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月
口風琴作為一種相對簡單易學的樂器,能讓學生體會到樂器的樂趣,從而為他們打開學習樂器的大門。在學習口風琴知識的過程中他們能學到相對應的音樂知識,并通過自身的實際感受對樂器建立初步的認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口風琴開展基礎的樂譜演奏活動,或者是在學生有一定基礎之后開展多層次合奏,讓學生從自身演奏出的美妙樂章中體驗樂器的內(nèi)在魅力。
在音樂教學內(nèi)容中增添口風琴教學內(nèi)容,能幫助學生掌握口風琴演奏技巧。在此過程中,他們的識譜能力也會大大增強,并且學生在模仿教師演奏口風琴的學習中,他們的手、眼、口、腦協(xié)調(diào)能力會隨之慢慢提升,這對于他們的智力開發(fā)和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的提升都是很好的訓練,對于自身音樂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大有裨益。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因此,要想讓學生真正地學習好一門樂器,必須先讓他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上這種樂器。教師在平時的音樂課堂上要有培養(yǎng)學生喜歡上口風琴的意識,在具體實施的時候,教師要結合班級內(nèi)的實際學情和學生的群體特征,因為小學生的年紀都比較小,正處于最貪玩好動的時期,他們的主動學習意識可以說基本為零,并且在學習的時候很難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因此在為低年級學生進行口風琴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因為有了幾年時間的口風琴學習,無論是在對口風琴的學習興趣方面還是口風琴技巧方面,都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此時教師則可開展一些課堂口風琴音樂活動,比如每個月抽出一節(jié)課時間讓學生進行口風琴比賽,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口風琴的積極性和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再如,網(wǎng)上有很多關于口風琴的教學視頻,教師可以將這些視頻中的精采部分剪輯下來,制作成一個口風琴演奏精彩視頻集錦,在為學生上課的時候播放給學生觀看,從視覺、聽覺上刺激他們的感官,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最大程度地打造生動活躍的口風琴教學課堂,從而讓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上口風琴這項樂器,讓他們以精神飽滿、興趣昂揚的狀態(tài)學習口風琴,
就小學開展的口風琴教學活動而言,學生一般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地練習,這種學習方法雖說具備一定的效果,但是學生普遍反映學習過程過于無趣,基本上練習過幾次后就對口風琴學習慢慢喪失了興趣。教師應正視這個問題,如果無法妥善解決將大大影響小學口風琴教學活動效果。在教學中以趣味性實踐活動為主,由淺及深、由易到難地讓學生展開練習,教師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口風琴水平在其中穿插一些花式口風琴表演,一是調(diào)節(jié)練習氣氛,為枯燥乏味的練習過程增加一些趣味性;二是給他們樹立一個目標,教師要讓他們知道在經(jīng)過不斷地練習之后,他們也能達到這種水平,從而激起他們的斗志,為他們的練習過程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小學生們性格特點一是貪玩,其次就是愿意多展示自己。因此,教師在不斷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多給他們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當學生們在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口風琴練習之后,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能夠演奏一些基礎的樂曲,教師就可以定時組織一些口風琴比賽。例如,在每個月的最后一節(jié)音樂課開展口風琴音樂節(jié)活動,并將其形成音樂課慣例。在口風琴音樂節(jié)上,由教師進行開場表演,點燃課堂氣氛,接下來由學生進行才藝表演。表演形式不限,可以是獨奏,也可以是合奏,或者是口風琴和唱歌結合,只要上臺展示,表演的形式和題材都不限制,最大程度地為他們提供便利,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
在當前小學音樂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的情況下,想把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升上去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口風琴教學則是一個能有效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優(yōu)質(zhì)載體。教師可以從口風琴教學入手,一步步帶領學生學習樂器的相關知識,帶他們在音樂的世界里徜徉,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音樂鑒賞和審美能力,讓他們能學有所獲,在學生人生畫卷涂上一抹音樂的炫彩,為他們以后的長遠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