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yè)是承載學習內(nèi)容、體現(xiàn)學習方式、實施過程性評價的任務。作業(yè)改革的本質(zhì)是對作業(yè)功能的拓展。浙江省特級教師劉善娜主持的“發(fā)展高階思維的小學數(shù)學探究性作業(yè)”的研究是作業(yè)改革典型的代表。數(shù)學探究性作業(yè)關注過程性表達,關注思考過程的自我審視與反思。團隊在總結(jié)前期成果和推廣應用的基礎上,又啟動了探究性作業(yè)與課堂教學的融合研究。研究將數(shù)學作業(yè)融匯到數(shù)學學習的全過程中,以促使課堂真正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讓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進行自我建構,在多樣式的作業(yè)體驗中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發(fā)展高階思維。作為2018年教育部全國教育科研“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的階段性成果,本刊特選取部分課例,供學習討論。
復習課,需要體現(xiàn)三個功能:梳理知識、查漏補缺、拓展提升。面對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復習整理內(nèi)容,學生需要回顧和進一步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厘清四則運算的順序,分析解決較為復雜的“租船問題”?;趶土曊n的功能與該單元的內(nèi)容特征,筆者對此課進行了兩次打磨,在改課的過程中,感受到基于學生困惑的教學才是更有效的復習路徑。筆者就此課的幾個重要片段的改進做以下闡述。
改課一: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2分鐘復習與課前自主復習
【原課設計】看書復習,梳理成塊
1.帶著問題復習。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復習第一單元《四則運算》。請大家?guī)е旅孢@兩個問題快速看書第2-10頁。
出示問題:
①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②看書后,哪些知識讓你覺得理解起來有困難?
2.學生看書,教師巡視并組織交流。
【改進設計】課前探究,復習梳理
出示《四則運算》探究性復習單。
[這一單元知識分三大部分 讓我寫一寫——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重點知識(細細看數(shù)學書上的例題) 讓我寫一寫——這一部分內(nèi)容中,我看不懂的話,不太會解的題,或者想問的問題(細細看數(shù)學書和作業(yè)本中的錯題) 意義與關系 加、減法的意義與各部分關系 乘、除法的意義與各部分關系 混合運算順序(括號) 解決問題 ]
【改進與思考】
原課的設計是比賽課的設計,節(jié)奏快,看起來非常漂亮,挖得深、聯(lián)得巧,得到評委的一致認可。因為不能課前接觸學生,所以筆者安排了通過看書質(zhì)疑的環(huán)節(jié)來體現(xiàn)復習課“回顧舊知,查漏補缺”的功能。但是,僅用短短的2分鐘時間翻看數(shù)學書,學生的回顧并不全面,他們一時也難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困難。因此,教師只能在巡視中暗示個別學生提問“逆運算”怎么理解來推進后續(xù)教學。如此一來,所有的困難都是教師主觀的預判。學生覺得有難度的題是什么?學生的困難是什么?有沒有辦法讓學生呈現(xiàn)自己的困難?當課堂回歸常態(tài),筆者就通過做一份前置性探究作業(yè),借助兩個“讓我寫一寫”的溫馨提示,讓學生看一看書,看一看錯題,先進行一次較為充分的自主復習。
改課二:復習“意義與關系”板塊——線性分步推進與大問題下的塊狀推進
【原課設計】
1.抓住“逆運算”梳理含義。
師:關于四則運算的意義與關系,大家有什么問題嗎?
生:為什么說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師:好問題,誰能解答?或者誰能舉個例子說明?
生:7+2=9,9-2=7,9-7=2。
師:他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用線段圖來表示,7+2=9中的7,2分別寫在哪里?9呢?是的,加法就是表示兩個數(shù)合并成一個數(shù)的運算。
師板書:
[加數(shù)][加數(shù)][和][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9? ? ? -? ?2? ? =? ?7][9? ? ? -? 7? ? =? ?2 ][7? ? ?+? 2? ?=? ? ? 9 ][合并][加法][逆運算][減法][7][2][9]
師:在加法里,7和2是(加數(shù)),9是(和)。如果現(xiàn)在求“7”,“?”應該打在哪里?減法表示什么意思?(已知兩個加數(shù)的和是9,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是2,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就是減法)加法中的一個加數(shù)成了差,另一個加數(shù)成了減數(shù),和就成了被減數(shù)。
2.遷移自探“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師:現(xiàn)在,大家能照樣子說明為什么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嗎?把想法寫下來,匯報交流。
師板書:
[加法][減法][求幾個相同的數(shù)的和][同數(shù)連減][除法][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因數(shù)][因數(shù)][積][4? ? ? ×? ? ?3? ?=? ? 12][12? ?÷? ? ? ?3? ?=? ? ?4][12? ?÷? ? ? 4? ? ?=? ? ?3][12][4][乘法][逆運算][逆運算][4+4+4=4×3]
(反思:整個過程對四則運算意義的梳理、各部分名稱的學習非常巧妙地進行了融合,尤其是“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完全放給學生來探究,課堂有了濃厚的“學生味”。盡管探究是建立在前一部分“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的基礎上的,學生是仿學,但遷移就是重要的學習方法。所以,這一層的學習比較合理有效。)
3.打通減法與除法的關系。
師:四則運算之間除了加法和減法有聯(lián)系,乘法和除法有聯(lián)系,同學們還知道別的聯(lián)系嗎?
生:除法和減法也有聯(lián)系。
生:6-2-2-2=0,6÷2=3。
師:除法中的3體現(xiàn)在哪里呢?
生:6里面減去了3個2。
生:乘法是同數(shù)連加,除法就是同數(shù)連減。
師:說得真好。你們覺得最基礎的運算是什么運算?為什么?
生:加法!乘法是特殊的加法,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特殊的減法。
4.及時跟進檢驗。
【改進設計】
1.觀察比較中回顧舊知。
師:你們仔細地看一看,這三位同學對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梳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寫了加減乘除法的含義。
生:都有加減乘除法里各部分的名稱。
師:輕輕地讀一讀,然后我們一起邊說邊用手勢來表演一下加法的含義(兩手合攏)。減法呢?乘法呢?除法呢?
(意圖:對比,抓住“相同點”回顧舊知。通過手勢表演,回憶加減乘除法的含義,并在有趣的手勢表演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加法和乘法相似,減法與除法相似。)
2.核心問題貫通加減乘除。
師:那你們覺得加減乘除里面,最基礎的運算是什么?
生:加法?。▽W生異口同聲)
師:為什么?(學生頓時安靜)得講道理是不是?可以舉舉例子,寫一寫,畫一畫,把道理說明白。
(學生思考,同桌交流,上臺展示)
生:我是這樣想的。加法是把兩個數(shù)合并成一個數(shù),3+3=6,減法就是6-3=3。因為乘法是求相同加數(shù)的和就是3×2=6。有了乘法,就有了除法6÷2=3。所以,加法是最基礎的運算。大家能聽明白嗎?有什么問題嗎?
生:不是所有加法都能變成乘法的,加數(shù)相同才可以。
生:我有補充,加法都能改寫成減法,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師:老師把你們的補充都寫下來……誰還有不同的想法想要展示?
生:我是這樣想的。我覺得除法也可以從減法過來。10-2-2-2-2-2=0就是10÷2=5。
師:他們講的是同一件事情嗎?減法式子里沒看見“5”?。?/p>
生:這里有5,10減去5個2,所以10÷2就等于5。
生:我還有補充,乘法是同數(shù)連加,除法就是同數(shù)連減。
師:你能舉個同數(shù)連減的例子嗎?
生:10-2-2-2-2-2=0,10÷2=5。
師:原來除法和減法之間也有這么親密的關系。如果用線段圖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這個問號怎么擺放,就能讓大家看到加、減、乘、除法了呢?誰來試試?
板書:
[同數(shù)連加][同數(shù)連減][減法][除法][乘法][加法][互為逆運算][3][3][6][互為逆運算]
師(小結(jié)):的確,加法是最基礎的運算,加減乘除之間有著各種聯(lián)系。它們碰在一塊兒的時候,又會出來新的知識。
【改進與思考】
原課的設計,先以問題“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是什么意思”來梳理加減法的含義、各部分名稱與關系,然后讓學生自己梳理“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是什么意思”,溝通減法與除法的聯(lián)系,從而貫通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雖有層層遞進之感,但是每一步都“盡在掌握中”。改進后,教師在讓學生手勢表演四則運算的意義之后,以“加減乘除,最基礎的運算是什么?為什么”為核心問題,激發(fā)學生運用所學舊知去“證明”,學生呈現(xiàn)的是開放、自主、有效的學習過程。
改課三:復習“運算順序、解決問題”板塊與練習環(huán)節(jié)——預估難點設計練習與來自學生的問題
【原課設計】
1.復習“混合運算順序”。
(1)知識梳理。
師:加減乘除合起來就是四則運算。關于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我們學習了什么?
(2)錯例分析,梳理運算順序。
師: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有這么多的規(guī)定,請大家做小老師,查查這兩道題在這方面做得對不對。
(3)跟進強調(diào)運算順序。
分3步走:根據(jù)文字用手勢選擇“樹形圖”;補充“求和”信息,進一步理解“樹形圖”與“綜合算式”的關聯(lián);出示數(shù)據(jù),寫成綜合算式并完成計算。
(分析:這幾個跟進練習都做到了一題多用,都是針對學生的學習難點而設計的。所欠缺的就是教師認為“這個難,需要練”。)
2.復習“租船問題”。
師:那么什么是租船問題?一般怎么解決?
3.綜合練習,拓展提升。
(分析:通過選擇題進一步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通過信息量大的租船問題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感悟問題模型。)
【改進設計】
1.簡單梳理另外兩個板塊的內(nèi)容。
師:運算順序,主要學習了與“括號”相關的知識。誰來匯報一下自己梳理的內(nèi)容?(板書:從左往右、先乘除后加減、()→[ ]→{ })
師:在懂意義、懂關系、懂運算順序后,就能“解決問題”了。(板書:租船問題)
師(小結(jié)):同學們,內(nèi)容的梳理復習,可以抓住書上的大小標題、例題把知識先羅列出來,然后抓住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把知識串起來,最后想想自己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查漏補缺,基于學情推進。
師:關于這一單元,我發(fā)現(xiàn)大家主要有這些問題。
第一類是式子中有符號,如○、△或者□等圖形符號表示一個數(shù),利用加減乘除之間的關系把它們求出來。這兩道題怎么解答?誰有秘訣?
第二類是幾個分步算式改寫成一個綜合算式的題目,這類題目跟“運算順序”知識相關。誰能明白下面兩題中的問題?說說你的好辦法。
第三類是租船問題。這些是大家覺得比較難的問題,每個同學選一道來做。
校對答案后,出示上述問題中的“為什么租船問題不只有租船?怎樣的問題是租船問題?”一題,請學生討論交流。
生:租船問題都有兩種選擇,一種價格比較便宜,但是座位數(shù)量比較大,一種價格貴一點,但是座位數(shù)量小一點。
生:一般都是先選擇大的,每個人需要支付的錢比較便宜。但是如果空位很多,也就不合算了。先坐滿,剩下的去選小的。
生:要看具體的數(shù)量,盡量不要有空位,一空就是浪費,就貴了。
師:大家用自己能明白的話,從問題的特點到解答的方法把這類問題的共同之處說得很有道理。
【改進與思考】
在無法了解學情的情況下,教師不得不進行學情預估,然后設計針對性的跟進練習與綜合練習。但是,日常的復習課,完全可以基于真實的學情去設計練習。教師在設計復習單的時候,就需要留好展示學生“疑惑”的空間。復習課的練習,查漏補缺、拓展提升,可站在學生的“疑惑”處討論、交流彼此的妙招,利用學生的“疑惑”來推進練習,提升能力。學生的困惑在哪里,了解、把握、利用好學生的困惑,是復習課有效與否的關鍵。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qū)實驗小學? ?3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