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一樣,我害怕疼痛。特別是那種劇烈的、長時間的疼痛,那是對生命的一種折磨,會讓人恐懼和絕望。
二十多年前的一個夜晚,我突然從睡夢中驚醒,發(fā)現(xiàn)自己的右腳大拇指根部的關節(jié)劇烈疼痛,那疼痛像蟲子一口一口地咬,又像是在破損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讓我?guī)缀鯚o法忍受。當時天空中傳來轟隆隆的雷聲,很快就下了一場大雨。我常聽父母說,人會“發(fā)陰天”,就是身體上原來有傷的地方,每逢天氣變化就會開始疼痛。所以,我認為我的腳一定是走路不小心扭傷了,才會發(fā)陰天疼痛。吃了一些治療跌打損傷和止痛的藥物,過了幾天,腳痛漸漸地好了。
可沒想到的是,幾個月后的一天半夜,還是第一次疼痛的地方突然又疼了起來,而且又紅又腫,連鞋也不能穿,幾乎不能下地走路。我努力回憶在哪里扭傷過腳,但怎么也想不起來。更讓我想不明白的是,疼痛發(fā)作越來越頻繁,有時一年竟疼三四回。每次疼痛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我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怕自己得了不治之癥。
一次疼痛發(fā)作,我去縣醫(yī)院看病。醫(yī)生問了病情,又看了我的腳,開了一張血液化驗單?;瀱纬鼋Y果后,醫(yī)生對我說,檢查結果和癥狀都顯示我得的是“痛風”。醫(yī)生指著化驗單上一個叫“尿酸”的項目說:“您身體內的尿酸高達800多個單位,超過正常值400多個單位,它是產生痛風的罪魁禍首?!?/p>
我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以為腳痛是扭傷,其實是患了“痛風”。那我為什么會患上痛風呢?醫(yī)生說,
跟痛風大多跟飲食習慣有關,比如,有的人喜歡吃海鮮、動物內臟,有的人喜歡大量喝酒,有的人喜歡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這些都能誘發(fā)痛風發(fā)作。
對照醫(yī)生的說法,仔細回想,在飲食方面我好像并沒有這些習慣。但我還是努力遵照醫(yī)生的話,生活中盡量不吃海鮮、動物內臟等食物,不喝酒,不吃刺激性強的食品,并吃一些能降低尿酸的藥物(如別嘌醇片)。我還買了一些醫(yī)學書籍,閱讀學習預防和治療痛風的知識。
通過閱讀學習,我對痛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原來,人體每天都會產生一定量的尿酸,正常情況下,大多數(shù)尿酸會從腎臟排出體外,體內保持少量的尿酸,不會影響身體的機能。可是,如果人體內產生的尿酸特別多,或者腎臟的排泄功能減弱,排不出更多的尿酸,尿酸就在體內增多,并與鈉、鈣等一些元素結合形成尿酸鹽結晶,沉積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四肢關節(jié)尤其以腳部關節(jié)最易沉積。
除了飲食,痛風還跟一些疾病有關。比如某些心臟病患者容易患痛風。因為心臟病導致血液中的含氧量不足,機體會產生更多的紅細胞以增加攜氧量。而紅細胞不斷地更新,死亡的紅細胞分解會產生大量的嘌呤,繼而產生更多的尿酸。這個知識也讓我找到了自己患痛風的原因—我從小就患有心臟病。于是,我去醫(yī)院做了一次血常規(guī)檢查,果然,我血液中的紅細胞含量超過了正常范圍。
為了預防和治療痛風,我只好在平時就吃一些降尿酸的藥。如果關節(jié)突然有疼痛感,我就立即吃上止痛藥,以控制炎癥發(fā)展,減輕關節(jié)疼痛。
在抗擊痛風的過程中,我覺得有時疼痛感的強弱和人的情緒也有關系,越是焦慮就會越痛。因此,每次痛風發(fā)作,我總是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像平常一樣樂觀地面對生活,振作精神,不把它當作一件痛苦的事,相信疼痛的陰霾總會飄散。如今,跟痛風做斗爭已經(jīng)成了我的一種習慣。
順其自然,增強自信,風雨之后是陽光,以快樂的心態(tài)過好每一天,才能感受到生活還是那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