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江
(河北省承德市鷹手營子礦區(qū)汪家莊鎮(zhèn)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7200)
語文課堂就學改革就是要通過閱讀方法的轉變來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通過閱讀的有效性來提高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新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是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根據(jù)的。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 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倍腥A文化的傳承不能只靠老師上課講授的幾十篇課文才能達到目的的。它需要新時代的學生學會閱讀,自主閱讀,不斷閱讀才能達到傳承文化的目標。閱讀教學是以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為內容,一種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習慣為目的的教學活動,是在老師啟發(fā)引導下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過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仔細閱讀《語文課程標準》,感悟每一學段的閱讀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我注重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閱讀的時間與空間,重視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讀為本,指導學生深層次地、廣泛地、自覺地讀書,使學生始終處于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的狀態(tài)。語感培養(yǎng)的基礎是讀懂課文。對學生來說,讀是語文課離不開的內容。只有閱讀,才能懂得文字,理解課文,感知作者,獲得美感;閱讀,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唯一途徑;閱讀,能使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理解和體驗;閱讀,能使學生積累豐富多彩的語言材料;閱讀,能使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感染,潛移默化。
品讀實際上就是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實踐活動,是在讀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想象、表達能力的過程。它是在閱讀過程中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提高學生自學自悟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品讀的教學,實際是感悟型教學的一種手段,是學生將所感受的言語對象轉化為語感的實踐活動,它重在以讀為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因此,我在品讀的教學實踐中,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以“教師示范品讀→學習小組匯報品讀→全班展示交流品讀”的可操作性、實效性較強的方法很快被學生所接納,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激發(fā),越讀越投入,越讀越動情,切實在閱讀教學中增強了學生對語文的感悟能力,激活了思維,陶冶了性情,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例如:在教學《和時間賽跑》《檢閱》《爭吵》《絕招》這一組課文的時候我讓學生初讀課文之后,體會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逗蜁r間賽跑》我在讀1、2兩個自然段時用的是低沉的語調讓學生感悟外祖母去世的悲傷,然后讓學生在品味中試讀,這樣就把那種哀痛的心情表現(xiàn)出來了。在讀第8自然段的時候,首先我讓學生聽錄音的同時把表現(xiàn)作者心情的詞語找出來,在這四個詞語上來品味課文。“時間過得飛快---著急、悲傷”“我賽過了時間---高興、快樂”帶著這樣的感受在閱讀時學生就能品品味出作者當時的心情。閱讀時就能把這種感情表現(xiàn)出來了。欣賞課文就是要在課文點題的部分認認真真地讀,又如《和時間賽跑》課文就要在“和時間賽跑的部分”第8自然段處欣賞。有的時候還要提出自己的疑問和獨到見解。
我在閱讀教學中,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能力上下功夫。學生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體會情感,感情朗讀,此時的讀即理解后的讀,是表達自己對文章內涵的領悟,是深層次的讀書。我教學《可貴的沉默》一課,課文中的父母給孩子過生日讓孩子興奮,課文出現(xiàn)了第一次熱鬧的場面。孩子能體會愛了,我提出了誰給父母過生日的問題,課文繼而出現(xiàn)了沉默的內容。當我再次提示怎樣表達自己的愛時,課文出現(xiàn)了第二次熱鬧。我采用了先朗讀,品味兩次熱鬧的場面。再朗讀,然后品味領悟沉默時孩子們心里在想什么呢:最后欣賞,作品不僅具有父母對孩子的愛,還有孩子對父母的愛。一節(jié)課下來,大多數(shù)同學能學會表達自己的愛,通過閱讀傳達了感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習不是結果,而是一種過程。我們在閱讀課上要引導學生全面、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生只有直接參與探索新知的全過程,才能領悟知識的奧秘,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思考過程,啟發(fā)學生多方面思考來尋求正確結論,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釋疑。俗話說“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學貴有疑”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三年級的閱讀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是這樣要求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從三年級開始就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釋疑是閱讀的一種重要的能力培養(yǎng)。因此我特別注意在三年級提出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在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教給孩子們質疑的方法。
選擇時機引導學生理解所提問題與教學內容的關系,明白問題提出的依據(jù)及為什么要這么提,其目的是增強學生提問的意識,提高提問水平。
巧妙地把教師怎樣根據(jù)課文內容和教學重、難點理解的需要,提出問題的思維過程和方法提示傳遞給學生,其目的是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
有意識地安排一些訓練學生提問能力的教學實踐活動。無論是課前預習性質疑、課中深入性質疑,還是課后回顧延伸性質疑,我始絡對學生堅持做到提倡、鼓勵和引導,對學生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思考價值、思維角度等都給予適時地評價和指導。
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給學生以充分的學習實踐機會,能自主、探究學習,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因此,我在閱讀教學中,做到以讀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自悟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能在精讀、略讀、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去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