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一師第四中學,新疆 阿克蘇 843005)
語文文本中記載著作者對事物的認知和看法,作者為了讓讀者與自己共鳴,會通過情感表達的方式強化事物表達的效果。為了讓學生理解語文文本的應用方法,教師可通過情感教學理解作者要傳達的意思,加深學生對語文課文文本的理解。
比如以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節(jié)課為例,這一篇課文描述的內(nèi)容是林沖如何把洪教頭打了一頓的故事。如果學生不能從情感的角度理解這節(jié)課的意思,只能從抽象的角度理解這篇課文,學生可能就會認為學習語文課文沒有意思,不愿意自主的學習語文知識。為了讓學生愿意學習語文知識,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關(guān)注情感的描寫,讓學生理解語文課文中的藝術(shù)美。比如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林沖棒打洪教頭》原文中這樣一個細節(jié):林沖在和洪教頭比武以前,表示不愿意比武,說身上戴著枷。柴進請兩個差人幫林沖開了枷,還給出25 兩白銀做為彩頭。教師首先可引導學生思考,柴進是如何表現(xiàn)對林沖的好感的?首先是幫助林沖去了枷,表示不把林沖當“罪人”看待,而把他當作一個江湖好漢來看待。其次可引導學生思考,25 兩白銀,在明朝年間是怎樣的分量,在明朝末年,1 兩白銀=1000 枚銅錢,一個普通的平民,一年僅花一兩半白銀便可生活一年,柴進一出手便給出25 兩白銀做為彩頭,可見他對林沖有怎樣的禮遇。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用怎樣的方法來描寫柴進對林沖的禮遇?學生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可理解到細節(jié)描寫的重要性。應用豐富的、真實的細節(jié)描寫,可強化文章的感染力。通過結(jié)合情感教育,學生能了解到語文文本的描寫源自于生活,語文文本中情感的描寫是生活情感的反應。
語文教師引導學生挖掘情感描寫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具象的角度理解語文知識,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本質(zhì)有深刻的理解,這種教學方法能讓學生深入的理解語文知識。
語文教師在應用情感教學引導學生理解語文文本描述以后,是否就算完成情感教學的目的了呢?筆者認為并非如此。筆者認為語文文本有層次性、邏輯性、思想性。如果一名作者一味的在語文文本中記錄情感問題,語文文本會變成不知所謂的一筆“流水帳”;優(yōu)秀的語文文本之所以是一種語言藝術(shù),是由于它把情感主題進行提煉,該文本的情感主題能引導人思想升華的緣故。教師在應用情感教育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從情感描述中提煉文本的思想。
依然以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節(jié)課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林沖在棒打洪教頭的時候,柴進是個什么態(tài)度?學生表示柴進并不反對林沖把洪教頭打一頓。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柴進是一開始就喜歡林沖,不喜歡洪教頭,希望林沖把洪教頭打一頓的嗎?學生閱讀教材以后,能理解到剛開始林沖和洪教頭見面,林沖的態(tài)度顯得謙卑,洪教頭的態(tài)度顯得傲慢,于是柴進開始不喜;接下來洪教頭表現(xiàn)出對林沖的嫉妒,而林沖不與洪教頭計較,柴進再次不喜;當洪教頭自恃武藝高強而目中無人,林沖卻顯得虛懷若谷時,柴進才希望林沖把洪教頭打一頓,希望洪教頭能了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從這段情感描述中升華文本的主題,引導學生理解描寫一段事物時,可應用做好鋪述,層層遞進的手法。
語文教師在開展情感教育的時候,不能僅僅只讓學生理解語文文本中情感的描寫,還要引導學生將情感描寫進行升華,進一步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進行情感描寫,學生在提煉語文文本的過程中能提高語文知識水平。
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不僅要引導學生吸收語文文本中的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應用語文文本中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水平。語文教師可應用情感教學的方法自主的生成語文知識。
依然以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節(jié)課為例,如果教師直接要求學生通過寫作文的方式應用這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學生可能不愿意自主的寫作。為了引導學生學會應用語文文本中的知識,教師可引導學生玩角色扮演游戲。教師可把學生分成數(shù)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要扮演一個角色,比如有的學生扮演林沖、有的學生扮演柴進、有些學生扮演林教頭等。學生在玩角色扮演游戲時,要開展情感交流,這種情感交流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為了完成角色扮演游戲,學生要學習改寫語文課本、表演文本劇本。
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知識生成的環(huán)節(jié)應用情感教育,應用情感的力量讓學生愿意主動的轉(zhuǎn)化語文知識、自主的吸收語文知識。
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可通過情感教學引導學生吸收語文知識、升華精神思考、強化實踐學習,這是一種能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為了能讓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有效地實施情感教育,筆者提出了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開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