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
(廣東財經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
在司法實踐中,我們無法避免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涉及到部門法向憲法提問的現(xiàn)象。如:住宅用地使用權到期,是否免費自動續(xù)期?北京等地機動車限行政策如何評價?個人所得稅如何看待?第一個問題屬于民法領域,第二個問題屬于行政法領域,第三個問題屬于稅法領域,這些問題雖各屬于不同的部門法,但其背后都是有關《憲法》財產權的問題。財產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行政法、刑法都有涉及財產權的規(guī)定,那么各個部門法中對財產權的規(guī)定與憲法中有關財產權的規(guī)定有何種關系?現(xiàn)代法治國家一切的問題都能轉化為憲法問題。在中國,目前存在一個現(xiàn)象——部門法向憲法提問,即需要憲法對部門法的問題作出回應1。那么,面對司法實踐中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當部門法無法處理轉而向憲法尋求幫助時,憲法又該怎樣體現(xiàn)其精神呢?在法學發(fā)展的趨勢中,引發(fā)出了部門法的憲法化。
何謂部門法的憲法化:對這個定義學界上的觀點暫時并不統(tǒng)一。作為盧曼的弟子,托依布納給出的方案,就是在社會各個功能系統(tǒng)中形成各自的“憲法”,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社會憲法。同樣的,李忠夏教授則將社會憲法的觀點引入到法律體系中。也就是說,社會的功能分化,各個子系統(tǒng)的憲法化,最終促成了與各個子系統(tǒng)耦合的部門法的憲法化2。與此觀點相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在部門法中憲法是不能進行干涉的。如刑法雖然應當受到憲法的規(guī)制,但憲法卻不可過多的干預刑法,憲法對刑法的調節(jié)僅僅局限于外部調整,不能進行內部調節(jié)。憲法對民法的作用更是如此,作為最體現(xiàn)意思自治的民法,其應當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憲法不應該也不必要進行干預,認為民法是以一己之力對憲法進行了強大的補充與細化,不是憲法在對民法進行規(guī)制。關于部門法與憲法的關系、部門法的憲法化這個命題,存在不同的觀點,但毫無疑問的是,部門法的憲法化絕對不是“憲法帝國主義”,“唯憲法至上論”。也不意味著憲法對部門法的過多干涉與入侵。恰恰相反,部門法的憲法化有利于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法制系統(tǒng)并加強憲法與部門法之間的聯(lián)系。在現(xiàn)行的法律體系上,如勞動合同法、稅法等,這些部門法都詳細的對憲法中的相關權利進行了規(guī)定。
比如刑事訴訟法,在各個國家都會被稱為“小憲法”,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是它的主要標志。而刑事訴訟法在立法精神與原則上又是最靠近憲法的,一個國家的憲法權威能否被落實,主要是看刑事訴訟法在該國的制定能否順利的運行。保障人權是憲法主要的原則和精神,在這中間尤其是要注意保護面對強大公權力的個人權利。如何保障被告人的權利,不僅需要在憲法中體現(xiàn)賦予被告人相應的作為人基本的權利,同時也需要在刑事訴訟法等具體的部門法中進行規(guī)定。又如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該法主要體現(xiàn)憲法上對國家權力的限制,立法本意為主要針對國家機關侵犯公民權利進行規(guī)制,以約束公權力的行使。限權一詞是所有國家憲法共同的追求,我國憲法也毫不例外。貫穿于憲法核心價值的限權在行政法上的體現(xiàn)尤為明顯,倘若在實踐中作為部門法的行政法沒有體現(xiàn)“限權”,那么憲法在我們國家中的作用也會大大降低。即便是體現(xiàn)私法自治,意思自治至上的民法,其立法精神與條文也無可避免的向憲法尋求憲法法理上的支撐。比如在物權法制定的時候,加上了依據憲法,制定本法。就表明哪怕是最體現(xiàn)當事人意思自治的民法,也需要憲法的指導。同時,民法中有關公民隱私權、生命權、財產權的保護都是對憲法上公民基本權利的細化。同樣地,司法實踐中遇到重大疑難案件也無可避免的向憲法尋求幫助,在民法上找不到具體法條對權利進行保護的時候,也無可避免的要向憲法求助。由此可見,憲法與各部門法之間的關系不可分割,相輔相成。部門法的憲法化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發(fā)展的趨勢。今天,在許多部門法領域,討論“憲法影響”的文章越來越多。然而,要討論憲法對部門法的真正影響,需深入到部門法的問題意識當中,問一下為何部門法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要接受憲法的影響,簡單來說,憲法之所以與部門法產生關聯(lián),根本原因在于部門法有需要,相關問題部門法自身解決不了,只能上升到憲法才能加以解決。部門法對憲法的需要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一方面是部門法體系的內在需要;另一方面則是社會轉型所導致的憲法功能的轉變以及部門法與憲法關系的變化。某種程度上,部門法的內在需要也因為社會結構的轉型而發(fā)生變化3。
從憲法規(guī)定的角度看,我國憲法并沒有嚴格區(qū)分國家和社會這兩層關系。在我們國家的憲法結構和條文中可以看出,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包括了國家和社會所有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其不同于美國的憲法,美國憲法正文部分規(guī)定了國家機構的分權以及聯(lián)邦與州的分權,而憲法修正案則是明確規(guī)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相較之下,中國憲法的文本進行的國家與社會的區(qū)分則把二元結構內在化,形成自主的內在規(guī)范體系。但是,在保障公民基本權利與限制國家秩序的時候,權利主體毫無疑問是公民,而義務主體就是“國家和社會”。在這里,國家和社會的二元結構并沒有很好的區(qū)分。所以,當我們認真梳理我國的憲法文本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存在大量的國家概念即國家應該怎么做,國家是怎么樣的,但在涉及到保障公民權利需要國家負擔相應義務或者通過社會自治需要社會承擔相應責任進行保障的時候,它同時使用了“國家和社會”的概念。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我國憲法第45條,在這個憲法條文中,國家和社會便作出了特殊的區(qū)分,如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在保障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權利的時候,僅僅依靠國家一方的努力顯然沒有辦法獨立完成這么龐大的保障,這時候就需要社會力量的出動,基于人道的角度予以幫助。于是,憲法在整個國家中的治理作用便凸顯出來,中國社會面臨的問題需要在憲法中找到答案。特別是諸如根本性的問題:如抑制公權力的濫用、體制、結構、價值觀等等,都需要從憲法中尋求答案,單從部門法的角度無法承擔起這一使命。于是,部門法的憲法化在新時代下似乎是大勢所趨。
但是,部門化在憲法化中也會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研究部門法的學者與研究憲法的學者也會常常陷入一下誤區(qū)。在憲法與部門法的關系上,在學術界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便是傾向于部門法脫離憲法,一些部門法在解釋法律、制定法律的時候,認為憲法限制了其自身的權力與利益,由于憲法的不確定性,在立法上極力謀求掙脫憲法,這是非常危險的,部門法不能脫離憲法。第一種憲法則是泛憲法化,認為什么問題都需要憲法進行解決,將所有問題最后毫無例外的歸于憲法問題,并謀求在立法中將自己部門法的特殊利益寫進憲法,這同樣是極端危險的觀點。表面上在部門法中奉行了憲法,尊重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的地位,實際上降低了憲法的權威,以及謀求將所有的部門法自身利益納入憲法是變相降低了憲法的地位,使其成為與普通法律一樣的功能,這是對憲法權威的褻瀆。第三種觀點便是憲法學者的“單邊主義”,認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享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憲法只是調整國家機構的權力,關注的是國家重要的事務,主要涉及到根本制度的安排,完全忽略了憲法在部門法中的表現(xiàn)以及如何把憲法的價值理論體現(xiàn)在部門法的立法之中。片面的強調憲法是根本法、母法、最高法;對部門法則說這有問題、那有問題,這不利于部門法中對憲法利益的體現(xiàn)。上述三種觀點,都在不同程度上割裂了部門法與憲法的關系。在司法實踐中,憲法由于我國的體制,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有實質上的區(qū)別,憲法不可訴,也不能被直接適用于具體的案件之中。但是,如果不發(fā)揮部門法的作用,憲法的一些具體的原則與相應的規(guī)定就無法很好的顯現(xiàn)出來。為了更好的發(fā)揮憲法的價值理念,原則規(guī)定在部門法中的作用,同時也是為了適應新時代下發(fā)展的需求,部門法無可避免的憲法化。
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對憲法與部門法關系的理解,大都建立在兩者相對獨立、自成體系的立場之上,而忽視兩者處于同一法律系統(tǒng)的密切聯(lián)系,在一定意義上淡化了統(tǒng)一法秩序的存在4。在建立統(tǒng)一的法制體系的過程中,要協(xié)調好部門法與憲法兩者之間的關系。在部門法憲法化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強調憲法根本法的地位,發(fā)揮憲法對部門法的約束;憲法是各部門法的基礎,各部門法都應當以憲法為立法依據,都不得與憲法相沖突;這樣才能在法律體系中確保憲法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要強調部門法對憲法的反作用,認可憲法下的法律秩序需要各部門法共同構建。同時,各部門法作為憲法的子法,都是憲法的發(fā)展和落實,是憲法精神和價值的延伸和體現(xiàn)。部門法需要憲法的指引和規(guī)范,以免脫離憲政軌道;憲法也需要部門法的細化和補充,以落實自己的思想和理念5。
部門法的憲法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新時代下面對司法實踐中的問題,部門法不得不向憲法尋求幫助。同時,由于我國的體制等各方面的原因,憲法既不能被“司法化”,也不能被“私法化”,因此各部門法或多或少都向憲法進行靠近。在當今憲法與部門法發(fā)展的進程中,憲法與部門法的主要存在以下三種關系:首先,各部門法都是對憲法的具體化,其立法都必須依據憲法,體現(xiàn)憲法的立法原理與精神;其次,各部門法在進行解釋的時候,都必須要進行合憲性解釋,不能與憲法相違背;最后,各部門法都需要進行合憲性審查,不符合憲法的法律應當承擔違憲責任。在構建我國法律體系的時候,各部門法都應當在憲法之下的規(guī)范體系整合,這種整合不應該是單向的,而是體現(xiàn)為憲法與部門法的相互動態(tài)調試和詮釋循環(huán)關系6。綜上所述,部門法向憲法進行靠近與轉型是新時代下不可逆轉的趨勢,部門法的憲法化將推動法治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