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誠
(石河子第十一中學,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教師為了將學生的英語能力提升,首先要將自身的教學能力加以完善。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實施分層教學法,目的就是為了學生提升自我英語水平和能力不同層次,當然教師要實時有效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這就對教師有了很高的要求。英語教師的分層教學法需要在進行考評之后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合理分配適合不同學生的層級,最終完善分層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分層教學法的提出打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教學,因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意義的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現(xiàn)代學生的學習需求。經過我們這段時間的英語課堂調查,傳統(tǒng)教學法中存在著偏見,即只重視“教”這個過程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教師在課堂上過分重視以“教”為基礎,先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然后學生在被動的接受教師給學生在課堂上灌輸的系統(tǒng)化知識?;蛟S這種教學方法在以前是非常實用的,但是照搬照舊的教育方式和一成不變的教育環(huán)境對于初中的英語課堂來說已經陷入了困境。經過調查分析后,分層教學法的出現(xiàn),解決了這一問題。根據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認識,學生接受教師傳輸的知識有不同的接受程度,我們將學生科學的分為了幾個層次,教師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可以在教師有針對性的啟發(fā)、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的教學引導下,使我們所有的學生都能夠走向主動學習、積極學習并且獨立學習這樣一種狀態(tài),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平等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大家共同進步,從而提高我們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們的英語素養(yǎng)。
分層教學法就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將學生科學的劃分為幾個具有差異性的群體。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具體實施呢?首先選擇依據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進行分層,初中學生對于英語課堂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學生們的能力和基礎也有著很大的差異,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進行分層,教師可以將英語底子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們分為A組,英語基礎和英語學習能力的一般的學生分為B組,最后留下英語基礎和英語學
習能力薄弱的學生總為C組。教師這樣見學生分完組后可以相對減輕學生在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們在自己的組內提升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們內心對英語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從而將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進步,并且都主動的完成教師交代的各項學習任務。當然我們更新了教學方式,在學生層次的劃分上也不是一錘定音的,教師會根據學生們在不同階段的表現(xiàn)對學生進行重新調整,教師要在充分了解當前階段學生的學習水平后找到適合學生的定位,如果有C組中已經有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了B組的學習標準,就可以將該名學生調整到B組,同理如果B組和A組中學生不適應,英語水平下降,教師也可以根據他們的現(xiàn)有水平調整適合他們的位置,這樣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的同時完成學習預期目標。
教師也可以選擇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小組劃分,學生因為先天和后期的條件環(huán)境等種種因素的影響,每個學生對英語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師在英語學習初期很容易對學生的教學目標和方案沒有明確,導致教師無法掌握學生接受英語知識的真實水平。而很多教師對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選擇的解決辦法就是折中教學,但是這種教學方法智能對于部分學生適合,對于英語水平接受兩極化的學生就會產生“不良反應”。英語學習較快的學生會出現(xiàn)“吃不飽”的情況,而英語學習相對較慢的學生又會出現(xiàn)“吃不消”的現(xiàn)象,長此以往學生們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大,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后期甚至會出現(xiàn)失去英語學習動力導致自己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掌握班級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接受力快慢后,有針對性的指導本班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增加學生的英語學習動力,還能有效的提高學習英語相對較慢的學生的自信心,并且對于接受快的學生將新舊知識進行融會貫通的能力較強,教師可以適當的加快教學進度拓寬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讓他們不斷地挑戰(zhàn)完善自己。當然教師對于基礎稍弱的學生則可以采取耐心講解步調放慢反復將課本的知識進行講解,使學生可以真正掌握接受課本上的知識。
隨著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應用了分層式教學法,不但提高教師的英語課堂效率,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