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市胡集初級中學 吉宏軍
學習的效能感,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成效體驗。它由學生的認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共同影響而催生。教育效能理論將學生學習的效能感分為過程效能和結果效能,無論是過程性還是結果性效能,其核心都是服務于學生終身發(fā)展的。不以知識占有為目的的能力和智慧發(fā)展的學習素養(yǎng)涵育,化知為識,化知為智,轉知為德,并產生新的積極體驗,從而促進學習的效能感的持續(xù)提升,實現人人愛數學、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在數學上得到發(fā)展的初中數學學習課堂。
在學習過程中,人們總習慣將評判課堂教學效率的標準定在學生是否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占有本節(jié)課所學的所有知識,順暢地解決相關問題。而學生在習得知識的過程中,情感、意志有了什么變化,是不是有了新的體悟,與前面的知識框架是否兼容,對今后的學習有無奠基作用,諸此等,卻都被漠視,甚至忽視了。
我們知道,數學課堂上,人,才是教育的對象,切不可把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讓知識成為教學的唯一目標。只是習得書本上“假定性意義”或者“給定性意義”的符號知識,片面關注學習的結果,或許能讓學生快速收獲淺層的使用性驗證的喜悅,但不能持續(xù)性地激勵他們去探索、反思,主動建構,形成體系。
三角形最基礎的知識之一——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在小學時學生就已經熟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知識看起來很簡單,但如果只是直接給出命題讓學生證明,往往會加大學生對幾何證明的畏難情緒。在實際教學時可以先引導學生通過折紙、剪拼、嘗試畫圖、小組交流等活動獲得學習內容的直接經驗,在此直接經驗基礎上,學生自己能夠有意識地自我完善,逐步歸納符號語言,最后達到完成推理論證的目的。在整個過程中,學習變成學生內在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學生在自己探究、自己發(fā)現、自己交流、自己總結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解決問題的學習效能感,極大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與此同時,在經驗還原的過程中發(fā)展了數學學習的問題意識、轉化意識和思維能力,掌握了解決數學問題的常見途徑和基本策略。
學生知識的學習,需要一番還原,一次次下沉,而后在探究反思中真正上浮,成為個人的真正認知,為后續(xù)學習服務。這樣的持續(xù)性成功體驗,才會從真正意義上增強學生學習的效能感。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情緒、情感、態(tài)度影響下的全感官參與的過程,學有所知,學有所悟,學有所獲。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價值,讓他們在實實在在的問題情境中,探究知識被發(fā)現的過程,從而累積相關體驗和經驗,實現自我自覺成長。
在教學銳角三角函數(第1 課時)時,教學目標不能僅僅簡單地定位于“理解正弦函數的意義,會用正弦函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一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以及與學習伙伴們的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非常重要的方式?;谶@樣的理念,在本課題教學時,應首先利用貼近學生生活或趣味性很強的實際例子引入課題,比如: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滑躍甲板上翹角度從“遼寧”艦的14 度改為12 度,這樣當航母艦載機在兩種航母甲板上滑行100 米起飛時,高度分別上升了多少米?這樣的問題引入,能夠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經歷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在正弦函數概念生成時,讓學生自己充分實驗并進行探究,經歷在直角三角形中從30°角、45°角、60°角再到任意銳角的對邊與斜邊的比為一個定值的探究過程,鍛煉思維,發(fā)展能力,積累經驗,獲得成功體驗,實現有意義的數學學習。
深度學習是尊重學生主體學習地位、充分發(fā)揮他們主觀能動性的探究性學習。我們要撇開“能解幾道題”的淺層面的技術主義觀念,不滿足于學生已經占有了多少知識,而是在探尋知識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思維和方法,建立某種解決問題的模型,形成一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例如,在教學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時,教師不僅應關注到學生已經學習了相似圖形的基礎知識,了解了相似的基本概念,而且要關注到學生在以前的數學學習中,特別是已經經歷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學習過程,已經具有了探索經驗,掌握了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探索思路?;趯W生這些已有的學習經驗,在課堂學習開始時,可以通過設置以下問題串:“三角形全等的定義是什么?判定方法是什么?相似三角形的定義是什么?判定兩個三角形是否相似必須滿足定義中所有條件嗎?類比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學習過程和結論,怎樣探究兩個三角形相似的條件?兩個三角形相似需要怎樣的條件?”從而引導學生自己探究,自我構建知識結構,從而實現深度學習。在這樣的深度學習中,學生會類比全等的判定方法,在獨立思考、與學習伙伴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條理地去研究兩個三角形相似的條件,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這種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一方面本身會成為學生認知結構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成為解決類似問題并將新知構建到原有知識結構的基本策略。在這樣的深度學習中,學生的效能感越發(fā)得到提升,又進一步地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實現數學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效能感,需要我們每個老師將課堂關注從書本轉向學生,重視學生學習、探究的過程,促進他們深層、深刻、深度的生動學習,這樣方能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