiàn)僅存后9段。
那么,《女史箴圖》上究竟畫了什么呢?
第一段是“馮婕妤擋熊”。建昭元年(公元前58年),漢元帝帶著后宮佳麗在虎圈觀獸搏斗,好不快活。突然,有只黑熊躍出圍欄,直逼漢元帝。馮婕妤見狀,立馬挺身擋熊救駕,其他妃子則躲于帝王之后。得救后,漢元帝問她為何如此,她說:“熊見人則止,此乃救護陛下也?!保ㄒ妶D1)
第二段是“班婕妤辭輦”,畫的是班婕妤不與漢成帝同車的故事。
漢成帝欲與寵妃班婕妤通輦,班婕妤堅辭不就,并勸說漢成帝:“圣賢之君,有名臣在側。夏商周三代末主夏桀、商紂、周幽王,卻有嬖幸之妃在旁,我若與你同車出進,那就跟他們相似,怎不令人凜然而驚?”畫面中,八名宮人共抬車輦,輦中的漢成帝回首顧盼,似是責怪嘆息。輦后的班婕妤側身而立,面容美麗而莊重。(見圖2)
第三段是“防微慮遠”。畫中繪有一山,山坡有虎蹲坐回首……山頂則有彩云縈繞,驕陽在右,明月在左,日中有烏鳥,月中有玉兔,暗喻“日中則昃,月滿則微”之理。意思是日月星奪,天下萬物莫不盛極而衰,勸誡女史們得意時莫輕狂,得寵時別傲慢。(見圖5)
第四段是“知飾其性”,描寫宮廷婦女化妝的情景。畫面中一名貴婦席地而坐,一名侍女為其理發(fā)梳妝。此景是告誡女性不要一味愛打扮而不修養(yǎng)“德性”。(見圖4)
第五段是“同衾以疑”。畫的是一對夫妻在寢帳中談話的情景,其中紅衣女子側坐一旁,仿佛和男子發(fā)生了爭執(zhí),男子正掀被作倉促而起狀。這說明,口出善言,千里之外也能響應,反之,雖親為夫妻,也會互相猜測。以此規(guī)勸女子對夫君應善言相待,否則即使同床而寢也會互相猜疑。(見圖5)
第六段是“微言榮辱”,表現(xiàn)一夫多妻的生活情境。畫面中帝王后妃和子女們形成一個三角形,告誡女性不要互相嫉妒,微言事關榮辱,如果做不到婦德的要求,即使家庭生活穩(wěn)定,也會和塵土構成的大山一樣,瞬間灰飛煙滅。(見圖6)
第七段是“專寵瀆歡”。這個場景和帝王后妃其樂融融的場面形成對比,帝王拒絕了他的妃子,因為歡愛不可放縱,恩寵不可專擅。畫家用這個場景來表現(xiàn)如果做不到禮教中規(guī)定的婦德,無論如何也得不到男性的認同。(見圖7)
第八段是“靜恭自思”,畫中一名貴婦端坐沉思,意思是女子想尊貴,要謹言慎行,尤其要“慎獨”。(見圖8)
第九段是“女史司箴”,畫的是一名女史正優(yōu)雅地站著執(zhí)筆而書,前面有二姬相伴而行,并相顧而語。宮廷女官在勸導嬪妃們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也可以此為鑒。(見圖9)
由此可見,《女史箴圖》是一部“馴女寶典”,這些故事實際上反映的是儒家精煉總結后的關于古代女性應該如何立身處世、修養(yǎng)品德的戒律信條,是理想化女性美的標準,堪稱集教化和審美于一身的成功典范,并預示著中國繪畫由重教化到重審美的轉型。也因此,《女史箴圖》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關于《女史箴圖》為何會流落英國,中間還有一段遺憾的往事。
19世紀末,八國聯(lián)軍進攻北京,一位駐扎在頤和園的英軍上尉趁亂將(《女史箴圖》盜走。回到倫敦后,這位不懂名畫價值的上尉以25英鎊的價格把《女史箴圖》賣給了大英博物館。
二戰(zhàn)初期,英國在歐洲戰(zhàn)場節(jié)節(jié)敗退,亞洲地區(qū)的殖民地也岌岌可危,特別是在日軍進入東南亞后,那些歐洲的殖民勢力更是感受到了巨大壓力。在英國的請求下,國民政府向緬甸派出遠征軍,支援英國,解除了日本對緬甸的威脅。
英國政府為了感謝中國軍隊在緬甸為自己解圍,想要送一件禮物答謝國民政府。于是日本給了國民政府兩個選擇:(《女史箴圖》或一艘潛艇。最終,國民政府選擇了當時有實用價值、對戰(zhàn)爭和國情有著重大意義的潛艇。
在和這次歸國機會擦身而過后,《女史箴圖》唐摹本從此留在了英國。
由于不熟悉中國畫的保存方式,大英博物館以日式裝裱的方式將其裱在板上懸掛。結果,由于材質的原因,古畫隨著木板的裂開而開裂,導致《女史箴圖》被攔腰裁切,明清時期文人留下的題跋都被裁剪下來,切口處也出現(xiàn)了掉渣現(xiàn)象,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
編輯/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