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
(貴州省福泉市鳳山洋昌河小學,貴州 黔南 550505)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國家以及人們對于課程改革的關注點從教學方式的轉變向提高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堂質量方面轉移。課堂過程中的教學是實施教育的關鍵點和主要渠道。對于小學數學課堂來說,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如果對于課堂教學落實稍有忽視,教學改革大打折扣。課堂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有效性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有效的數學課堂提問,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激發(fā)學生思維,反饋教學效果,喚醒學生的求知欲以及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老師更加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所以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對于學生提問采用一問一答的現象比較普遍。大多數老師喜歡讓學生集體回答問題,這對于學生能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是非常不利的,很多學生跟著其他學生隨大流回答問題,長此以往,在自己一個人單獨回答問題就會被難住,逐漸的越來越不愿意動腦,而是跟著大多數學生“應付”老師的提問。
新課改以后,很多老師課堂提問是重要的教學手段,一味的追求課堂提問的數量,而忽略了質量,進行過度的提問,這對于課堂效率并沒有幫助反而會讓學生更加迷茫。
出現這樣的問題其實是由于教師對于課堂提問的目的欠缺明確的認知。對課堂提問的認知存在很大的偏差。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需要教師從教學的目的性入手,采用多種提問方式,隨機應變,提交教學效率[1]。
對于小學課堂的數學教學來說,每位學生具有差異性,都是具有個性的個體。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樣的。課題提問需要面向絕大多數學生,如果提問的過于簡單,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無非是在浪費時間,對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沒有任何益處。相反如果教師提問的問題難度系數太高,只能是成績特別好的學生可以回答,那么對于大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是不利的,會影響學生對于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設計數學問題時需要兼顧各類學生,難易程度適合大多數學生[2]。
有的老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對于問題的選擇很隨意。既沒有經過精心的設計也沒有目的性。問題比較單一,內容簡單且重復??梢缘恼n堂提問看起來課堂氣氛活躍,但實際對于這種“是不是”“對不對”的提問沒有任何意義,無法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大多數教師提問都是記憶性問題,很少有創(chuàng)造性和理解性問題的提出,教師的提問水平偏低,提問的類型單一。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明確教學的目的,根據教學的目標進行問題的設計,深入思考教學內容,把握重點與難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注意情景的設計,讓問題不僅是簡單的問題,一味的進行提問,看似課堂十分熱鬧,實則沒有意義,目的性不強。
明確課堂提問的目的性需要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兼顧不同程度學生。課堂提問要讓學生們成為“樂之者”通過課堂提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問題的設計,如果提問難度系數高,只有學習好的學生能夠回答勢必會導致學習相對較差的學生積極性不佳;若問題過于簡單對于成績特別好的學生來說沒有思考價值,影響課堂效率,所以課堂提問需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兼顧到每個學生。
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為學生提供前行的動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結合課本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符合課堂的問題,注重課堂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啟發(fā)性、層次性和開放性[3]。
1.提出趣味性問題
要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思維需要設立良好的情境。設計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才能夠引導學生的探知欲,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提高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
2.設計啟發(fā)性問題
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是課堂提問的目的和需要探索的重點。讓學生們不僅了解是什么,更能發(fā)現為什么。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時,先讓學生猜測:這個平行四邊形有幾條邊?有幾個角?都是什么角?邊的長度有怎樣的特點?老師通過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研究的方向,使教學能夠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探究有層次問題
當遇到難度系數較高的問題時,老師應該幫助學生縷清思路,降低思維的難度。例如:姐姐買了一本書和兩支筆,一本書20元,共花了56元,一支筆多少錢?要想知道一支筆多少元?第一步應該算什么,接下來算什么?逐步問可以方便學生理順思路,由容易到簡單,逐漸過渡,這樣才能使學生圍繞“問題”,逐步深入地開展探究活動。
4.創(chuàng)設開放性問題
要想讓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認知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需要教師在提問時多設計開放性問題,例如:擊掌游戲。每個人相互擊掌一次,2個人擊掌幾次?3個人呢等等。開放性的問題設計與提出,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位學生能夠動腦思考,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
教師在課堂提問中要注意提問對象的廣泛性。課堂提問的主體是學生,而每位學生又是具有差異性的主體。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精心設計問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時,應避免一刀切現象,因材施教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了解個體差異??紤]貼近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區(qū),這就對老師課堂提問的水平做出來很高的要求,需要老師完全了解課本教材。
數學的魅力所在就在于數學存在問題并且有問題可提,有效的課堂提問又是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交流和互動的橋梁,亦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習積極性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課堂提問設計是否恰當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鍛煉提高,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都有直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