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旖旎
(中共營口市委黨校,遼寧 營口 115000)
所謂多邊能源外交“就是指以能源問題為核心開展的多邊外交活動,特別是指在國際能源組織或是多邊能源合作體系結(jié)構下展開的能源對話以及合作等”。如今,世界能源關系發(fā)展的主要方向就是多邊能源外交和國際合作,大部分有關全球性及區(qū)域性的國際能源組織、能源問題的國際會議與國際論壇等帶來的影響也日漸豐盛,“對于當前的國際能源市場而言,沒有國際組織為其提供能源合作機會一切都是泛論”。并且,在全球幾個重要能源國家中,多邊能源外加早已存在且擁有一段較長的歷史,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成績,歐佩克、國際能源署等等全都是多邊能源外交取得的關鍵實踐成果。這類具有國際性的能源機構與其進行的多邊能源外交活動在有效保護成員國根本利益、轉(zhuǎn)變世界能源結(jié)構方面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比而言,我國能源外交,尤其是多邊能源外交和國際合作的理論以及實踐研究都落后于能源強國。而“能源外交”的含義也是近些年被引入到我國外交當中,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因為我國能源短缺問題日漸加重,用外交方法來處理中國能源短缺問題是現(xiàn)階段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首先,多邊主義與多邊外交是20世紀后期最主要的外交模式。全球最重要的能源大國、強國皆把多邊能源外交當作能夠提高自身國家利益的關鍵方法。多邊合作已經(jīng)成為國際能源政治的關鍵方式之一,對此,中國絕不能忽視。其次,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一大批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國際能源組織涌現(xiàn),并且在不斷的進行發(fā)展,如國際能源署、歐佩克等等,其早已成為國際能源政治的中堅力量,是組成中國能源外交的潛在因素。最后,能源供給、損耗與其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等要由各能源外交國共同協(xié)商應對。而中國又是能源大國,因此,我們應當詳細考慮自身能源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和國際社會的互動。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中國能源的迫切性與危機性成為鞭策中國進一步加快推動多邊能源外交與國際能源合作的關鍵因素。顯然,雙邊外交和多邊外交之間并不存在任何矛盾,這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彼此促進,為解決中國能源問題貢獻力量。
中國進行多邊能源外交的主要需求就是國家利益,在堅守國家利益過程中,還要承擔我國在國際能源問題上需要擔負的責任?,F(xiàn)階段,我國已經(jīng)是國際上公認的能源大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上擁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因此也要承擔相應的“大國的責任”。這便需要我國政府部門在進行多邊外交時應當重視對這兩者的協(xié)調(diào)。就像某位學者說的那樣,“21世紀的中國外交要堅持三個基本需求”,即:發(fā)展需求,主權需求與責任需求。這三項需求之間的關系“用長遠的眼光來看是互利的,可是他們之間同樣會產(chǎn)生重大矛盾。對其進行協(xié)調(diào)是一項長期的、艱難的工作”。中國現(xiàn)階段正在大力提倡“和諧世界”的觀念,怎樣才能將這個觀念推廣實落到多邊能源外交與國際能源合作范疇中,從而使國家利益和國際責任能夠做到相互協(xié)調(diào),是目前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方面能夠有效減輕中國多邊能源外交面對的問題與阻礙;另一方面,可借助這次機會加強國際社會對中國處理能源問題的肯定,從而有效預防“中國能源威脅論”的興起。讓國際社會明白,融合并不是打破當前國際能源結(jié)構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世界各國而言都是有益處的。
首先,首腦外交作為效果、條理最佳的外交手段。將其同能源外交進行有效結(jié)合,不但使首腦外交的內(nèi)容變得更加充裕,還有效提高了能源外交在我國外交策略中的地位。同時,這兩者的有效結(jié)合早已成為國際能源外交的根本特點。比如,能源問題始終都是西方集團八國峰會各國領導人無法避免的議題之一。
其次,需要有效施展我國國內(nèi)能源企業(yè)、地方政府等非國家行為體在多邊能源外交中的自主性與創(chuàng)新性,把其歸類到中國多邊能源外交結(jié)構當中,開發(fā)與強化民間能源外交的新手段?,F(xiàn)階段我國國內(nèi)的大型能源企業(yè)在研究領域與能力都已位居世界前列,已經(jīng)成為大型的跨國企業(yè),并且也已具有了一定的擔任民間外交主體的基礎能力。
綜上所述,多邊能源外交和國際能源合作早已變成世界能源關系中占領主體地位的外交形式。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國多邊能源外交即使獲得了較大的成就,可是就整體情況來說,依舊和能源強國存在著一些差距。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多邊能源外交相關問題的思考,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確定相關問題,從而更加深化、全方位、積極的推動中國多邊能源外交和國際能源合作的開展,進一步提高中國在世界能源結(jié)構中的地位與影響力,為健全世界能源秩序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