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qū)拂曉中心小學 劉 娜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思維、身體各個方面發(fā)育尚未成熟,因此每個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教學方式的要求相對較高。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及時創(chuàng)新優(yōu)化。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紀尚小,不管是在心理方面還是身體方面發(fā)育都尚未成熟,與其他年齡階段相比,有著顯著特點,如:好勝心強、好奇心重等等。所以,在應用提問教學法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可以利用其自身特點來激發(fā)其學習自主性。但是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小學教育課堂中都存在課堂氛圍較差、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等多種實際情況,筆者針對此種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后發(fā)現,老師提問方式過于死板、僵硬是導致上述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比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提問環(huán)節(jié),大多數教師都會提問:“這個問題誰來回答?”“誰會這個問題,上來解答一下?!痹诖朔N提問方式下,很多學生即使想要回答,但是由于提問方式問題,導致其回答問題的熱情下降,因為如果不是百分百確定答案正確,就不會要求主動回答;但是如若自己主動回答,但回答問題錯誤,難免會導致自尊心受到傷害,使得其主動回答積極性變差,甚至有的學生會對提問環(huán)節(jié)產生恐懼,再也不會主動參加,因此,教師在提問過程中必須要加大對提問方式的關注程度,以免打消學生回答積極性。
不同老師在課堂中的提問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現階段,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是選用直接提問的方式,導致其提出來的問題聽起來毫無生動性,讓人提不起興趣。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對當前問題進行有效編制,無法在課堂中引起學生注意,導致學生在知識總結過程中實質性、層次性相對較差。
針對提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必須要及時選取科學方式來提升提問教學法的應用效率,進而更好地實現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基本目標。
現階段,小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存在較多不足,如:提問意識較差、上課積極性較低、很難與老師進行交流,這是由于學生本身對當前數學知識了解程度較淺,不知道要怎樣與老師進行探討交流。比如在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使其對多種圖形有基本了解,在學生對圖形基礎知識掌握完成后,教師應就教室中的多種物體進行提問,比如:“誰能告訴我,這個黑板是什么形狀呢?”在學生踴躍回答后,教師應再次對學生提出問題:“那你能從教室中找到與這個圖形相同的物體嗎?”對于一些掌握知識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應對其進行積極引導,由于教室大多數物體都是由基本的長方形、正方形組成的,因此,提出上述問題基本每個學生都可以輕松解答。在上述提問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更好地提升其學習自主性。
根據調查發(fā)現,大多數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遇到問題時,都會選擇暫時擱置,不愿對其再進行深入了解,這表明大多數學生都還沒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因此很難對當前一些難度較高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而其日常生活中的學習也都是依照老師要求,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強行記憶,但是在實際運用時,根本無法下手,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應用提問教學法來對學生解決思路的形成進行正確引導,進而更好地提升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二年級上冊“長度單位”的學習過程中,課本上有“1米=100厘米”的知識點,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引導性提問方式:“我們的課桌大概長幾厘米呢?”“你們的鉛筆長度分別是多少?”使其對解決當前問題的方式進行思考,進而更好地對其解題思維進行培養(yǎng)。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實際與課堂進行融合,對于一些難度較高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實際對其進行分解,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利用提問教學法來實現步步引導,對于一些難度較高的問題應適當轉換提問方式。比如在五年級上冊“可能性”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可能性的實際概念較為抽象化,為了更好地使學生了解其實際概念,教師可以組織一次抽簽活動,在三個紙條上分別填寫詩朗誦、唱歌、講笑話,從班級選取三位學生抽簽,在三位學生站在講臺上后,對學生進行提問:“他們現在都可能抽到什么節(jié)目呢?”然后讓其中一位同學進行抽選,并公布抽選結果,然后再次進行上述提問,在抽選再一次完成后,教師提問:“誰能告訴我xxx抽到的表演節(jié)目是什么?”在此過程中,學生對于“可能性”的概念有了基本了解,同時也加深了對于該節(jié)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為其后續(xù)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
總而言之,提問教學法對于提升小學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提問方式方法進行改善與優(yōu)化,進而更好地發(fā)揮提問教學法的實際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