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甫
(南陽市高級技工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新時代,在國家對于教育的大力改革進程中,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不斷進行自我突破,進行了很大的飛躍式發(fā)展,對于國外的一些先進的理念和思想也在不斷借鑒和為我所用,“行動導向”理念的教學方法,在我國教育界受到了較大的歡迎,并且漸漸地被我國教育界的廣大教師和學者所應用。
對于行動導向法的認知,是在于老師作為一個精心規(guī)范的締造和設計者,應該做好自身角色,通過自身的職業(yè)特點、設計和安排組織學習情境和學習方式方法,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身體力行,全面發(fā)展,并且設置課堂實踐、課后鞏固的環(huán)節(jié),在課后認真完成學習任務,自我評價和自我反饋,對于新方式和新方法的掌握。同時,行動導向在于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組成小組的形式,進行不斷地討論和研究,自我學會解決一些問題,同時,教師也不再進行傳統(tǒng)式的授學,反而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研討,促進學生教學能力、自我探究能力的發(fā)展。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的提高。
在技工類院校的教授過程中,通常的教學方法就是先進行理論教學而后進行課本學習,最后在進行實踐理論的講授說明,最后再進行實操,在現(xiàn)階段下能夠中規(guī)中矩的教得部分學生,但從長遠角度去看,卻只能局限實踐,在課本上的知識并不能完全應用到今后的技能實踐中。沒有實際性的在汽修中得到所學知識的應用,最終理論與實際的相差度過大,造成所學知識與實際嚴重脫鉤。
(一)設定教學目標,調制項目書
第一,作為教授者要認真?zhèn)湔n,在教學的條件下,設立標準度高的教學目標,通過設立的目標,高標準、嚴要求,設計和完成任務,對于所編制的任務和要求,通過不斷浸信會落實來要求學員做到深度設計,對于教學任務的成功與否,目標的制定最為重要。對于在課堂上的任務分配,要合理有效的對每個小組進行布置,確保每個小組根據(jù)其具體情況能夠有能力去完成布置的任務。在任務做完后,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人物的詳細講解,強化應用。
(二)分類別任務,具體條件具體分析
在分成的各個小組中,教師要根據(jù)每個組員構成的不同情況分類別、分條件地去布置任務安排,布置任務指令。同時對于所布置的任務,教師要做到熟知到每組的具體情況避免因為下達的任務太輕或太重而使談論行動力失去了原本意義。通過分成次讓每一個學生能夠通過這些實踐收獲到應有的實踐。通過教學指導實踐涉及以下幾個情節(jié):(1)對于汽車在修理時的出現(xiàn)問題的應對;(2)對于發(fā)動機的故障;(3)在深層次條件下的診斷;(4)步驟診斷策略等
(三)對于任務最后階段的安排
教學工作中,教師根據(jù)相關任務的具體安排,要按人數(shù)進行實際分組,確定一名負責人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要對資料承擔,故障的監(jiān)測工作,在任務情況下達后,每組的負責人要對每組成員對任務情況的具體進行詳細的說明,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寫關于任務流程和講解工作,并且進行評議,分析出結果,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根據(jù)上一個任務情況分布下的結果分析,對每個組分批次進行實際操作。根據(jù)故障原因和理論所得到的知識,教師要不斷進行指導,以實現(xiàn)分批次教學,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應用的知識和成效,在實訓操作中,是相互合作配合,要讓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在課堂上,成為一種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主動接受知識,大大提高了效率。
(四)課后講解
在課程結束后,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隨機抽樣檢查,特別的是,要每節(jié)課設置自我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進行自我展示,在全體人員面前大膽的對所學所用進行示范。教師要認真聆聽學生所講內容,但要注重對學生的鼓勵和引導,而不是單方面的批評。對小組榮譽感進行積極評價。
對于行動導向性的教學,要實現(xiàn)的是在真實情景中的學習,學生作為一個主體性的行動,要在職業(yè)技術類院校中以應用型科技為目標,再具體可操作的情境下學習體驗工作情境,然后給予以一種相對獨立、創(chuàng)造性的行動力,和教師之間的相互互動,對學習中的學生的自我架構,培養(yǎng)一定的能力,行動力標準,和行動力。
在進行的每一個課堂上要有必須完成的任務,以達到訓練學生的目的,對人物教學方法的判定,要有根據(jù)性,要貫徹知識一體化,把各種能力融入到社會實踐中。
在項目中的教學方法是職業(yè)教育的一個必經的放大方向,具體在五項內容下分布:(1)任務的規(guī)定;(2)理論知識應用;(3)問題和對策實施;(4)任務完成后的總結;
(一)對于汽修維修課的教學模式。對于其修維修的項目可分類為,對于氣缸的檢修,奧凸輪軸的檢測,對發(fā)動機工作時的修理,在學院又真正修正了千余名學生的時間學習和實操演練。學員在師資力量中時間進行手把手操作,對于課程模式的更新創(chuàng)造了新的作用。
(二)在行動教學模式中對于老師要求與責任是非常高的,主要在于以下幾個層面:(1)教師缺乏對于新模式的實際教學經驗,課堂效果不理想;(2)在對于學生的具體情況不理解,只僅限于專業(yè)所教知識;(3)對于學生的愛好和口味把握不到。
所以,對于行為導向教學方法,在學生環(huán)境中有了更好的作用,行為教學系統(tǒng)的應用,不僅在教室過程中發(fā)揮著主導,而且,體現(xiàn)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