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雋藍
(江西省上饒市第八小學,江西 上饒 334000)
語文作為小學階段一門基礎(chǔ)課程,語文學習是教師、學生以及教材三者之間的對話過程。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根深蒂固,教師會強制干預學生的學習,沒有給予學生應有的自我表達的機會,嚴重束縛了學生的發(fā)展?,F(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充斥著大量的包裝式表演,如辯論、交流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多以視聽為主,而要想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知識,形成良好的品質(zhì)和能力,教師又必須讓學生靜思默想。靜思默想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這一教育理念,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思考和探索時間,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進而促進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chǔ)課程,學好語文是學生走進知識大門的關(guān)鍵。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完善自我,強化自身能力與思維。語文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但是許多教師知識單純地將其界定為學生的課堂行為活動,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對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善于應用靜思默想,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讓學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完善自身知識體系,發(fā)展思維能力。如,在《秋天的雨》這一課中,我先給學生5~10分鐘閱讀課文的時間,并向?qū)W生提問:“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什么?”,然后讓學生通過靜思默想的方式去探索問題。通過靜思默想,學生對文章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準確把握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雙重特征,指導學生學習語言,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同時也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使其形成良好的品質(zhì)。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注重的是知識的灌輸,并不注重文章的深入剖析,忽略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這樣的教學不經(jīng)不合時宜,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生。靜思默想作為一種思維發(fā)展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靜思默想,可以引導學生縱情朗讀文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更好地熏陶學生的情感[1]。如,在《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一課中,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我將相關(guān)知識點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然后給學生時間靜思默想,以教師給出的思維導圖為依據(jù),探索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況。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再也不需要通過教師的繁瑣分析理解文章含義,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得知識,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種要求下,教師要想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提升能力,教師就必須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靜思默想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靜思默想等于是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通過靜思默想,不僅可以完善自身思維,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2]。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中,結(jié)合教學要求,我提出相關(guān)一些問題:“小女孩為什么要在冬天里出來賣火柴?”、“小女孩賣出火柴了嗎?”、“小女孩最終結(jié)局如何?”結(jié)合這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靜思默想。通過靜思默想,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了解課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同時,通過靜思默想,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產(chǎn)生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去學習。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對于文字性的知識很難提起學習熱情,再加上教師實施的是“滿堂灌”這種方式,嚴重影響到了課堂教學質(zhì)量。靜思默想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學生通過靜思默想而獲得的知識將更加記憶深刻,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于靜思默想這種方式[3]。如,在學習“木”這個字時,我讓學生自己去用“木”這個字組詞、造句。先給學生一點靜思默想的時間,讓學生開動大腦,挖掘自己知識庫里的知識儲備,然后在讓學生組詞、造句。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同時,學生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知識,能夠讓學生體驗到成功,激發(fā)其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而實現(xiàn)高效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教學內(nèi)容,通常會采取提問的方式,將教材上的知識轉(zhuǎn)化成問題,然后讓學生思考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所學知識[4]。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結(ji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教學要求,確保問題針對性強、趣味性足,進而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高效學習?;诮處熖岢龅膯栴},教師要給學生靜思默想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對文章進行靜思默想,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綜上,靜思默想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它不是簡單的靜態(tài)學習,提倡的是思維的靈活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靜思默想,可以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進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