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qū)清苑第一中學,河北 保定 071100)
隨著當今社會數學領域的不斷延伸,高中的講學課堂也一直在不斷的進行著改革與發(fā)展。因此現在許多的高中數學老師通過使其自身的教學方式的改變,來獲得講堂效益的更大提升。但是在真正的實踐中,仍然有著多種與數學改革不相符合的講學觀念以及授課措施。比如仍然有許多的數學老師忽略學生也是一個個體,只注重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將學生當做一個被動接收的東西。要知道學生有著自身意識和主見,也有著自己的興趣。因此高中老師講課時的這種灌輸性行為,將一個非常注重發(fā)散性思維的數學領域錯誤的轉變成了最為膚淺的理論知識。粗暴的灌輸而忽略學生與老師間的互動交流過程,導致學生的獲教育程度變得不再具有連貫性。也是這種枯燥的、強制性的、被動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對本就看似深奧的數學產生了更大的抵觸與厭倦心理。如此就產生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老師粗暴灌輸、講堂枯燥乏味、學生學得困難、開始厭惡不愿意繼續(xù)學習數學,最后老師辛苦學生也困難,效率也沒提上來。
眾所周知,數學的理論知識雖然也很重要,但更多的是若想要提高數學成績就必須多次練習,將錯誤進行反思與鞏固??梢姡瑢W生的思考模式進行延伸改變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夠幫助學生產生勇于懷疑的心態(tài)先問題。只有不斷的提問才能不斷的解決將來可能發(fā)生的種種問題,從而更加有效的利用短短的幾十分鐘的上課時間。另一點,在課堂上踴躍參加不但能幫助學生更加自如的使用數學,還能調動上課氛圍。有些數學知識是晦澀難懂的,但如果進行課堂上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就能激發(fā)學生主動的學習興趣。總之,主動學習與被動接收所獲得的是完全不同的。
這并不是要老師用有色眼光看待學生間的差異,而是因材施教,取長補短。我們知道每個人的資質都是有所不同,既然大家無法控制這個,那么就取長補短,提示誘導學生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于那些“優(yōu)等生”、天才型的學生,老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稍稍提點”,應該為他們留下更多的空白期,任其自由發(fā)揮,天馬行空;對于那些資質稍差的人,老師在講課時對待他們的方式與天才型不盡相同,在幫助他們學習時絕不能顯得不耐煩,必要時多多肯定。因為,所有人都付出了努力。當然了,成績固然重要,個人素養(yǎng)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不經意間的因材施教與鼓勵還能幫助學生獲得自信或避免驕傲。
藝術來源于生活,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而數學的存在與發(fā)展其實也是緣自生活。古時有結繩計數,現在還因為建筑高樓,電腦等,產生了高數等多種復雜的高數運算。因此如果高中老師在上課時將實際與之聯系,或許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效用。將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將虛擬的理論實際化,學生不再只是對數學進行空泛的想象,一旦抽象的知識有了實際的對照物,任何困難都將不再困難,因為所有的知識已經實體化了。而枯燥的理論知識也因此變的生動有趣起來,它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建筑、使用物品,我們所能看到的都能進行自行想象,還能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欲望。這種對高中的數學知識進行現場模擬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作業(yè),采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來提高課堂效率,甚至是當時上課的人難以忘記。
若希望學生在每一次的高中數學研究結束后,都可以從宏觀角度掌握高中數學,并能連貫整個知識體系。那就要重視散發(fā)性思維的培養(yǎng)。它主要說的是老師在課堂上教學的時候對學生多以提問題為主,學生可以是獨立完成也可以是分小團體來對問題進行回答。這種回答并不只是簡單的回復老師的問題,而是通過這一個小小的問題,延伸到其他的關于高中數學的現象、回答。再此之前,老師的第一件事是充分了解所教的數學的概念,也了解自己的學生對于數學的認知多少。不忽視原有知識,因此在提出這個問題是必須具有以點代線的效果。不能提出過于深奧的問題,也不應該總是以基礎知識為對象,要能夠從小問題推導致大結論。長期如此還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舉一反三的能力。
總而言之,老師應該堅持貫徹提高課堂效率的宗旨,在有限的時間內傳輸給學生更多有用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法,即使在離開學校也能更好的學習。我們不能否認的是高考關系到學生的將來成功與否,但我們也不能為了只單純?yōu)榱烁呖级鴮W習數學,因為高考的結果并不能決定學生的未來命運。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的數學知識的過程是希望學生能以此獲得啟發(fā),幫助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掌握多種數學領域。進而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數學素養(yǎng),養(yǎng)成積極良好的心態(tài),而不只是考試技能。因此,只有真正探索出在高標準、高效率的課堂學習方法,才能發(fā)展更多更深層次的數學領域,邁向一個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