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棟
摘 要:多媒體技術與化學課堂教學的整合,使廣大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告別了抽象和枯燥,找到了更好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境,幫助學生突破認知障礙,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化學教學;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2-01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2.093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人們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強大的功能走進了課堂教學,成為現(xiàn)代教學不可或缺的工具。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境,提高教學效率,使師生之間信息交流系統(tǒng)變得豐富而生動,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德育教育
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應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應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激勵學生熱愛祖國,關愛環(huán)境,將來積極投身于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中。例如:初中化學第二單元課題1《空氣》和第四單元課題1《愛護水資源》這兩節(jié)內容,知識點較少,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只靠教師干巴巴的講解,雖也能激起學生的熱情,但由于感官刺激不強烈,同學們不能切實認識到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危害,也就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而借助網絡,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和收集有關空氣、水資源對人類的重要作用,以及環(huán)境污染給人類造成巨大傷害的圖片,使學生思想受到強烈震撼,從小樹立環(huán)保觀念,并為將來成長為一代環(huán)保人才打下基礎。
二、模擬情境,突破認知障礙
化學是一門通過宏觀現(xiàn)象研究微觀世界的自然科學。微觀世界中的分子、原子等粒子看不見、摸不著,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差,他們往往難以理解和接受這些微觀的概念。在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中,教師僅僅依靠“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進行講解,其結果只能是教師講得乏味,學生學得困難。在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技術,能很好地將這些微觀粒子宏觀化,生動具體地展現(xiàn)微觀粒子的形象以及變化過程,創(chuàng)設出一個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離子化合物對初中生來說是比較抽象難懂的。在教學過程中,我用三維動畫將這個過程模擬出來。以鈉與氯氣的化合為例,鈉原子、氯原子相遇后,在一定條件下鈉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失去,轉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層上,使氯原子顯示出負電性成為陰離子;同時,鈉原子最外層電子層消失,使次外層變成了最外層,同時顯示出正電性成為陽離子。在靜電作用下,陰陽離子相互作用形成了氯化鈉。計算機將學生平時無法觀察的、難以理解的微觀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看得明明白白,突破了認知上的障礙。
三、巧用電教手段,鞏固實驗效果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所以,在化學教學中,實驗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在化學演示實驗中,有些演示可見度差,學生往往對一些細節(jié)觀察不清,或者由于時空的限制,教師無法把多種情況進行疊加比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而利用電教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則可擴大學生視覺范圍,激發(fā)學生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是初中化學的第一個重點實驗,所以在演示實驗時,同學們不太容易掌握觀察要點,但課堂上又不可能反復進行演示實驗。所以在演示實驗之后,我即通過放VCD教學片,讓學生進行重復觀察,輔以教師講解。這樣,學生不僅能觀察到有趣的實驗現(xiàn)象,且能較好地領會實驗中的注意事項。這樣在進行學生實驗“氧氣的制取與性質”時,學生不僅能很好地獨立完成實驗,且能很好地把各種現(xiàn)象和結論記錄下來,從而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網上交流,實現(xiàn)個別化教育
由于課堂教學時空的限制,現(xiàn)行的班級制教學難以使每個學生的問題在課堂上得到解決,也使有些同學不能暢所欲言地向教師提出問題。在互聯(lián)網上與學生交流,使師生之間能平等地、自由地進行對話。這時,學生可自由地提出在課堂上不愿提出或來不及提出的個別性問題,讓教師能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各類問題,且能及時地對學生學習情況作出評價。此外,在網上與學生交流談心,這種交流方式在無形中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學生與教師的地位是平等的,學生不僅會提出學習上的問題,甚至會在教師的引導下把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合作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合作學習適用于復雜大型任務,需要多人共同協(xié)作完成。比如多人分工開展的科學實驗、研究性實踐性教學等。合作學習將充分發(fā)揮團隊的作用,讓小組中每一個人在自我學習的同時,提供足夠有效幫助,在交流共享信息基礎上,促使小組成員共同認知。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讓每個學生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構建開放的課堂,以豐富的教學資源,實時的學習引導,有效的成果進入課程,協(xié)助分組,評價反饋,教師學生明確分工,探究任務,展示成果,獲取資源,思考實踐,信息整理分析,加入小組分享,保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在開展基于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的教學實踐中,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或多種融合的教學模式,突顯“以人為本”的學習理念,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在化學課的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及時進行輔助教學,對優(yōu)化教學結構,減緩教學坡度,突破認知障礙,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等方面,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任振興.多媒體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15(9).
[2] 楊愛國.多媒體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好家長,2015(33).
[3] 趙希斌.教育信息化推動初中化學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5(29).
[4] 陳躍莉.“翻轉課堂”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5(1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