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云
進入中學階段,學生要更加獨立地面對新的人際關系和更大的學習壓力,這很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失落感與挫折感。此外,中學生對于自身的認識還不夠成熟,大部分人對自身能力估計過高,即自我期望與實際能力不匹配。這導致他們經(jīng)常會從主觀愿望出發(fā),認為事物會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順利發(fā)展。一旦不能如愿,便會因缺少心理準備而產(chǎn)生挫折感。
因此,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以及處理遇到的挫折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自我調(diào)整,積極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有助于他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逆風翻盤,向陽而生。
活動準備:
課前思考單
1. 你遇到過什么挫折?請寫出5個。
2. 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什么?請具體描述。
3. 請分析你為什么會遇到這個挫折?寫出原因。
學生準備:
1. 每人準備一套12色彩色鉛筆。
2. 每人完成一份課前思考單。
教師準備:
1. 收集學生遇到挫折的案例。
2. 關于抗挫折的游戲。
3. 50個雞蛋、若干小籃子作為游戲道具。
【熱身活動】和學生玩石頭剪刀布
師:同學們好,我想和大家玩一種神秘而古老的游戲——石頭剪刀布。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里面蘊含著自然界相生相克的哲學道理。你看,石頭、剪刀和布,兩兩克制,相互成全。周老師有個特殊能力,就是玩石頭剪刀布永遠不會輸,誰想來挑戰(zhàn)一下?
(教師和幾個學生玩游戲,各有輸贏。)
師:看來周老師的特殊能力失效了,做不到永遠都不會輸。同學們,你們覺得人的一生能不能永遠不失敗?
生:不能。
【設計意圖】主題導入的時候,需要合理的情境,引人入勝的情境會使學生自然、順利進入主題。通過“石頭剪刀布”的游戲,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認識到失敗的必然性,從而認識到挫折存在的必然性,更快進入班會內(nèi)容。
源于問題:見“風”識挫折
師:沒有人能永遠贏。這天,我在家校聯(lián)系本里發(fā)現(xiàn)了一份痛苦的求助。
【呈現(xiàn)案例】
老師,我好難過?。≡谏现艿钠古仪蛸愔?,我竟然輸了?。?!我一個練乒乓球5年的人居然輸給了一個才練習了不到兩年的人???這太讓我挫敗了?。?!我現(xiàn)在都不想練球了,覺得反正也打不過別人??墒?,又做不到完全放棄乒乓球,我該怎么辦?。???
師:這封信很有意思,這些標點符號反映了他什么樣的情緒?
生1:傷心、挫敗。
師: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情緒?
生2:輸了,遇到了挫折。
師:什么是挫折?
生3:困難、想贏贏不了、想做做不到。
師(總結(jié)):想贏就是目標,贏不了就是一個阻礙,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遇到了阻礙,我們把這叫挫折。挫折導致他做了什么樣的決定?
生4:想要放棄乒乓球又舍不得。
師:他還有沒有別的選擇?
生5:努力訓練,再次戰(zhàn)勝對手。
師(總結(jié)):我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很容易看到自己的退路,但是再想一想,還有沒有更好的選擇?或許,再往前一步,就柳暗花明。
【設計意圖】
從德育的“知”出發(fā),引導學生從認知方面知道什么是挫折。通過課件展示的案例,輔以3個追問——“標點符號說明了什么樣的情緒?”“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情緒?”“什么是挫折?”來認識挫折。學生通過思考、回答、認知,實現(xiàn)了見“風”識挫折的目的,逐步意識到挫折就是在我們想要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遇到的阻礙。
從學生角度來說,只有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才能真正引發(fā)他們的思考,而教師啟發(fā)性的追問更是激起了學生對平時生活中一些讓人懊惱挫敗的事件的回憶,使學生意識到這些就是挫折,認識到挫折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從教師角度來說,這是引發(fā)學生對挫折進行合理認知的第一步,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能消除學生的陌生感,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解讀主題:順“風”析挫折
師: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就要求我們對挫折進行清晰分析。先給大家介紹我的一個好朋友。
【呈現(xiàn)材料1】朋友照片
師:從圖片上看,你覺得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1:愛笑、開朗、陽光。
師:沒錯,她是一個即便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也能保持樂觀積極心態(tài)的人。那她是怎么面對挫折的呢?她告訴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她經(jīng)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挫折畫在雞蛋上,然后對著雞蛋開始分析。
【呈現(xiàn)材料2】雞蛋
師:去年考研究生的時候,她考試失敗了,于是就在雞蛋上畫了一份不及格的試卷來表示挫折,用一顆破碎的心來表示心情。
那你們呢?有遇到什么挫折嗎?那些挫折都被戰(zhàn)勝了嗎?如果還沒有,能不能像我的朋友一樣把你曾經(jīng)遇到的挫折畫在雞蛋上?
第一步:呈現(xiàn)挫折,畫雞蛋。
學生在雞蛋上畫圖案、寫挫折。
教師密切觀察學生,為下一步學生分享自己遇到的挫折做準備。
第二步:分享挫折,找原因。
學生分享自己遇到的挫折。
教師現(xiàn)場拍攝雞蛋照片,并上傳展示。
教師板書記錄學生分享挫折的關鍵點。
師:什么原因?qū)е麓煺鄣陌l(fā)生?
生1:方法不對、能力不夠、態(tài)度不好。
師(總結(jié)):我們發(fā)現(xiàn),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從方法要改進、態(tài)度更積極、能力要提高這三方面解決。
第三步:挫折歸類,雞蛋歸籃。
師:感謝同學們的分享。剛剛我們畫下這些挫折,總結(jié)了挫折的成因,現(xiàn)在我們來走近挫折。這里有3個籃子,分別代表著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請想一想,你的挫折屬于哪一類?然后把你的雞蛋放到相應的籃子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2:學習籃子的雞蛋最多。人人都有挫折,每個人遇到的挫折不同。
師(總結(jié)):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主任務。而現(xiàn)階段,我們的主任務是學習,就像小王子的玫瑰花一樣,你耗費的時間與心血讓學習在你心里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所以你的悲喜得失也就與此息息相關。
【設計意圖】
從德育的“情”出發(fā),任何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都有一個過程,需要分層解讀,分步培養(yǎng)。第一步,呈現(xiàn)挫折,畫雞蛋,引導學生通過回憶,將所經(jīng)歷的挫折通過圖畫展現(xiàn)在雞蛋上,也為下一步的立蛋戰(zhàn)挫折作鋪墊。第二步,分享挫折,找原因,分享能帶領學生回憶挫折,再次體驗挫折,并在此基礎上學會分析原因,知道所以然。第三步,挫折歸類,雞蛋歸籃,這樣直觀的展示能讓學生領悟到 “人人有挫折,處處有挫折”。
從學生角度出發(fā),通過回憶生活中的挫折,學生感到挫折不再只是一個空洞的名詞,而變成了一個個有趣的雞蛋,一個個具體的生活情景的再現(xiàn),每個孩子都有話可說,有畫可畫。通過這樣三步遞進的活動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
從教師角度出發(fā),在活動過程中,觀察學生的畫,大致了解班級學生所遇到的挫折,為邀請同學上臺分享做準備。
化解問題:逆“風”可翻盤
師:既然悲喜與挫折相關,我們又如何轉(zhuǎn)悲為喜,實現(xiàn)“逆風翻盤”呢?我朋友的話很有道理:就算挫折給予我暴擊,我也要站著笑給它看。首先要站著,才能笑對挫折。如何在挫折中站起來?于是,她嘗試立雞蛋,從中獲得啟發(fā)。我們也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得到啟發(fā)。
第一步:雞蛋站立,化解挫折。
【學生活動】立雞蛋,要求:把雞蛋立在桌面上,保持10秒以上。
【情境預設】
①無人成功。
師:你遇到了什么問題?你需要什么幫助?
【呈現(xiàn)材料1】各類物品(瓶蓋、食鹽、橡皮等)
師:做選擇的時候請思考,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你選擇的物品意味著什么?
②有人成功。
方法一:借助外力。
【呈現(xiàn)材料2】學生現(xiàn)場立雞蛋的照片
師:你用了什么辦法讓你的雞蛋站起來?
生1:用瓶蓋、橡皮、雙面膠、食鹽等。
師:在立雞蛋的過程中,它們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生1:提供支撐。
師:這代表了什么?對你戰(zhàn)勝挫折有什么啟發(fā)呢?
生1:借助外力,可以幫助我們戰(zhàn)勝挫折。
師:我們發(fā)現(xiàn),食鹽、瓶蓋是不同的東西。使用食鹽和瓶蓋都能使雞蛋立住,這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生2:挫折不同,借助外力可以不同。
師:那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可以借助哪些外力?
生3:同學、老師、家長、社會。
師(總結(jié)):挫折本身就是一個綜合體,很多時候,跨不過挫折是很正常的。所以,當遇到自己無法解決、難度比較大的挫折時,我們要努力調(diào)動身邊的一切資源幫助自己。
方法二:靠自己。
師:你用了什么辦法讓雞蛋立???
生4:用力搖晃后就能立住,也可以把尾部磕破后立住。
師:這代表了什么?這對你戰(zhàn)勝挫折有什么啟發(fā)嗎?
生4:改變自己,自己做出努力。
師(總結(jié)):生活里也有很多簡單的小挫折,我們靠自己就能解決,只要自己做出適當?shù)耐黄婆c改變就能戰(zhàn)勝困難,這就是我們的成長。
第二步:挫折分類,難度分層。
師(總結(jié)):我們發(fā)現(xiàn),挫折其實是有難度等級的,有靠自己就能解決的小挫折,還有要借助外力才能解決的較難挫折,更有短時間內(nèi)無法克服的超難挫折。面對不同難度的挫折,我們有不同的解決方式。
【呈現(xiàn)材料3】不同的解決方式表格
[ 挫折難度 A 心態(tài)失衡導致的簡單小挫折 B 單憑自己無法跨越的較難挫折 C 短時間無法克服的超難挫折 ]
【設計意圖】
從德育的“意”出發(fā),借鑒他人面對挫折的方式,引入立雞蛋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如何戰(zhàn)勝挫折。在借助不同外物使雞蛋立住的方法里,引導學生領悟挫折不同,所需助力不同。在靠外物還是靠自己立住雞蛋的討論中,引導學生認識到挫折其實有難度分層。從知道挫折的原因到知道面對挫折怎么做,逆“風”可翻盤,引導學生從認知走向行動。
從學生角度來說,任何體驗的生成都源于真實經(jīng)歷。這里選擇用游戲的方式,通過活動體驗,聯(lián)系如何戰(zhàn)勝挫折的實際問題進行思考討論,推動學生“對號入座”,知道挫折難度的分層,思考自己的挫折屬于什么難度層次,進而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引導學生討論游戲成功的經(jīng)驗感受,抓住教育契機,層層深入地追問,讓學生自己根據(jù)經(jīng)驗和感受總結(jié)出挫折的難度分層,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學會遷移和拓展,引導學生從觀察游戲現(xiàn)象到關注班會主題,讓活動體驗變得更加直接與合理,也讓下一步的問題解決變得更加有效。
升華主題:乘“風”可向陽
學生分享受挫折案例。
師:面對這位同學遇到的挫折,你有哪些解決方式?能再具體一點嗎?
(教師板書記錄學生的解決方式。)
師(總結(jié)):面對挫折時,我們要學會冷靜,因為辦法一定會比困難多。剛剛大家的建議都很好,比老師整理的方法還要精彩。相信我們一定會找到比表格里更多的辦法來戰(zhàn)勝挫折。
【呈現(xiàn)表格】
[ 挫折難度 解決方式 A 心態(tài)失衡導致的簡單小挫折 合理宣泄,調(diào)整情緒 做自己喜歡的事,轉(zhuǎn)移情緒 學會幽默,自我解嘲 B 單憑自己無法跨越的較難挫折 尋找老師幫助 尋找同學幫助 尋找家長幫助 C 短時間無法克服的超難挫折 正確認識自己,適當降低目標 刻苦堅持,提升自身能力 ]
師: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而成長就發(fā)生在這些帶著痛的故事里。你現(xiàn)在能戰(zhàn)勝遇到的挫折嗎?請將你的具體解決方法寫在雞蛋上。
(學生分享面對挫折的方式。)
師(總結(jié)):今天,我們回顧了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分析了挫折,思考為什么會有挫折;接著我們借助了別人的方法戰(zhàn)勝挫折;最后,我們反思挫折能帶給我們什么,這就是成長。從遇見挫折到分析原因,我們看到了挫折,這是逆風;從分析原因到找到解決方法,我們戰(zhàn)勝了挫折,這是翻盤;從解決方法到反思成長,我們突破自我,這是向陽而生。
【設計意圖】
從德育的“行”出發(fā),根據(jù)學生分享的挫折案例,讓學生思考面對挫折的具體解決方式,這樣的任務是推動學生從“知情意”到“行”的最佳方式。而表格的整理是對學生提出的建議的歸納,也是一種讓解決方式“落地”的形式。在此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再次面對自己或他人的挫折,提出具體方法,乘“風”可向陽,努力從挫折中獲得成長的力量。
從學生角度出發(fā),通過實際情境,解決實際問題,是形成實踐能力最合理的方式。同時,通過寫下面對挫折的具體方式,既能消除學生面對挫折的悲觀情緒,又能讓學生甄別一些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得到改變的挫折事件,積極尋找自我改變的可能,逐漸形成勇于直面挫折的自覺行為。
從教師角度出發(fā),采用情境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遷移和拓展,自己總結(jié)解決問題的辦法。一種行為的出現(xiàn),一種態(tài)度的建立,需要精心的設計和鋪墊。這樣通過“現(xiàn)象—原因—方法”認識一樣事物的思維方式也會影響學生,指導他們?nèi)フJ識和解決更多生活中的問題。
課后總結(jié):
思路清晰。在本課中,我設置了兩條線。明線是面對挫折的過程:認識挫折—解析挫折—面對挫折—建立態(tài)度;暗線為認識挫折的三個層次:現(xiàn)象—原因—方法。直面挫折的前提條件是對挫折進行合理認知,這樣的思路是形式和內(nèi)容的發(fā)展,更是基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過程。
主題明確。本課以“逆風翻盤,向陽而生”為主題,來說明面對挫折的主態(tài)度。整堂課以風喻挫折,遇“風”先識別后分析,加深對挫折的認識,同時,將重點落在解決挫折的方法上,欲“翻盤”則必須以方法為依托,而后才能“向陽”,這也是直面挫折的態(tài)度落地的有效途徑。
主體凸顯。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全程參與,在活動中經(jīng)歷、體驗、思考。學生需要在自己經(jīng)歷的過程中獲得體驗,也需要在體驗過程中獲得感悟。教育歸根到底是學生的成長,是學生的經(jīng)歷過程。
形式多樣。本次活動有畫畫、游戲、小組討論、自我分享,極大調(diào)動了學生的參與度與興趣,從充滿樂趣的畫雞蛋,到富有挑戰(zhàn)的立雞蛋,再到挫折分層,引導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挫折。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第二中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