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小玲
(南寧市虹橋小學,廣西 南寧 530023)
每個班級都存在著學困生,對于小學中低年級學困生而言,閱讀教學要求不能過高,要強調學生的基礎性閱讀,首先是要識字,其次是能夠讀懂讀通順,最后是根據(jù)閱讀的內容能夠進行簡單寫作。即使如此,在小學中低年級仍然有許多孩子對閱讀感到頭痛,出現(xiàn)讀不進去、讀不懂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學困生中。接下來,本文將逐層分析這一問題的根源并根據(jù)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給出解決方案。
針對小學中低年級的孩子,語文學困生的主要閱讀問題常常是基礎不夠扎實,有些是字詞不認識,有些是拼音都不過關,因此這些孩子無論是朗讀還是閱讀都會受到自己弱點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上課時,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導,注重音字詞的講解,保證學困生基礎學得扎實,能夠通暢地閱讀教材課文,從而逐漸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音字詞是其步入語文課堂的基礎性學習內容,如果孩子連字詞都不會讀,那么閱讀能力自然難以形成。在中低年級的音字詞的教授中,教師應該注重反復性教學,讓學生印象深刻,注重核查式教學,確保學生對生字詞有著良好的掌握,而不是今天記住了,明天就會忘記。同時,更應該注重生活情境的培養(yǎng),從生活情境中尋找生字詞的應用,從而幫助學生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學習字詞,既能夠讓學生獲得學習的興趣,又能夠讓學生從中學到知識。
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作為低年級的課文,這篇課文整體上的字詞都比較基礎,這一課的生字詞有:蝌、蚪、池、塘等等。這里舉例探討。例如蝌蚪兩個字應當是一起學習的,因為這兩個字一般常用的就是“蝌蚪”這個詞語。首先教師應該結合漢字同音的特點告訴學生,這兩個字該怎么讀,這兩個字的都是蟲子旁,去掉蟲子旁就是我們熟悉的兩個字,科學的科,以及戰(zhàn)斗的斗,不妨讓學生將這四個字全部記住。然后教師應該告訴學生,或者讓學生討論什么是“蝌蚪”,在生活中,你們有沒有見過蝌蚪,蝌蚪跟青蛙又是什么關系呢?同樣,“池塘”二字也是一起記憶的,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引入,問問學生知不知道什么是池塘。這個時候可能學生會回憶過來,自己家門口有一個池塘,或者學校里有一個池塘。然后再根據(jù)字形字意幫助學生理解,池是三點水旁,說明池塘里是有水的,塘字是土字旁說明池塘里是有淤泥的??傊瑢W生通過聯(lián)想記憶的方式掌握了生字詞的讀法和意義,那么其閱讀能力就可以逐漸形成了。學生掌握了讀法,便可以輕松地朗讀文章了,理解了字詞的意思,就可以開始理解文章的意思了。
學生理解音字詞是學生理解文章的必要條件,但是在閱讀過程中,理解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師在平時教學時,應當注意引導學生閱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意思,這樣子學生才能夠遷移應用,把自己的閱讀能力用到其它閱讀上面去。這就是教研中常說的:“從課本出發(fā),延伸到課本之外?!苯處熢谡n本閱讀時,應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思考,逐漸疏通文意,獲取文章的整體脈絡,從而能夠完全理解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中低年級語文課文相對簡短,教師應該確保學困生能夠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并且能夠復述作者講的故事,或者作者想要表現(xiàn)的事物。能夠例如,在學習《黃山奇石》時,教師在帶領學生讀課文時,不妨用板書的方式,將幾個關鍵的“奇石”記錄下來,或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找出描寫這一石頭特點的句子。諸如仙桃石、猴子、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它們具體是什么樣的,可以讓學生在讀完課文之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大膽地說一下。這樣子教師就能夠考查到學生的理解程度了。
小學生本來就是充滿好奇心的,筆者在教學期間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有許多學生在開學第一天課本發(fā)下來的時候就拿著新鮮的課本看了好久。其實這從側面反映了學生對課本是很感興趣的,他們對全新的書籍充滿了好奇心。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注重學生的課外拓展,幫助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行之有效的。一方面,教師可以適當?shù)叵驅W生推薦一些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的拼音讀本、拼音繪本,可以是小兒科普讀物,也可以是童話故事,更可以是名著的縮寫版。教師一方面可以將自己的書借給學生們閱讀,也可以與家長溝通,鼓勵家長給學生購買讀物,有條件的小學更可以設置類似于讀書角、圖書房之類的地方,讓學生有一個可以自由閱讀的“小書庫”。最后,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借助發(fā)達的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搜集相關資料,作為課后補充資料,給學生閱讀,讓學生收獲更多的興趣,在自由中成長。
小學中低年級出現(xiàn)學困生的現(xiàn)象應當引起教師的重視,因為這些學困生如果引導得當,學習成績將會有很大提升,如果缺乏引導,可能漸漸變成更加難以引導的高年級學困生。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基礎知識、文章理解、課外延伸三個階段輔助學生學習,幫助學困生完成從會認到會讀,從會讀到理解的能力增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