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笑
(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qū)南三中學,廣東 湛江 524067)
所謂初中體育短跑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法,就是指教師在體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進行方法的總結和經驗的積累而得出的有效教學方法,它的主要內容是教師根據體育教學的實際需求,為學生創(chuàng)設的一種輕松、愉快、高效的教學氛圍,達到激發(fā)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在情境教學中,學生的精神與身體共同參與,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夠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因此,將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體育短跑教學中進行應用,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了解學情是完成體育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師了解學情的傳統(tǒng)方法是在體育課前逐個訪談,在后續(xù)長期的體育課堂教學中隨機觀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訪談需要師生雙方有共同的時間,而從目前的初中課程教學體系來看,學習節(jié)奏快,時間資源分配較緊張,顯然訪談的實際操作性較差,而課堂觀察需要較長的反饋周期,難以滿足短跑課程實施的實時需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構建教學情境,能夠對學情了解得及時、科學、形象、直接,還能將一些難以量化的學情指標和難以通過問卷了解的學情細節(jié)直接展示在體育教學中。
例如,短跑這一教學任務,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生理基礎的分布狀態(tài),如班級學生的基本年齡、身高與體重、其他生理素質狀況(是否有傷殘、聾啞、高度近視、生理缺陷)等。這些生理基礎對短跑的教學效果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有時甚至在某些個案中會成為影響學習的決定性因素。教師可以設置一系列的趣味體育活動,如“搶紅旗”游戲:將學生分組,要求起步者手里托著籃球,聽到某指令行走,再聽到某指令止步……看誰首先搶到前方一定距離處放置的“獎品”。教師可以在此過程中認真觀察學生的生理基礎狀態(tài)。這一游戲過程還可以進行更多形式的“升級”,如將指令由教師發(fā)出更改為錄音設備播放、相互競爭的另一組學生發(fā)出、某一游戲動作觸發(fā)等;游戲方式還可以從個體的競爭變?yōu)閷W生自由組合小組賽、多人接力賽等。教師既可以隨機觀察,也可以重點觀察,或者以視頻記錄的方式進行教學信息采集。這一情境化的學情了解方式,可以使教師輕松、高效、及時地了解學生,同時使學生之間的關系更融洽,拉近了師生距離,讓學生在教師設定的情境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生理特質。更重要的是,教師能夠從中看出學生現有的基本體育素養(yǎng),如身體的協調性、動作的敏捷性、神經系統(tǒng)興奮激發(fā)的難易程度、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對體育文化的認識程度等。
首先,教師可以結合短跑課堂教學的目標,借助優(yōu)秀短跑運動員的短跑視頻進行情境化教學,更加具體地向學生展示較規(guī)范的短跑要領,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運動感受,用翔實、細致的數字影像慢鏡頭分解的方式向學生講解動作要領,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再面向所有學生完成短跑運動知識的教學。對于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個別化的短跑視頻展示,并應學生需求,著重展示視頻中的相應片段。其次,在短跑運動教學之前和教學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選取有代表性的學生的運動過程,采用小組觀摩、數字視頻攝像等方式,讓學生結合運動情境,在教師指導下剖析這部分學生短跑運動的特征,糾正學生在實際短跑運動中出現的技術性錯誤。展示具體形象化的動作,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直觀認識,為后續(xù)短跑訓練活動奠定基礎。
最后,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游戲化的短跑訓練情境,將略顯枯燥的訓練活動融入較輕松的游戲形式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情緒與心理,提高短跑學習效率。如起跑過程的“聽令起步”游戲,可以訓練學生對起跑命令的感知與動作協調能力。將50米和100米的途中跑訓練活動融入游戲中,可以在途中跑的短跑路段設置游戲標志,讓學生體驗在途中跑的過程中,每次改進后在特定路段用時和速率的不同。
有效的學習過程必然是一個高效反饋的過程,短跑運動教學也是如此。學生及時、準確、全面地獲得評價反饋,有利于學生樹立短跑學習的信心,促使學生更系統(tǒng)化地掌握體育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及時糾正錯誤的認知和動作,督促學生參與新的短跑訓練。在以往的短跑活動中,學生的學習反饋多數源于訓練活動結束后的短跑測試,但測驗過程短暫,運動過程復現難度大,尤其是自我觀察的難度很大,學生往往容易獲取其他同學短跑活動的反饋結果,自我學習反饋更多地依靠教師的點評。由于短跑教學活動量較大,因此教師對學生短跑學習活動的評價較籠統(tǒng),教師多數情況下指出的是整體運動的成績。為此,體育教師應靈活構建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短跑學習的高效反饋。
例如,體育教師在短跑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實際訓練場地的教學情境,組織小組全程互相觀摩,互相點評短跑各個階段的動作特點;也可以組織小組開展對抗賽,展示最終訓練的成果,讓各小組剖析對抗賽的成績,互相點評動作的得分率,讓要領掌握較好的學生現場展示動作。當然,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近年發(fā)展起來的運動數字影像記錄系統(tǒng),同步記錄學生的短跑過程,并在教學評價階段,通過大屏幕展示運動情境,在慢鏡頭回放的過程中解剖,在快鏡頭下進行整體點評,教師重點要在短跑技術的細節(jié)上進行點評和指導。這樣,結合教學情境,把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運動行為、運動體驗融入短跑教學的過程中,形成高效的學習反饋。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是教育工作者探討的永恒話題,在初中體育短跑教學中,巧妙運用情境教學方法,可以改變單調、反復的教學模式,實現對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體驗運動過程和感受運動文化,在短跑學習與互動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