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永清
(威遠縣兩河中心學校,四川 內(nèi)江 642450)
要提高生物教學質(zhì)量,首先要搞好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能主動地進行學習,就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覺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漸進地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以促進學生智力、體力和社會主義品德、審美情趣的發(fā)展,并為學生奠定科學世界觀的基礎,從而打造生物高效課堂,全面提高生物教學質(zhì)量。
課前準備是上好課的前提,有了充分的課前準備,才有把握上好課。課改要求我們在制定目標時應把“怎么教”與“怎么學”一起同步設計。如果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按“課標”理念指導教學設計,按“課標”要求確定教學目標,結合實際制定教學措施,合理安排教學法。要實現(xiàn)創(chuàng)造高效的課堂,充分利用課堂的每一秒鐘,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比如在教學《微生物與人類關系》這一內(nèi)容時,我先讓學生在課前調(diào)查我們身邊的微生物,自己親自動手制作泡菜。上課時學生就會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興趣,課堂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1.首先抓好課本中的實驗內(nèi)容的教學
這一內(nèi)容以學生自學為主,初中生物每一冊都有很多實驗內(nèi)容:包括探究實驗、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每一個實驗都介紹了實驗目的、要求、實驗材料、實驗裝置、實驗操作等,有的還提出了實驗問題、實驗假設、實驗結論。為了上好實驗課,提高實驗課的效率,只有讓每個學生弄清了每個實驗的內(nèi)容、目的、操作步驟、注意事項,這樣學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進入實驗室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實驗操作。同時對于難度較大的實驗,教師要事先進行實驗難度和要求的講解,使學生掌握要領,使實驗達到預期目的。如:教學濟南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第四節(jié),“練習使用光學顯微鏡”[1]??商崆耙恢埽ㄩ_校時),每一組發(fā)放一個顯微鏡,讓學生按書本知識自主學習,對難理解的可適當給于提示。如對光的順序,可編成四轉順口溜:一轉粗準焦、二轉轉換器、三轉遮光器、四轉反光鏡,直到看見明亮的視圖為止。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于實驗步驟之中,這樣就為上好實驗課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2.課堂教學的交流應是和諧、活躍的狀態(tài)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的關鍵, 只要課堂教學交流和諧,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積極探索知識并試圖將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才是一節(jié)高效的課、成功的課。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情景,結合實際,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方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比如:精彩紛紛的課堂導入,恰如其分的課堂表揚,分組合作討論探究;幽默風趣的課堂,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都能提高學生興趣,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觀念。要使學生能真正處在探究學習的情景中,使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如果學生聽課有些疲憊,我們可以用2分鐘的時間來做一兩個游戲活動,利于活躍課堂氣氛。總之,教法的選擇從教育學的角度說,依教學任務、教學內(nèi)容、學生和學校實際進行選擇。教法無定,教學方法即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藝術。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將各種教學方法配合使用,靈活運用并創(chuàng)造出自己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使教學中形成生動、活潑、主動的局面。
3.適合的資料,科學的學法指導
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和學習方法。這都為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幾年來,我一直認為《學習與檢測》這一資料很實用,是比較好的一種練習資料,讓學生認真研讀《學習與檢測》一書,可從中學到很多理論知識、學習方法、解題技巧。還能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主動獲取了知識,又提高了整體素質(zhì),由“學會”變成了“會學”。一篇好的資料,一種有效的、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終學生們變“勤”了、“動手”了、“動腦”了,主動學習了,效率就提高了。
課后反思應包括多方面的,如下內(nèi)容中可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不同情況、不同結果、不同對象進行有針對性的反思:
(1)目標完成怎樣,達成率如何,定位有沒有太高或太低。
(2)教學節(jié)奏怎樣?是否緊湊有序?
(3)學生有沒有通過哪些方式完成目標。
(4)學生上課感到快樂了嗎?臉上有笑容、期待下一次的課嗎?
(5)“實”的思考:這節(jié)課是否扎實?是不是大多數(shù)學生學有所得?這節(jié)課是否平實?這節(jié)課是否真實?傳遞信息是否過多?傳遞信息的方式是否多種多樣,教師的指令性信息是否過多。
預習不止是把書看看,還要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行嗎?跟以前的知識有什么聯(lián)系?等等。這樣,聽課就有的放失,會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有效了。
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是管理的對象,而且是管理的主人。課堂對于學生面言,不僅是獲得知識、解題技巧,而是要體驗困難與順利、自信與自卑、失敗與成功、競爭與合作等情感和智慧的生成者。因此,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需要老師的引導,更要學生自己做自我評價。學生在上課時是否主動思考和積極發(fā)揮;是否主動和老師溝通、對話和提問;和同學是否和諧相處,積極有效的合作與探討;是否反思小結,學習中的成功與不足。只要教師堅持正確引導,學生對課堂表現(xiàn)進行自我評價,學生的評價能力就會越來越高,學習效果就會越來越好,課堂效率也會越來越高。
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充分結合各方面實際,利用各種實驗裝備,抓好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直觀的實驗教學,讓學生自己多動手,多實驗多操作,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各種能,同時又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使我們的生物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復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nèi)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把所學知識認真復習一遍。然后再做作業(yè),假如每次作業(yè)都能夠做到先復習,然后像對待考試一樣對待作業(yè)的話,那就等于一天幾次考試,就不會出現(xiàn)平時作業(yè)完成得好,而正式考試考不好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