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文穎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9.22.175
[摘要] 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方法 回顧2018年1月—2019年4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臨床帶教資料,隨機選取50名護生和5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電腦隨機分組的方式將護生及患者劃分為兩組,即實驗組(n=25例)和參照組(n=25例)。參照組開展常規(guī)糖尿病健康教育護理及帶教,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上開展循證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糖尿病認知水平和健康教育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護生的臨床帶教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 在糖尿病健康教育臨床帶教中應用循證護理模式,不僅能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和健康教育滿意度,還能提高護生對臨床帶教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 循證護理;糖尿病;健康教育;臨床帶教;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4;G64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11(b)-0175-02
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循證護理能夠把醫(yī)學研究、患者訴求及研究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為患者護理計劃的制定提供參考價值較高的理論依據[1]。糖尿病的發(fā)生容易引發(fā)其他實質性器官損傷,為穩(wěn)定患者血糖,提升預后,需要做好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提升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程度[2]。此外,隨著護理要求的逐漸增多,著力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護理人才是當前臨床帶教工作的重點問題。鑒于此,該次研究于2018年1月—2019年4月以50名護生與50例患者為對象,主要探討了循證護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臨床帶教資料,隨機選取50名護生和5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電腦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平均分為兩組,每組護生25名,患者25例。參照組護生年齡18~22歲,平均(19.86±1.53)歲;其中,大專11名,本科14名;患者年齡40~78歲,平均(58.89±8.77)歲;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實驗組護生年齡17~22歲,平均(19.54±1.23)歲,其中,大專12名,本科13名;患者年齡41~78歲;平均(58.56±8.27)歲;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對兩組護生及患者的基礎資料進行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開展常規(guī)糖尿病健康教育護理及帶教,帶教老師需帶領護生學習糖尿病護理知識,并指導護生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護理[3]。
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上開展循證護理,要求由循證護理經驗豐富,且工作滿3年以上的老師帶教。開始時,老師需告知護生護理目的及要求,引導護生對患者開展一對一護理,收集患者資料并整理,分析患者問題,并提出明確的護理診斷[4]。針對已發(fā)現問題,需提出解決措施及防范策略,為患者制定科學的健康教育計劃,主要包括:①心理教育:護生要多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詳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并根據患者的情緒波動提供針對性的心理輔導,緩解心理壓力,調整心理狀態(tài)。②并發(fā)癥教育:長期高血糖會對心、腦、腎臟、眼周、神經等產生影響,誘發(fā)多種并發(fā)癥。護生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及時修正護理內容,進行并發(fā)癥教育。③胰島素教育:根據患者的實際血糖水平及控制效果,護生要明確告知患者胰島素的注射辦法、劑量,以及注意事項,防止低血糖等不良情況的發(fā)生[5]。④血透教育:由于腎功能的喪失,部分患者會選擇血液透析。因此,護生需告知患者規(guī)律透析的重要性,建議患者穿著寬松衣物,避免壓迫內瘺。此外,透析期間,還要加強導管維護,避免感染、低血壓的發(fā)生。⑤運動教育: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等情況,護生要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運動康復方案,督促患者進行規(guī)律的有氧運動鍛煉。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通過發(fā)病機制、臨床癥狀、患者心態(tài)、治療方式、血糖水平、并發(fā)癥等內容,對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進行評估,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認知水平越高。
②比較兩組患者的健康教育滿意度。向患者分發(fā)該院自制的健康教育滿意度量表,按照量表內容進行打分。85分以上,即為滿意;60分~85分之間,即為基本滿意;60分以下,則為不滿意。
③比較兩組護生的臨床帶教滿意度。通過學習積極、溝通有效、目的明確、自學能力,以及教學質量等項目,評估護生對臨床帶教工作的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采集的相關數據均通過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使用的形式(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的形式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疾病認知水平
健康教育前,兩組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健康教育后,實驗組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 兩組患者疾病認知水平對比[(x±s),分]
2.2 ?健康教育滿意度
實驗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其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滿意度對比[n(%)]
2.3 ?臨床帶教滿意度
實驗組護生對臨床帶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其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