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
(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定州營中心校,河北 張家口 075400)
世界上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稱職的老師。這句話滲透著深刻的教育原理,那就是如何去看待和評價自己學生的問題。即使是一個學習非常落后的學生,他也有他的人格和尊嚴,就像是一株弱不禁風的小苗,如果我們聽之任之,生命或許會就此夭折;如果我們細心加以澆灌和呵護,它或許會成為參天大樹!人的智力有別,能力有大小,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學習非常優(yōu)秀,只要能讓他們盡力而為,哪怕只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步,就是巨大的成功。我們?nèi)绾我龑W生一起去領(lǐng)略科學探究中的樂趣呢?
小學三年級學生是《科學》課初始階段,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極為興奮的事情,學生對科學教材產(chǎn)生有濃厚的興趣,有強烈的學習欲望,愿意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因此,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勇躍發(fā)言及合作交流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識形成的過程。針對很多科學探究都是通過實踐來總結(jié)、驗正的。,如: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測一測等,再通過聯(lián)系課內(nèi)所獲知識,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分析現(xiàn)象、思考問題,順水推舟,讓學生動手做夠,動口說夠,動口問夠,動腦想夠,動眼看夠。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合作交流是現(xiàn)代人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一個知道學習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個幸運的孩子,他會因此而找到探究的興趣與共事的伙伴;一個善于合作與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個樂于合作與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會因此而學會科學學習乃至科學探究,并且從中享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
小學《科學課》是一門科學啟蒙性學科。它側(cè)重于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研究學習中保持或發(fā)展兒童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教材側(cè)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學信息,圖文并茂,有許多實物彩色圖片、形象的模型圖與優(yōu)美的文字相結(jié)合,從而將科學知識生動直觀地展示出來。此外,一堂40分鐘的《科學課》,是由多個實驗活動—問題—實驗活動組成的,如在教學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燈、投影、錄像、多媒體等各種電化教學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優(yōu)化了教學環(huán)境,拓寬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思路,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如教《物體的熱脹冷縮》時,我設(shè)計了一個小課件,開始是小朋友燒開水的生活情景動畫錄像,當放到“盛滿水”和“燒時茶壺溢水“等幾個情節(jié)時,在“茶壺溢水”的畫面的小朋友頭腦上出現(xiàn)一個個的“?”,這樣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通過研討、實驗,使學生先得出“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結(jié)論后,再出示一段課件,“鐵路工人筑路時,每隔一段要開一道裂縫填進瀝青”……隨后出示問題,為什么修路時每隔一段都要開一道裂縫?架線路為什么不要扯的太緊,在得出結(jié)論后,再出示課件通過不開裂縫路面與開裂路面的熱脹冷縮情況和線路緊與距離對比演示,進一步明確問題原因所在,啟發(fā)了學生動腦思索,解決了生活中實際問題。
小學科學教學的評價是一種多元的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科學探究始終保持愉悅的情感體驗。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齡階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樣,所表現(xiàn)的每個側(cè)面程度也不一樣。只有評價內(nèi)容適合小學生的實際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我在課堂中常善用評價激勵語言如:“某某同學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很像一個小老師,不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樣的!”“老師發(fā)現(xiàn)你不僅聽得仔細,而且說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創(chuàng)見,這非常可貴,請再熟練地做一遍!”“傾聽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某某同學正在分享著大家的快樂,我相信他已經(jīng)有了很多收獲!”還有,“你知道的真多!知識真豐富!我們大家要向你學習!”“能提出這么有價值的問題來,真了不起!”“我知道你能行!”“你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妙的方法,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學生!”“你的回答真是與眾不同啊,很有創(chuàng)意,老師特欣賞你這點!”“你真像位小科學家,有這么多重大發(fā)現(xiàn)!”“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紹給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等。
對于學生的回答,無論恰當與否,教師都應及時做出評價,一個充滿贊揚的眼神,一個表揚的輕輕手勢,一句鼓勵的話語都能使學生心潮澎湃,甚至對他們一生都會有很大的影響,這點,我在教學中已頗受至深。我還結(jié)合實際,進行了“兩會兩能”評價法。就是上課時會聽,會看,能說,能做。學生在科學課探究活動中,學生首先進行自評,自己認為做到了,就可以到科代表那兒要求加一顆星,當然也要結(jié)合學生互評。學期結(jié)束前,教師可根據(jù)組長統(tǒng)計的情況,滿15顆星以上可以得“優(yōu)”,10顆到15顆可以得“良”,5顆到10顆可以得“中”,這就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這一切工作完全可以讓學生來操作,既方便,又真實。這事實表明,“課改”后教師的評價標準發(fā)生了變化。從實踐看,實行這種激勵性評價,學生心中就會始終涌動出一種精神力量,誰也不會自甘落后。
在完成教學任務(wù)的同時,可以適當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活動課。諸如填對聯(lián)、猜謎、急轉(zhuǎn)彎、智力小問題、剪紙、設(shè)計、唱歌、跳舞等,結(jié)合學科的特點靈活設(shè)計一些生活性強的題目,讓學生置身其中,給他們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既可增強師生間的感情,富有生活情趣,又可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從而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