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臺山市廣海鎮(zhèn)中心小學 岑惠娟
專家常說優(yōu)質高效的數學課堂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教學圍繞教學目標,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學得快、學得輕松,學后能解決較多問題,并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但我認為,一節(jié)優(yōu)質高效的數學課無非是讓數學課堂變得有辦法,這主要包括:老師教有辦法,學生學到辦法,課后解決問題有辦法。若我們每位數學教師上完一節(jié)數學課后,都能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問題解決變得有辦法或有法可依,那么課堂就是優(yōu)質高效的數學課堂。下面就我自己上的一節(jié)數學課來闡述幾點見解。
常見的數學教學現(xiàn)象為研究這一教學問題提供了契機。在人教版的新課標中,《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其實是我們以前教材當中的應用題學習。很多小學六年級的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共同的問題:在一至五年級的《解決問題》學習中,全班大多數學生學習起來都不會感到吃力、困難,但到了學習六年級上冊中的《解決問題》時,絕大部分的學生學習起來就感到非常困難,解決問題時沒法可依,無從下手,因而成績也一落千丈。家長也會著急:“我的兒女一到五年級成績怎樣怎樣好,怎么一到六年級,數學成績就變得這么差?”其實老師們都知道,道理很簡單,一到五年級教材中的《解決問題》的數量關系是實在的,如:一輛汽車2小時走了120千米,汽車每小時走多少千米?(三到五年級的題目)但到了六年級題目變成:一輛汽車小時走了千米,汽車每小時走多少千米?同樣的題目,同樣的條件與問題,只是條件中是整數與分數的區(qū)別,學生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對于六年級前的題目,90%的學生都會列成算式120÷2來解決,因為學生們都很清楚題目中的數量關系:路程÷時間=速度。但學生對于六年級的題目就感到“虛”了,根本不會想到還是用“路程÷時間=速度”這一數量關系來解決這一問題。為什么學生感到“虛”呢?是因為老師沒有教會學生辦法之前,學生會被題目中的兩個分數蒙蔽了雙眼,使這個簡單的問題變得模糊不清,90%以上的學生感到無從下手,列不出算式或者就是列出算式。一到六年級教材當中的解決問題滲進了分數,學生對于題中的數量關系的理解就變得撲朔迷離,老師在遇到這類問題時,可以在課堂上教會學生一個這樣的辦法:如果題目中出現(xiàn)分數而導致對題目不理解的,可以將題目當中的分數變回整數來理解,那么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還有一些根據分數乘除法的意義來列式解答的應用題,如果課堂老師沒教辦法,學生就沒法可學,課后就沒法可依了,從而導致課堂上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覺得難,課后解決問題時又無法可依,覺得更難。這種教學現(xiàn)象普遍存在于我們的教學日常當中,這種普遍存在的教學現(xiàn)象也為研究“小學數學如何打造優(yōu)質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變得有辦法” 提供了契機。
讓數學課堂變得有辦法是打造優(yōu)質高效課堂的最有力保障。這里所說的“課堂有辦法”中的“老師教有辦法”很容易引起讀者的誤會,所以在這里我很有必要解釋與澄清一下,本文說的“老師教有辦法”,不是大家認為的課堂當中老師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如談話法,導入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而是老師面對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時,想教會自己的學生怎樣一種辦法,讓學生用這種辦法來接受和解決新知識的問題,其實簡單來說就是老師自己面對教材的知識點時,自己該用怎樣的辦法來解決,課堂上老師就是把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教給學生。
如何才能使數學課堂變得有辦法呢?下面針對教材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分數乘法例9——較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來具體、深入地分析與闡述。面對這一教材內容,要教給學生怎樣的辦法呢?老師首先要明白,教材當中的“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四個環(huán)節(jié),其實就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與步驟了。如果我們老師也像教材那樣照本宣科,教給學生那樣的方法,這是行不通的,因為學生平時解決問題時很少,甚至是不用這樣的方法與步驟來解決問題。也就是說一節(jié)課下來,教給學生的是平時不用或根本用不到的方法,課堂就說不上優(yōu)質高效。所以首先,數學課堂上必須教給學生能用、有用、用得到的方法。這節(jié)課老師要教給學生的方法是:
第一步:在題目中找到單位“1”的量,并畫上標記。
第二步:判斷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已知則用乘法計算,未知則用除法計算。這一點在后面的章節(jié)《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中涉及,在這里作個鋪墊,對于知識的連貫性有著很好的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同時也是班中的優(yōu)秀生引起質疑的契機,他們心里自然而然會想到單位“1”已知用乘法解決,則單位“1”未知是否是用除法解決呢?這樣的方法學習對學生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吸引著學生課后去探究、求證,這一學習過程會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產生一次質的飛躍。
第四步:把重點句轉化成 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是 青少年 的(1)。這是關鍵,因為本題的列式依據是分數乘法中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一個數×幾分之幾來列式,若不將其轉化,我們列式就無法可依了。
第五步:列式解答。
從教材內容中還看到,教材中除了上述這些知識點外,還有一個知識點(是重點,同時也是難點)——畫線段圖來幫助學生分析、理解題意。一說到線段圖,大多數老師都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倒下一大片,甚至有的學生連嘗試都不敢,敢嘗試的學生畫出來的線段圖也是五尸不全,缺手的缺手,缺胳膊的缺胳膊,慘不忍睹。但每一位教師在課堂上都會教學生畫線段圖,或者要求學生參考課本的線段圖來畫!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呢?其實多數是因為教師并沒有教給學生辦法。我教的辦法是:
第一步:先畫單位“1”的量;
第二步:再畫分率;
第三步:最后畫問題。
方法簡單明了,老師這樣教而有法,學生就有法可依了,問題也由難變易了,所以我教的學生絕大多數都不怕畫線段圖,并且畫出來的線段圖是標準的、完整的。數學教師都知道,學生能夠畫出準確線段圖,就可以說明學生已經掌握這道題目的解題方法了。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由題意到線段圖是一個抽象到直觀的學習過程,越是直觀的東西就越容易讓人理解與接受。綜合上面所述,一節(jié)課中,課堂上教師教有辦法和學生學到辦法,這個辦法就是上面講的“解決較復雜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方法和“畫線段圖”的方法。
課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是評價課堂是否優(yōu)質高效的重要標準。在本節(jié)課結束后,班中一些學生對教師教的辦法進行整合、改良,使之真正成為自己的方法。如:有的學生對我上面所教的方法整理出來之后變成這樣:“較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特點是:單位“1”是已知的,一般用乘法計算;解題方法是將“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變成“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誰的幾分之幾”就“誰乘上幾分之幾”。這樣的課堂延續(xù)是我們教師夢寐以求的,當然也是有辦法課堂的必然產物。這樣長此以往,我們學生的思維能力能不發(fā)展嗎?我們有辦法的課堂能不優(yōu)質高效嗎?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極具藝術性。打造小學數學優(yōu)質高效課堂,必須讓數學課堂變得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