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曦 豆國慶
(河南大學文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泰戈爾作為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的榮膺者,被印度和孟加拉國人民虔誠地稱為“詩圣”。他不僅是印度具有文學家、藝術(shù)家、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學家等多重身份的文壇泰斗、天才大詩人,更是人道主義精神的倡導者者和泛愛思想的踐行者。泰戈爾的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文學作品,這些作品都蘊含一個共同的主題——愛,并且愛的哲學思想也始終貫穿在泰戈爾的生命和生活之中,本篇論文將結(jié)合《沉船》對泰戈爾愛的哲學思想的表現(xiàn)以及影響這種思想形成的因素進行分析。
泰戈爾是愛的哲學的偉大謳歌者,這種愛的哲學思想不僅蘊含于他創(chuàng)作的大量詩歌之中,而且在他的小說中也有所顯現(xiàn)。在其藝術(shù)魅力最強的長篇小說《沉船》中,這種愛的哲學集中體現(xiàn)在他對人間真善美的謳歌。
在我看來,卡瑪娜和納里納克夏最終的結(jié)合,不僅是對傳統(tǒng)婚姻制度的批判,更是對人性美的禮贊。小說中的羅梅西在得知卡瑪娜并非自己真正的妻子的時候,為了防止卡瑪娜受人詬病,他寧愿自己忍受內(nèi)心的煎熬和愛人漢娜麗妮一家的誤解,也不愿說出真相。善良的卡瑪娜在認定羅梅西是自己的丈夫時,對丈夫的“冷漠”并沒有抱怨,而是選擇了獨自承受痛苦和煩惱。當?shù)弥煞蛄碛衅淙藭r,她毅然決然地離開羅梅西踏上尋夫之路,在找到丈夫后,對納里納克夏的母親百般照料。而納里納克夏和其母親也接受了這個在別人眼里早已不貞的女子。這是一個近乎理想的情節(jié),因為對于印度人來說女子的貞潔十分地重要,而像卡瑪娜這個在眾人眼中已經(jīng)失去了貞潔的人再被夫家接受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卡瑪娜的被接受其實是泰戈爾愛的哲學思想的體現(xiàn)。書中僅有的壞人阿克謝也僅僅是令人討厭,遠不到可憎的地步。不得不說,泰戈爾的這部小說有許多理想的成分,這種“好人世界”并不符合印度社會的真情實況。直至今日,印度女性的地位仍然出奇的低,她們被看做男性的附屬物,活得毫無尊嚴。所以書中被安納達醫(yī)生百般寵愛的漢娜麗妮和歷經(jīng)艱辛重返丈夫身邊的卡瑪娜在印度的真實社會中根本不可能存在,她們僅僅是泰戈爾理想的寄托。泰戈爾懷著理想救世的思想,宣揚愛的哲學,企圖以愛來解除世間的種種苦難。
泰戈爾愛的哲學思想還體現(xiàn)在他的生活態(tài)度上,他主張?zhí)耢o、淡泊的生活,反對激情;主張人與人和睦相處、彼此相愛相助,樹立人類為一整體的觀念,反對互相歧視,欺凌和使用暴力?!?】(p1)因此,泰戈爾仇恨西方國家的屠殺和掠奪,關(guān)懷周圍的弱小國家。支持中國人民抗戰(zhàn),對日本侵略者的野蠻行徑大加批判,這些都源于他的大愛思想。在他看來,戰(zhàn)爭并不能真正解決矛盾,但愛可以。泰戈爾認為愛是人生旅途的動力,所以他在總結(jié)自己不平凡的一生時,僅僅用了“我愛過人,也被人愛過”這短短的九個字。
影響泰戈爾愛的哲學思想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但家庭和宗教在他思想形成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
泰戈爾出生在一個既傳統(tǒng)又開明的大家庭里,他的家庭是當?shù)氐拿T望族,泰戈爾又是父母最小的孩子,倍受父母和兄弟姐妹的關(guān)懷,但是這種關(guān)懷并非溺愛。他的姐姐給了他母親般的溫暖,而他的哥哥們則擔任了教育和文學啟迪的重任,所以泰戈爾是在愛和文化的陶冶中長大的。他的生活和成長環(huán)境讓他幾乎不曾接觸過生活和情感上的困難,甚至可以說他很少有了解社會的殘酷和陰暗的機會。而泰戈爾的父親在生活中用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感染著家人,同時他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又十分開明。雖說泰戈爾的父親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十分嚴格,但他鼓勵孩子發(fā)表不同的見解,發(fā)展不同的特長,由此可見,泰戈爾又是一個在民主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沐浴著愛長大的孩子不會吝惜愛的施舍。另外,他的家庭也經(jīng)常會宴請有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和藝術(shù)家等來家里做客,并且在生活中家人們也會經(jīng)常討論哲學問題,這都對泰戈爾愛的哲學思想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泰戈爾生活在一個動蕩與變革的時代,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在三大革命運動匯合在一起的環(huán)境中誕生、成長”,這三大運動指的是印度的宗教改革運動、文學革命運動和民族主義運動。【2】(p315)其中,對泰戈爾愛的哲學思想影響最大的是宗教改革運動,這一運動以“梵社”的建立為重要成功標志。他的父親和祖父都參與了這次運動,并且他的父親還是這場運動的領(lǐng)導之一,泰戈爾在這種充滿理想的氛圍中以及祖父和父親的影響下也參與了這次運動并以此為榮。梵社反對印度教的種姓分離、教派對立和煩瑣的祭祀儀式,批判中世紀遺留下來的封建習俗,主張男女平等,并與寡婦殉夫、童婚、多妻等歧視婦女現(xiàn)象進行堅決的斗爭。這一宗教改革運動對泰戈爾的泛愛思想和泛神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也是影響他愛的哲學思想體系形成的重要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泰戈爾的宗教思想與傳統(tǒng)的宗教思想又有所不同,他認為人只有通過完善自我,通過追求真善美,通過愛,才能接近神,證悟神,而不僅僅是敬神,拜神。所以,對于泰戈爾而言,“愛”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而在文學革命運動的影響下,泰戈爾開始借鑒西方的創(chuàng)作方法改革孟加拉文學,并且聯(lián)系實際,在作品中融入反對侵略戰(zhàn)爭的內(nèi)容,自覺地抵制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tǒng)治,當然,這也是泰戈爾愛的哲學思想的一個顯突的表現(xiàn)。民族獨立運動主要影響了泰戈爾對待西方文化的看法,在這場運動中,泰戈爾學會了辯證地對待文化和侵略者,他一方面反對殖民統(tǒng)治,另一方面又不抵制侵略者的先進文化。這是泰戈爾大力推崇世界文化的原因,同時還是他一方面贊賞日本文化,同時又在作品中痛斥日本侵略者野蠻行徑的原因。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泰戈爾之愛的博大和寬廣。
泰戈爾已經(jīng)逝世七十多年,但他的“愛的哲學思想”永遠不會過時。他在《園丁集》中寫道:“你是什么人,讀者,百年后讀著我的詩?”仿佛他早已預(yù)料到,百年之后他愛的哲學將伴隨著這句問候,穿越時空,到達讀者面前,替他給人送去溫暖。他認為“人不僅生在自然界,也生在福善的天地;不僅生在生靈的世界,也生在慈愛和歡樂的世界。自然界是一目了然的,但它不是人最急需的棲息地,看不見的愛情和德行,那充滿知識、愛情和善舉的歡樂世界,是人夢寐以求的?!薄?】(p8)所以他帶著美好的祈愿,譜寫最真的人性,最善的靈魂,最美的人生,用愛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純凈的理想境界,讓我們的靈魂得到暫時的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