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夢婷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東江源小學,江西 贛州 341000)
提到寫作,很多學生一是覺得無話可說,無文可作,不知從何入手,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不敢去想,不敢去寫;二是覺得不知道怎么表達,“茶壺煮餃子——有口倒不出”;三是感到教師對作文的要求太高、太嚴,怕寫得不好被教師批評、被學生嘲笑,從而對作文產(chǎn)生畏懼心理。要避免這種現(xiàn)象,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放下心理負擔,擺脫恐懼心理,輕裝上陣。首先,要讓學生明白習作的真正目的——寫自己想說的,要說的;寫自己經(jīng)歷的,感悟的。所謂心里想,手上寫,只要是源于內(nèi)心的最真實的東西,才能抓住人心的感動。因此,教師在作文課上不要對學生提出太多的要求,更不要一上來就把表達通順、用詞恰當、字數(shù)在多少左右的枷鎖套在學生的頭上,嘗試給學生一個沒有框架禁錮的課堂,讓學生放飛自我,敞開心扉。教師可以針對一個話題讓學生談談要寫什么,從哪幾方面寫、怎么寫。由于平時的閱讀中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積累,加上教師適時、適度的點撥,學生的作文才不會生搬硬套。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無論什么學科,沒有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欲望,都是徒勞無功。興趣對一個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當學生對某一學科產(chǎn)生興趣時,總是心情愉悅地去學。所以,習作興趣的養(yǎng)成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由于教師的素質(zhì)不同,教學對象不同,使用的教材不同,因而進行趣味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的統(tǒng)一體,師生關(guān)系和諧融洽,對完成教學任務至關(guān)重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哪個教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教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力氣,學好這門功課。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教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這位教師的課。為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教師在課堂上應本著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愉快的寫作氛圍。對于一些寫作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以此作為鼓勵他們寫作的切入點,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信心。教師的賞識,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與積極性,而且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紐帶,融洽了師生關(guān)系,從而為學生寫作打下堅實的情感基礎(chǔ)。這樣,教師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敬的朋友。在心靈走近的同時,學生不由自主地想去跟教師學習,愿意跟教師學習,培養(yǎng)了良好的寫作興趣。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個好方法,經(jīng)常用也會失去其魅力。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習作內(nèi)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習作的關(guān)鍵在于詞語的掌握、積累和運用,因此,在詞語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學得有趣,教師可以把詞語做成卡片,讓學生排隊做游戲;還可以讓學生即興用詞語說一句話或一段話,既注重了教學的趣味性,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在潛移默化中為習作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基礎(chǔ)。
語文課程改革十分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倡導自由表達。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教學的要求是:“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币虼?,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堅持激勵、自主、開放、個性化的原則,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由寫作。
寫作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復雜過程。魯迅先生曾對創(chuàng)作過程作出很好的概括:“靜觀默察,爛熟于心,然后,凝神結(jié)想,一揮而就?!蓖瓿梢黄匈|(zhì)量的文章,并非易事,而自主選題和作文,變教師命題為學生自己命題,比較符合寫作規(guī)律,利于學生展現(xiàn)習作個性。例如:每年的植樹節(jié),我都讓學生寫一篇作文,或描寫動人情景,或敘述難忘經(jīng)歷,或抒發(fā)真情實感,或表達啟示感悟……總之,什么印象最深,感受最真切就寫什么,題目自擬。學生熱情高漲,所擬題目新奇多樣,有以事件命題的,如《一起去植樹》;有以地點命題的,如《在植樹的山坡上》,有以受到的教育和啟示命題的,如《一棵樹的啟示》……因為都是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學生寫出了真情實感。
習作要表達什么?如果硬把學生的思維套在教師的框架里,以教師的思想代替學生的思路,只會導致學生的作文大同小異,走進公式化的死胡同,壓制學生的個性。所以,教師在鼓勵學生自主選題的同時,啟發(fā)學生從多種角度立意,重在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寫出來。以植樹節(jié)為例,可以通過描寫植樹途中所看到的景物,抒發(fā)自己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可以敘述在植樹過程中看到曾經(jīng)的小樹,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抒發(fā)自己的感悟;可以通過敘述植樹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互助,頌揚集體主義、團結(jié)友愛精神等。只有作文立意新穎、獨特,讀起來才能感人至深。
新課標淡化了作文教學的體式,“不拘形式”“自由表達”成為習作教學的主流。但是“淡化體式”并不等于“沒有體式”,“文體不限”并不表示“不要文體”,而是要讓學生自由選擇體式和文體寫作。語文教材中涉及到的文本體式有很多,有以寫景為主的,有以敘事為主的,還有經(jīng)典童話、兒童詩、神話故事、古詩、寓言、科學小品等文體。在讀寫結(jié)合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仿寫、改寫、擴寫等形式嘗試各種文體的練寫。了解了各種文體,寫作時就能信手拈來,形成了自由寫作的良好氛圍。
總之,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教師要充分重視作文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文中就會有豐富的內(nèi)容,寫作就會有血有肉,那么學生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