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紅
(新疆省阿拉爾市十二團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1)
音樂學科是小學階段重要的一門課程,其課堂教學評價是音樂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領域中進行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那么,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改進課堂教學評價,課堂教學評價的依據(jù)是什么,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評價,一直是我在思考的問題,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想法。
在進行音樂教學設計時,評價必須符合音樂教學規(guī)律,遵循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符合音樂新課程理念。針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在各個年齡階段的不同特點,把評價權交給學生。 比如,在音樂感知方面,設計低年級學生通過聆聽音樂感受樂曲速度的快慢,音色的變化,力度的強弱,如欣賞樂曲《龜兔賽跑》,小兔子的形象是單簧管演奏的歡快活潑、音色圓滑的音樂,而烏龜?shù)男蜗笫谴蠊苎葑嗟谋恐鼐徛⒁羯艽?、低的音樂,學生一聽就能很快辨別其音樂形象。中高年級要求學生在聆聽中辨別是幾拍子的,感受旋律的不同和樂器音色。如:聆聽樂曲《彼得與狼》中,彼得、狼、貓、小鳥、鴨子等音樂形象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讓學生熟悉西洋樂器。通過聆聽,讓學生們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所聽、所想、所感,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學生的自我評價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xiàn),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分析,從而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它提高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認識的良好習慣。
學生互評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較多,有利于學生相互學習和交流。通過互評,學生能正視自己、尊重他人,同時發(fā)現(xiàn)別人優(yōu)點,不斷完善自己。我發(fā)現(xiàn),加強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以后,課堂氣氛和諧了,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了,學生們學會了寬容、理解,增強了學習音樂的信心和興趣。
“他評”的參與對象不僅僅限于課堂當中的人與物。教師在這里也可以是“他”,班級的相關任課教師可以是“他”,家長可以是“他”。教師、任課老師和家長在這里的角色既是課堂活動的設計者,也是參與者,都可以參與評價。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是教師教學最直接的感受者,通過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可以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方法、藝術是否符合學生的要求,有利于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這樣的教學才是“活”的循環(huán),才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也只有這樣,才能最終促進教師的發(fā)展。
對待不同年齡段、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評價也是不一的。如果一味的表揚與肯定,這樣的評價根本不能真正起到激勵的作用。如在表演《兩只懶烏鴉》這首歌曲時,二年級的孩子通過小組合作,在音樂課堂中分角色進行了小組展示。有的孩子雖然從頭到尾只扮演了一顆大樹,不像主角那樣有唱有跳,他們沒有過多的語言和歌唱,但是他能跟著音樂的情景,自主地加入簡單的動作,或隨風擺動,或茂盛枯萎,此時教師給予這類孩子們及時恰當?shù)脑u價,定能為他們的展演注入無窮的動力。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生動學習和主動發(fā)展,主要是通過語言(包括口頭語言、體態(tài)語言、文字語言)來激勵的。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在歌唱教學、欣賞教學中,經常使用語言激勵,有助于學生美好情感的培養(yǎng)。
1.口頭語言。例如:在歌唱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成之后,學生已經學會了歌曲的演唱,此時,教師可以運用一些贊美之辭,如:“你們唱得真動聽!”,“我都被你們的歌聲感動了!”等類似的發(fā)自內心的贊美,學生聽了之后會得到更好的啟發(fā)和激勵。
2.體態(tài)語言。一個動作、一個微笑,甚至一個眼神,都會傳達對孩子們的關愛與鼓勵。以體態(tài)動作這種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這種“無聲勝有聲”的方式有時可能比口頭表揚更能激起孩子們的認同。
3.文字語言。教師的語言性評價應貫穿在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語言應簡潔到位,及時準確地解決難點,提出問題。而教師的文字性評價則讓鼓勵成為永久的激勵。如在《茉莉花》這課中,課前我曾要求學生查找不同版本的《茉莉花》,結果有的學生不僅查找到了文字資料,還帶來了許多音像資料,還有的學生即興演唱了翻版的《茉莉花》,對于學生這樣出色的表現(xiàn),教師不僅要有語言上的評價,還要有文字上的評價,可發(fā)給學生一張漂亮的小卡片,寫上熱情洋溢的感謝話語,感謝他帶給我們的快樂和美的享受。
以上是我的幾點小小感悟。小學音樂教學課堂評價是非常值得研究,課堂評價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搭起了一座座橋梁。教師不再是評委而是組織者,不再是裁判而是領隊,形成了師生間和諧的教學關系,學生不僅學會了正確看待自己的成功與不足,增強了自信心,而且能客觀地公正地評價他人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