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艷
(遼寧工程職業(yè)學院,遼寧 鐵嶺 112000)
高校哲學教育的根本是強調以人為本,從一個人的個體性、社會性等方面,闡述人的思想品格、社會能力、綜合素質全方面發(fā)展的教育。它不再是圍繞個體進行闡述,也不再泛泛而談。與以往不同的是,現(xiàn)代哲學教育是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紛繁多樣的社會關系散射出來,具體而微的揭示哲學的本質。
認識自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其存在的客觀價值,因為我們賴以生存的是一個客觀世界。不可避免的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將別人的生活印記留存在自己身上,但通過哲學,逐漸探索、認清本我,才能在未來歲月中對自身有所堅守。人,生為有思想的主體,其在物質世界的客觀性不容忽視。哲學教學是在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被教育者能通過人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來得到一定改變,從而明確自我,激發(fā)自我。
人之所以具備全面的知識技能,是因為人身處集體中。人的實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任何人都無法脫離集體和社會而單獨發(fā)展?,F(xiàn)實生活是哲學教學的前提。人類渴求知識,從而在社會需求下學習知識。哲學教育思想的本質在于人的社會性,高校學子通過哲學教學,可以了解到哲學的一些理論及其與社會生活的密切關聯(lián),從而翻新或深刻對社會的認知,提升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
通過高校的哲學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對客觀世界和自我有更為清晰準確的認識,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不斷探索自身與社會的問題。同時哲學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可以指導學生在本專業(yè)的學習中得到更深的拓展;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以聯(lián)系、發(fā)展、辯證的思想看待事物和現(xiàn)象,從而達到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在高校眾多的課程中,哲學課程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目的性最明顯。但由于我國現(xiàn)階段的教育理念、師資力量、師資質量等因素的影響,造成了高校哲學教育教學工作中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哲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講述深刻也需要生動的講解作為輔助。雖然現(xiàn)在大部分的高校具備多媒體的條件,但教師在進行哲學授課時有時會忽略對多媒體的充分利用,或者偏重在理論的講解上,也有一些老師甚至不用多媒體,單純的將書本知識逐字逐句的講授給學生。因此,學生對于哲學的理解不夠深刻和系統(tǒng),難以把哲學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覺得哲學過于晦澀難懂。其次,有些老師在上課時也不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仍為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這樣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習,教師不能具體清楚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長此以往,學生學習哲學的熱情不高,把應付考試作為學習目標,達不到想要的教學效果。
高校哲學相較其他課程來說,具有更強的現(xiàn)實性,我們無時無刻都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接觸到哲學。有些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將現(xiàn)實生活和哲學教學相聯(lián)系,將現(xiàn)實生活與哲學教授分割開來。大學階段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但還不夠成熟。如果不能用正確的哲學理論去引導他們分析并判斷事物的真實情況,也極易被輿論混淆,受到不良思想影響,甚至誤入歧途。如若在課堂教學的哲學理論和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感受有所不同又不能得到正確引導,學生就容易在思想認知方面出現(xiàn)模糊,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大多高校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考核包括兩部分:平時成績加考試成績。平時成績一般由出勤情況、課堂紀律情況、回答問題情況、完成作業(yè)效果組成??荚嚦煽兺ǔJ怯善綍r測試與期末測試組成,有的高校僅僅有期末測試,考試是對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考察,僅由分數(shù)決定,缺乏綜合評價。所以學生學習是為了應付老師,應付考試,自己很少進行深入的思考探究。掌握知識通常也是死記硬背的臨時記憶,草草解決去應付考試。
要提升素質教育,需要提升高校學生的哲學素養(yǎng),需要改變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尋求良好、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xiàn)高校哲學教育的目的。
新時代的青年,接受新鮮事物的興趣濃厚,能力也充足。哲學方面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于理論知識的講授上,而應該重視學生哲學思想意識的形成,重視哲學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梢岳枚嗑S度的事例,與學生之間進行不斷的探討、辯論、溝通、交流,提升學生的哲學素養(yǎng),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身為新時代的教師,對于哲學這種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學科,需要學會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施設備,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哲學有一定的興趣,對學習的哲學知識有個系統(tǒng)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在某些學習APP中創(chuàng)建班級學習、討論小組,給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視頻資源,實時為學生解答疑惑,使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學習,課下也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學習。利用多種方式努力調動學生學習哲學的積極性,“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愛學習,才能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哲學講授時,不能將自己作為真理向學生宣讀理論,而應當端正態(tài)度,與學生平等地探索哲學真理。我們需要把自己的想法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融合到哲學教學中,這樣學生也會去嘗試打破思想的牢籠,跨越束縛,得到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