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重慶市開州區(qū)天和鎮(zhèn)中心小學,重慶 開州 405400)
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將課堂上的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也需要將更多的德育理念滲透于學科當中。語文學科的性質及地位決定了教師需在教學中滲透這一理念,這也是語文教師應當?shù)涞氖姑?。以下筆者主要就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展開分析。
識字教學是小學課堂當中的一項基礎內容,小學階段,大約有2500個漢字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將德育教育滲透于字詞的認識以及書寫當中,學生們可以在觀察與探究的同時了解字形與為人處世之間的聯(lián)系,巧妙的將這兩方面內容有機結合,有效激發(fā)其學生的學期興趣,更進一步的探究字形與結構,從中體會為人之道。例如學習“孝”與“乳”字時,教師就給學生講述以及“守孝悌”與“羊跪乳”的歷史故事,帶領他們分析“乳”與甲骨文為手抱著孩子進行哺育之形,之后在展開拓展教育,讓學生們思考母親的偉大。而“孝”字在金文當中,更蘊含著子女對長輩的敬愛。小篆中,孝字也蘊含著子女背著雙親,直觀的體現(xiàn)了子女對父母的敬愛之意。通過這些字所展開的故事,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字形的認識,同時還可以滲透一定的思想教育,更好的將德育知識滲透在課堂當中。
小學語文文本當中所收錄的文章大多都具備一定的思想性與文學性。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植根文本,通過詞句的賞析來體會其中所蘊含的內容,更好的掌握文章所蘊含的中心思想與德育教育意義。筆者還記得曾經(jīng)聽過一節(jié)公開課,所講授的是《軍神》一文,教師先讓學生們展開自主探究,之后以此為基礎展開問題提問,選擇班級的問題集中點--沃克醫(yī)生為何要說碰到了會說話的一塊鋼板?為何要將軍神的稱號給予劉伯承?在課程的講解環(huán)節(jié),該教師引導學生們學習劉伯承拒絕注射麻醉劑,于手術之中卻不發(fā)出呻吟,手術過程中以無比的堅強忍受巨痛等方面體會其意志品質。學生們在受到老師的啟發(fā)后異口同聲的感慨到,他真是為軍神!
在進行《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把小女孩在喜慶節(jié)日時卻赤著腳賣火柴,教師便可以以“大年夜”這一特殊的背景環(huán)境,利用故事的形式把主人公在該環(huán)境下赤腳賣火柴,之后擦燃火柴取暖產(chǎn)生美好環(huán)境最終在幻想中死去。通過對該文的學習,讓學生們更深層的了解到資本主義社會中窮人們的遭遇。學習完畢后,還可以引導學生暢談一下自己的信念都是怎么過的,講述自己與家人團聚的場景等等。通過與現(xiàn)實生活的對比,更好的體會《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內涵,認識到自己所擁有的生活的美好??梢詫⒁陨系慕逃绞阶鳛槲恼碌幕c,從而滲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必須要具有一定的說教價值,足夠吸引學生。如今社會發(fā)展形式不斷變化,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時更應活學活用,這樣才夠用更好的彰顯教育的活力。
小學語文課本當中蘊含了豐富的德育素材,在實際課堂授課中,教師應結合教材,著眼于實際,采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對其展開傳統(tǒng)、愛國、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引導學生從小懂得為人處世之道,為今后構建出良好的品德機制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要以文本為根基。例如學習《媽媽的愛》一兒童詩,教師首先就可以對其中五個與媽媽共處的場景進行概括,由此來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媽媽曾給予他們的關愛,從而更好的體會文章中所蘊含的偉大的母愛;之后的兩節(jié)內容,可以引導學生體會母愛,這對于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在整個兒童詩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帶孩子們對生活的場景進行回顧,并讓他們嘗試自主的展開誦讀,體會文章。在誦讀的過程中要帶有感情的對文章進行品味,在富有濃郁的愛的氛圍里,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總而言之,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上應重視對兒童潛能的挖掘,將其內在的情感與理性能力到處,將德育理念滲透于日常教學當中,利用學生們所熟悉的形式展開練習,使其更好的體會其中的內涵,并通過自主探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傳道受業(yè)的目標。并通過德育教育在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滲透,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情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