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大橋中心小學 張菊鳳
在小學階段,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還不夠強,還處于習得寫作技巧的階段。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要讓其寫長篇大論,這很難實現(xiàn)。我在教學中利用了微作文,指導學生運用課文作為范本,挖掘文本中的語言范式,掌握其中精妙的表達方式,促使學生通過微型的寫作活動掌握寫作技巧,建立鑒賞和寫作結(jié)合的課堂,讓學生提升對作文創(chuàng)作的興趣。
不少學生在閱讀文本的時候容易忽略文本中的標點符號。其實標點符號也是一種重要的語言,有著自己的表達意圖,代表不同的情緒,體現(xiàn)了一定的節(jié)奏感。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嘗試鑒賞文章中的標點符號,說說這些標點符號傳達了怎樣的情感,并嘗試展開仿寫,這樣就能促進鑒賞型微作文的寫作。
在學習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爬天都峰》的時候,我就鼓勵學生嘗試鑒賞作品中的標點符號,并思考這些標點符號代表了什么意思。如可以讓學生找出文章中的感嘆號,并分別分析這些感嘆號代表了什么意思:“年紀比我爺爺還大哩!”這里的感嘆號表示了內(nèi)心的驚訝和感嘆,說明“我”沒有想到老爺爺年紀那么大也來爬山,加上感嘆號能體現(xiàn)內(nèi)心的震驚。“咱們一起爬吧!”這里的感嘆號則有一種召喚、號召的意思,體現(xiàn)了老爺爺?shù)暮吞@。“現(xiàn)在居然爬上來了!”這里的感嘆號表示內(nèi)心的激動之情。此后我又鼓勵學生寫一下自己外出游玩的場景,并合理地使用感嘆號。如有學生用:“原來樹下還有小蘑菇呢!”表達了看到蘑菇后的震驚。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常用的標點符號,而且還要讓學生能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鑒賞型微作文則能讓學生不僅學會鑒賞,而且還學會如何使用,能讓學生的能力得到遷移。
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文章的情節(jié)中出現(xiàn)了一些矛盾沖突,這些矛盾沖突的出現(xiàn)能讓文章變得更耐人尋味,情節(jié)也能更加跌宕起伏。如果在寫作的時候能加入一些矛盾沖突,必然能讓作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探究文章中的矛盾沖突,并思考文章如何展現(xiàn)沖突,沖突的結(jié)局是怎樣的,在自己寫作時要如何體現(xiàn)沖突。
在學習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小攝影師》的時候,我就鼓勵學生在鑒賞作品的時候找出作品中的矛盾沖突,并分析對作品產(chǎn)生了什么作用。如有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人物身份懸殊,他們原本生活不會發(fā)生交集,一個是大作家,一個是少先隊員,這樣就產(chǎn)生了矛盾。此外,學生還從情節(jié)上找到了矛盾,小男孩要給高爾基拍照,但是卻沒有用合理的手段進行聯(lián)系,而是扔紙團,在打算拍攝后,膠卷又忘記帶了,這也是矛盾。最后,高爾基寧愿見小男孩,也不愿意見雜志的記者,這也是矛盾。我鼓勵學生思考作品為何要設(shè)置如此多的矛盾,并思考如何在自己寫作的時候加入這些矛盾,讓情節(jié)變得更精彩。如有學生提出可以寫一下出去釣魚,結(jié)果忘記帶釣餌,然后抓蚯蚓解決問題,這樣不僅突出矛盾,而且顯得十分有趣。
圍繞作品中的矛盾沖突進行賞析,這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提升,學生可以將微作文當成是思維碰撞的媒介。在圍繞沖突進行鑒賞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讀懂文章,更能提高寫作能力。
仿寫是能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好方法,能讓學生進行有效遷移。我在教學中不僅鼓勵學生積極鑒賞,說出文章中哪些詞句比較好,而且還鼓勵學生進行積極仿寫,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生動的句型,提高寫作能力。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秋天的雨》里有很多精彩的句子,我鼓勵學生找出文章中運用了比喻、擬人手法的句子,并展開分析,說說這些句子好在哪里。如有學生找出:“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認為這樣很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了銀杏樹的羊毛。還有學生找出:“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認為這樣讓花卉充滿了靈動。我鼓勵學生展開仿寫活動,嘗試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形象化地描寫一種事物。如有學生用:“風奶奶輕輕一吹,蒲公英的寶寶們就坐著一個個降落傘向著遠方出發(fā)了”很形象地展現(xiàn)了蒲公英。
在鑒賞型的語文課堂中,學生能更敏銳地把握住文章中哪些詞句寫得精彩,并嘗試通過仿寫的方式掌握這些詞句,這是一種能有效展開語言訓練的好方法。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如果能結(jié)合課文的內(nèi)容,將寫作訓練和閱讀賞析結(jié)合在一起,將有效地構(gòu)筑讀寫結(jié)合的語文課堂,讓學生積極展開探索,在微寫作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