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永寧路實驗學校 於洪海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當中,教師教育學生的知識點一般都是生活中真正能夠用到的,如果學生能夠解決教材中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在真正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通過長時間的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幫助學生能夠自信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其實也是在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邏輯思維,這是新課標改革后要求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真正目的。
我們在上文提到在數(shù)學中解決教材問題其實就是提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可是有人會有些許疑惑:當教材中的內容與生活發(fā)生的事件不同時,怎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呢?數(shù)學中我們常常會運用四則運算,其次會運用圖形知識,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該聯(lián)想日常生活,運用情景模式進行教學。小學生如同一張白紙,他們屬于探索期,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學,講解知識點時,更要注重結合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特點,幫助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是飽含激情的狀態(tài),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數(shù)學教師應該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更要選取正確的教學模式。
例如,教師在課堂開始就向學生們提出:有一天喜羊羊去買火龍果,美羊羊給了喜羊羊三十元錢,水果店的一個火龍果3 元錢,喜羊羊買了六個火龍果回家,美羊羊一看說太多了,要喜羊羊退回去兩個,最后喜羊羊買了幾個火龍果呢?用了多少元錢?還剩多少元錢呢?教師在此時提出希望幾名同學可以分別扮演美羊羊、喜羊羊和水果店老板的角色。孩子們通過實際演練,非常清晰正確地回答:喜羊羊買了四個火龍果,用掉了12 元錢,還剩18 元錢。通過真實操作,學生的印象深刻,得到的答案很準確,使學生非常熟練地掌握了這節(jié)課所講的知識點。
我們以往的教學模式過于程式化,在我國現(xiàn)在的教學模式中都是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要部分,在教學過后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知識強化,時間一長學生就會產生厭煩感,對學習的興趣只減不增,學生消極對待教師布置的任務,使得教學成果越發(fā)不理想。所以教學模式要有所改善,我國針對這類問題已經有了很多有效的辦法,比如互動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模式等等。教師應該根據(jù)班級的不同情況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可能在改變的過程中會遇到問題,需要一定改善的時間,這可能是一個并不短暫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已經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了,所以說教師應該深刻認識到過程要比結果重要。
例如當教師在課堂中運用情景模式教學時,先讓學生們自己對問題進行思考,思考過后向教師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有錯誤,教師對其糾正。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6+7×2=?其中一位同學說答案是20,而有位同學說答案應該是30,教師分別讓這兩位學生講出自己是怎樣思考的,教師和同學們一起辨別對錯,最后大家得知20 才是真正的正確答案。在激烈的探討過程中,學生們真正全身心投入,使學習的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并且學生享受在這個過程當中。
教師應該創(chuàng)造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在有趣的教學氛圍中不由自主地去提問,久而久之,養(yǎng)成愛發(fā)問的好習慣。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采取和學生一起做游戲或者給學生講故事的形式來講解知識點,在趣味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學生萌芽問題的思維方式,積極思考面對的問題,把枯燥的知識點變成有趣味性、實用性的技能,并且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自己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
例如,在教師對學生講解“周長與面積的關系”的時候,教師提出:有一天,熊大和熊二家里沒有蜂蜜了,于是偷偷來到了光頭強的家里想要借一點,可是剛到光頭強家中,就被發(fā)現(xiàn)了,光頭強說我困擾于一個問題,如果你們能幫助我,我就會放你們走,否則結果你們是知道的。問題是我想要蓋一個花園,可是木材有限,我如何能讓這個花園面積最大化?同學們是否會想出正確的答案來幫助熊大和熊二逃走呢?因為運用了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孩子深深地被吸引,產生好奇心,這種心情幫助學生更加主動地去提出疑問,探索新知識。
學好小學數(shù)學將會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應該時常反省現(xiàn)存模式的優(yōu)缺點,秉著新課標的教學宗旨“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總結經驗并結合新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提升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