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芙嵐
(新疆省阿拉爾市十二團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1)
事實上,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范圍應該是幫助學生來展開對語言的學習,但在教材中所納入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較有價值意義且對學生的學習極其有幫助以及語言比較規(guī)范的文章,也都是學生開展具體學習的一個主要的學習內容。此外,朗讀作為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一種較為主要和基本的學習方式,如果學生能反復閱讀一些比較優(yōu)秀的文字,從而深刻感受到課文當中所富含的深刻情感內容,那么學生在進行寫作時也就能得心應手了。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即是如此。但語文教學過程中課文朗讀作為學生一項較為有效的學習方式出現,亦就是要求學生要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到其具體的課文閱讀當中來,繼而進一步通過語文朗讀來感受體會及傳達課文當中所表現的思想內容,以有效地使得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得以實現,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的能力。
偉大的教學家、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倍@一點對于學生來說,只要學生對語文朗讀產生了興趣,課堂上就能將注意力集中,同時又能充分感受到學習中的樂趣。例如,《桂林山水》一文,對教師來說,能夠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一些山水圖片,同時再配上音樂,此時展現給學生的是風景如畫的畫面。這時候學生就會被這些優(yōu)美的旋律所吸引,也能夠對桂林山水產生比較濃厚的興趣。這個時候,作為教師則可以借著這個機會在課堂中給學生引出有關課堂學習的主題內容,以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文的朗讀中來,并且對本篇課文進行品讀,品評出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段,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引導具體的教學情景當中對文章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
教師具體的朗讀示范對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大的作用,除了要做到咬字清晰以外,同時又要進一步保證文章和情感的有效結合,以進一步地給學生展示聲情并茂的朗讀教學。讓學生從朗讀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文中所涉及的具體的意境和情感,以及一些比較有效的文法的應用。此外,實際朗讀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要很好地把握朗讀的節(jié)奏和快慢變化等技巧性的內容。比如,我們在學到《春曉》這首詩歌的時候,可以試圖提前教學生傾聽教師的朗讀節(jié)奏及語氣,到朗讀到最后一個字的時候,需要學生注意將字音延長,以此來表達其中的韻味,這樣一來就能夠完整地展示給學生詩韻以及節(jié)奏所在,具體的感受到其中的美學。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把詩文的意境和語氣作以完美的結合。例如,前兩句中剛剛睡醒看到一些比較具體的景物描寫的時候語氣上則要舒緩一些,但到后面兩句的時候,就要將重音部分放在“落”字上,但“知多少”這些字眼則需要讀得輕緩一些,從而能夠把詩人的惋惜表達出來。
一般來說,出現在教材當中的課文都屬于上乘之作,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將其中的妙詞佳句挑揀出來,讓其仔細品味,并附帶一定的感情進行朗讀。例如,在《第一次抱母親》的教學過程中,有一段出現醫(yī)院里的護士責怪作者不知道母親的體重,此處可以教學生認真揣摩“責怪”一詞的使用,然后再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這里為什么作者不用“責備”“埋怨”等這些字眼,而要用“責怪”一詞呢?根據老師的提問,此時學生會特別留意該詞語放到此處恰到好處,能充分將作者的情感傳達出來。
認知心理學在有關于學習機制的最新化研究成果中充分揭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本質主要是其認識主體的主動構建。并且只有當認識主體真正意識到其自身的影響以及能夠決定其學習的成敗因素的時候,才有可能實現生動構建。站在認識論意義的角度來看,知識常常處于情境化,并且又在非概念水平上,而對于活動的感知則比概念化更為重要,因而我們只有把主體置于充分飽含吸引力及內部驅動力的問題情境的具體學習當中,方能夠有效地促進認識主體的主動發(fā)展。因此,在朗讀教學的內容選擇以及朗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方面又需要特別精心化,并且要符合和具備一定的趣味性、探索性、適應性以及開放性,以能夠更為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其能夠將內部的學習動力得以有效地從好奇逐步的升華,成為興趣和志趣以及理想,乃至自我價值的有效實現。比如像《烏鴉喝水》一文的教學,我們可以讓學生聽錄音磁帶的課文朗讀來具體感受整體文章的情緒波動以及課文情節(jié)的變化,從而讓學生真切地感知到這個故事真正所體現出來的意義和價值,而這也恰恰是學生在學習一篇課文過程中所要領略到的東西。
結語:像小說家說的那樣,語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在具體的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將其充分地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走出課堂來真正體會生活當中的語文。與此同時,又學會具體的應用,充分體驗身邊的語文,從而通過語文朗讀來感知其中蘊含的真正價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