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臻懿
當車輛進出擁有“無感技術”的停車場、加油站或者洗車店時,只需要駛入特定的區(qū)域,攝像探頭即可利用圖像掃描技術對車輛的牌號進行自動識別,并通過車主此前綁定的支付工具進行自動扣費
自人類步入文明社會以來,無論是原始的“以物易物”,還是演進后的“貨幣交易”,人們的社會生活就一直離不開支付這一金融活動。如果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在交易活動中,國人的支付方式往往與科技更迭緊密聯(lián)系。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實物錢包、現(xiàn)金已幾乎很少出現(xiàn)于日常生活領域,取而代之的,基本都是手機掃碼支付。但不斷更新的科學技術,還將令未來支付方式發(fā)生各種新的變化:諸如不刷手機不排隊的“秒付”技術、用“光”就可實現(xiàn)支付的未來新技術、“眨眨眼”便可完成的安全支付技術等,已然紛紛問世。
支付這一金融交換方式,已經(jīng)深深烙在人類社會的歷史年輪上。從世界上最早出現(xiàn)的實物貨幣——貝幣,到金銀貴金屬貨幣的興起,再到第一張紙質貨幣的問世——交子,直至演變?yōu)槿缃竦膾叽a支付。如果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這些支付方式的更迭過程中,其變革周期也變得越來越短暫。手機支付這一風靡當下的支付方式,僅僅只是近幾年間才剛剛興起。但隨著各類科技的飛速更新,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手機支付時代也將退出我們的生活,取而代之的,則是各類科技助力下的未來支付新方式。
當前,移動支付的迅猛發(fā)展,使得智能手機牢牢占據(jù)了人們的衣食住行各領域,甚至不少人已經(jīng)記不清自己上一次使用現(xiàn)金是什么時候了。手機支付在帶給我們極大便利的同時,我們有沒有考慮過這樣的情形——一旦智能手機沒電,原先的各種便利可能立馬帶來無限煩惱。所幸,有一種不需要手機、不需要刷卡,也不需要現(xiàn)金,且能在毫秒之間完成支付的未來技術,正悄然向人們走來……
我們在行車出行時,都會有這樣的切身體會,無論是停車付費時的煩瑣,還是排隊等待時的心焦,無疑都令人頗為頭疼。但這些糟心事,可能都將隨著未來“秒付”技術在行車出行領域的普及而煙消云散。這一名為“無感支付”的新技術,其運行基礎取決于每一物體、物品自身唯一的特征。“無感支付”只需通過圖像掃描,或者生物識別等手段,即可完成支付活動。
當車輛進出擁有“無感技術”的停車場、加油站或者洗車店時,只需要駛入特定的區(qū)域,攝像探頭即可利用圖像掃描技術對車輛的牌號進行自動識別,并通過車主此前綁定的支付工具來進行自動扣費。在此過程中,駕車人不需要停車,不需要排隊,也不需要掏出現(xiàn)金,甚至連手機都不需要掃一掃,便可實現(xiàn)“秒進秒出”。相對于目前每輛車輛進出停車場付費平均所需的半分鐘左右時間,“無感支付”直接可以將這一過程壓縮至2秒鐘以內,真正實現(xiàn)了“秒付”。
此外,這一“無感支付”的“秒付”技術,還與頗具科幻感的無人大賣場擦出了“火花”。在“無感支付”技術的助力下,購物者便可放心大膽地在無人大賣場中“拿了就走”。當然,在“無感支付”技術的辭典中,并沒有順手牽羊這一說。購物者通過“刷臉”這一生物識別方式進入無人大賣場后,終端系統(tǒng)就會利用貨品識別與追蹤技術,來識別購物者選購的商品。同時,“無感支付”技術還會綜合購物者的行為活動,對其結算意識進行分析和判斷。當購物者選購好了所需貨品,經(jīng)智能閘門離開無人大賣場時,“無感支付”便可在剎那間完成支付結賬,從而讓購物者“走了便付”。這一未來支付技術的介入,不僅大為節(jié)省了購物者結賬的時間,還能為購物者提供更為良好、舒適的消費體驗。
如果在未來的某一天,當你看到有人的手機閃光燈閃爍了幾次,可能并不是因為他在拍照,或許他此刻正在做的,是用“燈光閃爍”來完成購物支付。用“光”來進行交易支付,這聽上去似乎過于玄幻,但這一黑科技實實在在已經(jīng)誕生。簡單來說,該未來支付方式可以利用手機閃光燈的特定閃爍頻率來傳輸驗證碼,以取代傳統(tǒng)的二維碼掃碼,從而實現(xiàn)輕松一閃,即可支付完成。
不過,雖然都是借助于“光”來實現(xiàn)支付黑科技,但不同研究團隊研發(fā)出的產(chǎn)品模式不盡相同,主要形成了“光閃付”與“光子支付”兩種未來支付技術。
就“光閃付”技術來說,需要商家配置專門的“光閃付”終端設備,消費者則需要在智能手機加裝“光閃付”APP應用。通過手機攝像頭讀取終端設備發(fā)出的光信號后,消費者即可完成交易支付活動。
“光子支付”同樣是一種利用“光”來實現(xiàn)交易的未來支付技術。但與“光閃付”不同的是,其在以光作為支付媒介的基礎上,利用智能手機與具有光子感應功能的線下支付設備,共同實現(xiàn)這一移動支付新方式。線下支付設備根據(jù)光閃爍的頻率,能夠對支付者身份進行解析,并完成支付交易信息的傳輸、鑒別與驗證。
通俗而言,“光閃付”與“光子支付”都需要通過手機攝像頭來讀取或者釋放出光信號。但兩者之間的區(qū)別,有點類似于當前二維碼掃碼支付技術中的消費者主動掃碼與消費者被動掃描之間的差異。不過,這兩種新技術對于硬件條件的要求均較高?!肮忾W付”需要有配套的終端設備加以支持;“光子支付”則需要對現(xiàn)有POS機等進行更新?lián)Q代,并加裝光子感應器模塊,從而感應智能手機閃光燈發(fā)出的特定頻率閃爍。
相比于現(xiàn)有交易支付技術中的二維碼容易被“偷梁換柱”,NFC支付存在非接觸式盜刷等漏洞,利用“光”來完成支付,顯然更為安全、可靠。尤其讓人覺得倍感放心的是,相比于當下大部分的交付支付技術對于移動網(wǎng)絡的依賴,“光子支付”甚至根本就不需要網(wǎng)絡,且對于支付環(huán)境的要求也相對較低。支付過程中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有可能會對交易安全帶來一定隱患。在不需要網(wǎng)絡環(huán)境介入的前提下,“光子支付”的安全性顯然也將更高。
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攜帶現(xiàn)金支付,可能會存在錢包丟失的隱患;如果我們使用信用卡支付,可能會面臨盜刷風險……面對這些長期存在的安全隱患,研究人員在兜了個大圈后,最終將未來安全支付技術的關鍵對焦在了人體自身。如此支付技術的好處在于,由于我們不再需要額外的支付媒介,就不用擔心錢包、卡片的丟失;換用個體生物特性來識別支付,則直接堵住了盜刷、盜用支付的漏洞。
我們的眼球中,有著一種由結締組織溝通,并含平滑肌、血管和色素的扁圓環(huán)形薄膜,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虹膜。由于每個人的虹膜都具有獨一無二性,且所處眼球位置固定,難以被復制,不易受干擾,其穩(wěn)定性和造假的難度甚至還要超出目前我們所熟知的指紋或者人臉識別等,因此能夠對支付安全性的提升起到很大的幫助。
如果虹膜支付技術得以推廣應用,那么可能在往后的日子里,人們只需要眨眨眼睛,交易支付即可完成。不過,在首次“眨眼”前,消費者需要拍攝一張能清晰反映出虹膜紋理的圖像,并提取出對應的虹膜特征,以便用來數(shù)據(jù)建模。在完成這一基礎性工作后,消費者每次只需要目視虹膜識別系統(tǒng)進行身份信息驗證,眨眼間即可實現(xiàn)交易“秒付”!除此之外,基于虹膜支付技術的應用,其還可以全面替代現(xiàn)有不少金融業(yè)務中的身份證件驗證、指紋驗證、簽名驗證等用戶識別手段。
這種安全、便捷且快速的支付技術,還可以集成于移動支付之上。只需在智能手機上加裝一款虹膜支付APP,消費者就可以借助智能手機前置攝像頭中的紅外設備,來對自己的虹膜進行錄入,以完成建模。當消費者需要進行繳費支付時,打開專門的APP,目視手機屏幕中顯示的掃描框眨眨眼睛,以便系統(tǒng)完成虹膜特征的匹配,即可輕松完成交易支付。
“光子支付”是在以光為支付媒介的基礎上,利用智能手機與具有光子感應功能的線下支付設備,共同實現(xiàn)的移動支付新方式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