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雄縣教師發(fā)展中心,河北 雄縣 071800)
新課程改革以來,課程的功能要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yōu)轶w現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我縣從2013 年開始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提倡在“導學案”的基礎上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導學案”是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討、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習方案。這是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自主發(fā)展的路線圖,是幫助學生突破“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腳手架”,是實踐和落實新課程理念的重要策略和方法。我們設計開發(fā)的導學案內容由學習目標、預習導學、探究新知(學習活動、展示交流)、總結評價三部分組成。遵循目標化、問題化、方法化、層次化、開放性等原則,并運用了以下策略。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在閱讀課文的設置上是以單元主題形式進行的。各個單元中的所有課文,均以單元教學目標作為自身的具體目標。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對教材的整體把握不足,在備課編寫導學案時經常局限在本篇文章之內,忽略單元教學的全局意義。有效的“導學案”應該是圍繞單元主題進行導學設計,這樣才能充分突顯導學案的實效性。
在圍繞單元主題設計導學案時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有線”。就是說要從整體上把握單元教學的順序和步驟,它是針對整個文本而言的,不是具體到某一個內容、某一篇文章。要求我們對單元有宏觀的要求。也就是要達到我們所說的“目張就要綱舉”。第二是要“有度”。就是在教學時符合單元“梯度和高度”。因為單元教學在設計時本就按照一定的層次來設計的,一般來說“層層深入”,這是符合學生實際的,我們的語文教學就要把握這個“度”。第三是要“有舍”。就是對于一篇文本來說,一方面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另一方面文本本身有很豐富的內涵,但是我們在教學中不可能,也不能夠面面俱到,只能是按照這個單元的文本解讀要求對文本進行“取舍”來設計學習問題。第四是要“有異”。就是要在單元要求下對文本教學有差異性。單元教學并不是要求甚至規(guī)定我們文本教學的統(tǒng)一性,恰恰相反,單元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求我們進行這種“同中求異”的教學,單元教學在設計時不是要求某一個內容的強化訓練,而是一個內容的變化和差異,也就是告訴學生一種思想可以有很多表達的方式和角度。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需要著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是先確定學生學什么,之后再確定老師所教的內容。為此,教師在進行導學問題的設計時,深入分析學生的學情是非常關健的問題。
例如,《草原》是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在單元主題上已經非常明確,即為“祖國邊疆的風土人情”。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生都有外出旅游的經歷,在閱讀方面也積累了不少關于風景人文的知識經驗。但是,學生很難將風景、人文、思想情懷有機的融合起來,從而達到感情的升華。為此教師就要從學生認知角度設計引導學生從感性材料入手,形成知覺概念最終達成思想認識的升華。為此我們設計了認知學習的框架系列。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一書中所說“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因此,教學可以理解為一種言語性的溝通或言語性的活動,其中‘對話’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特點?!?/p>
課堂對話,有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等多種形式與途徑。對話要是民主的、平等的。要善于營造民主、平等、真誠、信任的對話氛圍。教師要規(guī)范對話行為,在對話場中人與人之間沒有權威、主次之分,只有平等的理解、賞識和領悟,要牢固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
導學練習要求學生在導學問題的指引下,對自主化語文學習情況進行反饋,這也是導學案的一個重要功能,也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為此,在設計導學案時,要立足課文內容層面,圍繞學習目標和重、難點來設計導學練習。如《草原》一課導學案中設計圍繞“景物描寫手法”這一重點內容的訓練,設計“……一會兒……一會兒……”讓學生在學習后進行仿寫訓練等。
新課程理念要求“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做為學習的參與者要把“學”的主導權交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將“教學時間”、“教學空間”、“教學舞臺”還給學生,為實現這一教學理想我們就需要在導學案的設計上用心思,下功夫,從而實現高效的教學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