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毓
近日因公務來到某縣某鄉(xiāng)鎮(zhèn)的中心校,校長姍姍來遲,見面后連說抱歉,并解釋:縣教育局教研室的一位教研員來校指導,他跟著去聽課了。隨后的交流中,這位年輕的校長說,他的一大愛好就是聽課,坐到教室里聽課,感覺心就踏實下來了,狀態(tài)也就來了。聽老師們的課,幫他們“把一下脈”,不僅對老師們有幫助,對自己也有很大提升。為此,他把學校所有工作給幾位校領導分了下工,有專管迎來送往事務的,有專管后勤安全的……他自己除了特別重要的事,就是聽課、抓課堂教學。開學幾個月下來,聽課筆記已經記了幾大本。
一席談后,筆者不由心生慨嘆:難得——于紛紛擾擾中還能給自己開辟出一方“凈空”,在紛擾包圍中還能“癡”心不改。
天下校長們,大多數在上任之時都是雄心勃勃、欲有一番作為的——要讓學校打上自己的理念、作風的烙印。然而干著干著,忽而就感覺身不由己了——事務性的工作、迎檢迎查、專項行動……紛至沓來。久而久之,不少校長就忘記了原本想干什么。再久之,就懶得想該干什么,上邊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被逼無奈是最好的借口,隨令而行是最省力的履職。
然而,想超越平庸就不能順流隨波,想闊步前行就要沖出“囚徒困境”。正如上述那位年輕的校長所說:人都是被生活裹挾著向前走的,但要有清晰的目標,要有自己的風格。
校長要時刻保持清醒:你想打造一所什么樣的學校,你的學校離你的目標還有多遠?如迷失于紛擾纏雜——無論是被迫還是甘愿,學校就只能熱熱鬧鬧地原地“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