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 涵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要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和社區(qū)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空間?!蔽覉@地處農(nóng)村,有著豐富的種植資源,為幼兒園開展菜園種植和管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作為教師,我們應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的興趣取向,根據(jù)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開展種植活動,實行教育生活化,讓教育融入生活之中。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3~4歲幼兒喜歡接觸大自然,對周圍的很多事物和現(xiàn)象感興趣?!毙“嘤變簩π迈r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及時抓住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有效引導。比如,在前幾天的晨間談話中,我們圍繞“喜歡吃的水果”展開研討,說到西瓜時,幼兒們熱烈地討論起來,有的幼兒說:“西瓜里面是紅色的。”有的幼兒反駁道:“不對!是黃色的?!币婋p方僵持不下,我順勢引導道:“其實西瓜瓤有兩種顏色,分別是紅色和黃色,那為什么會有兩種顏色呢,你們想知道嗎?”“想!”幼兒們異口同聲地說。經(jīng)過圖片搜集與討論,我們得出:由于西瓜苗的品種不同、溫度和種植地域不同,西瓜在外形特征、內(nèi)部結構與口感上也不一樣。
《指南》指出:“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意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庇變鹤畛醯乃季S是直觀行動的,需要通過直觀的圖片或動手操作獲得經(jīng)驗。例如,帶著對西瓜的疑問,幼兒自主進行了西瓜種植活動,他們帶上品種不同的西瓜苗和工具,相互商量、合作種植,并觀察西瓜生長過程中的變化。種植過程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班幼兒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觀察能力,他們能用多種感官或動作去探索事物,發(fā)現(xiàn)事物的變化。例如,在西瓜種植的過程中,幼兒經(jīng)常會主動要求去看一看西瓜苗,見西瓜苗的葉子被曬得枯萎了,幼兒們非常著急。針對此,我在班級開展了一節(jié)“西瓜知多少”的科學活動,通過活動幼兒知道了西瓜苗非常喜歡水,為了讓西瓜苗在炎熱的夏天可以茁壯成長,幼兒主動從家里帶來了白色薄膜,平鋪在西瓜苗上,并小心翼翼地挖了幾個洞洞,在保證水分不流失的同時也讓西瓜苗曬一曬太陽。過了幾天,他們再去觀察西瓜苗時,驚喜地發(fā)現(xiàn)冒出了許多西瓜葉子,西瓜苗已經(jīng)養(yǎng)活了!
傾聽作為一種交流行為,是言語溝通的基本前提。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應以真誠的態(tài)度認真聽取幼兒的各種表達,了解并解決幼兒的需要,讓幼兒在“自主、自由、愉悅、創(chuàng)造”的學習環(huán)境中發(fā)揮自主創(chuàng)造性。例如,在觀察西瓜的過程中,幼兒常常會用自己的方式照顧西瓜苗,還會給自己種植的西瓜苗取一個好聽的名字,軒軒每次從距離種植園地一米外就開始喊:“貝貝,我來看你了!”可見幼兒對于西瓜種植這件事興趣濃厚且樂在其中。有一次中午拔草時,一個幼兒驚奇地喊道:“快來看,西瓜葉子上有七星瓢蟲!”“真的耶,七星瓢蟲也出來玩了!”過了一會,凡凡又喊道:“我發(fā)現(xiàn)一個小西瓜!”“在哪里?在哪里?”很多幼兒聽后一起跑過來要看個究竟,當幼兒們看到西瓜葉子下結了一個很小的西瓜,還有黃色的花時,大家忍不住地歡呼起來。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弊鳛榻處煟覀円獙W會放手,相信幼兒有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幼兒去實踐、體驗和感知,更要基于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展水平及活動的價值取向采用不同的支持策略,達到促進幼兒能力的發(fā)展、提升幼兒經(jīng)驗的目的。
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問題時,我們不妨學會等待,給幼兒更多的自由空間,相信他們會收獲得更多。例如,幼兒在給西瓜拔草時,不知道哪些草該拔,哪些不該拔。每當此時,我都會選擇觀察和等待:“梓橙,這是草嗎?”“好像是的吧,西瓜葉子上面有小鋸齒呢!”“嗯,真的啊,這是草,快拔了吧!”在與幼兒的一問一答中,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幼兒在探索中進步了。
在幼兒探究西瓜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活動者的角色加入幼兒的討論,用平等的身份與幼兒共同面對困難并提供支持性經(jīng)驗。例如,在西瓜的寫生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用簡筆畫的方式畫出西瓜苗的樣子,我發(fā)現(xiàn)幼兒畫出的西瓜葉子都是平平的,和平常的葉子并沒有任何區(qū)別。于是我走到西瓜葉子旁邊輕輕地說:“我好傷心啊,小朋友給我畫的葉子一點也不像我!”聽到這聲“抱怨”后,幼兒們一個個探著小腦袋,一邊看一邊用手摸一摸說:“西瓜葉子上面還有小鋸齒呢!”“是啊,是啊!”幼兒通過觀察,開始了新的寫生活動。
由此可見,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解決問題,體驗著科學探究的喜悅,實現(xiàn)了生活教育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只要我們善于觀察、捕捉,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處處皆教育,教育處處為生活”,將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活動轉換成一種教育方式,讓教育滲透在生活中,真正體現(xiàn)“生活即教育”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