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華
(重慶市黔江區(qū)育才小學校,重慶 黔江 409000)
數(shù)學對于小學生來講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因其獨特的學科性質(zhì)與教材的邏輯性,使得數(shù)學成為學生學習起來相對較難的一門學科,也因此給教師的教學帶來更大的挑戰(zhàn)。如何使合作學習效益達到最大化,需要教師的慢慢摸索才行。接下來,本文就基于合作學習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方法,談談自己的看法。
既然是合作學習,那么肯定就需要小組合作才能進行。不然合作沒有了目標,只是口頭說說而已。對于小學生來講,小組的建立就要考慮到他們的實際情況,小學生天性好動,數(shù)學對于他們來講又是一個比較難的學科,所以在進行分組的時候,人數(shù)不必太多,不然人數(shù)越多,很容易讓學生出現(xiàn)分心的情況,并且教師在管理起來也不容易,組織起來的話比較困難。所以,一組的成員大致六人左右便好,每組再設立一名組長,起到組織的帶頭的作用,在教師布置任務的時候,小組長就可以組織本組成員進行合作討論學習,大大促進了教師的教學速度,安排起來也更方便。并且教師還可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個激勵制度,小學生本來好奇心就重,如果有一個競爭,那么他們的學習熱情就會更加高漲。
當然在教師進行小組安排的時候,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不能盲目地分組。因為一個班級中的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能力,各有高低,如果不按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分組,便會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趨勢。有些組學習能力強,效率高,而有些組可能基礎相對弱一些,他們的學習能力沒有那么強,討論的實際效果就沒有那么好,對于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沒有太大幫助,會打擊他們的數(shù)學學習自信心。所以要根據(jù)學生能力的不同,合理地搭配好小組成員,讓他們形成一種互補,從而使他們的進步更快。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的過程中,要考慮數(shù)學學科的邏輯性,要有目的性地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幫助他們形成一種良好的數(shù)學思維,這樣不僅對于解題,亦或者是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邏輯性的培養(yǎng),需要一定的時間過程,在小學這個易接受的階段,教師就要幫助他們形成一種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狀態(tài),通過小組合作來使得他們主動學習,獲得更好的教學體驗感。所以這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也更高了起來,需要用時間和心血來完成,值得教師深入思考。
在合作學習的條件下,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練習題,供學生進行課堂練習,以此來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增進他們的討論,從而提高他們的邏輯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這些習題教師在供學生練習和選擇的時候一定要符合學生的教學實際,與教學內(nèi)容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符合當前學生的教學實際情況,這樣的習題才能真正做到啟發(fā)性的作用。否則就會適得其反,不僅占據(jù)學生的時間,還會打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由此可以看出,正確的習題選擇對于合作學習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部分。
當然,光是習題并不夠,要想使這一效果更好,可以舉辦一些動手操作實踐活動,來增進學生對所學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因為他們處于一個合作學習的狀態(tài),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可以互相有目的性地進行交流討論,溝通解決好他們所認為的問題。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使得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也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這個實踐活動又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一來數(shù)學學習的知識與生活的內(nèi)容又聯(lián)系在一起,不僅拉近了學生與生活的距離,還更能活學活用,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幫助他們在日后的學習中,擁有一種主動探索的能力,而不是在面對數(shù)學難題時束手無策,無能為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處熞虝W生方法,而不是單一的知識,知識會遺忘,方法不會,這樣學生也能夠受益終生,產(chǎn)生良好的實際效果。
合作就是需要交流,交流才能使思維得到碰撞,才能產(chǎn)生出更多的火花,得到更好的方法。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表達能力還處于一種提升階段,很多學生是有想法不敢說。因為從傳統(tǒng)教學來看,教師處于一種主體地位,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狀態(tài),很多學生因為懼怕教師而有一種畏首畏尾的感覺,導致了他們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因為懼怕教師,害怕被批評,被同學們笑話。長此以往,學生的這種自我表達能力并不會得到提高,他們的思維刺激程度便沒有了那么深,邏輯能力與解題能力自然而然就會提不上去。所以合作學習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自我表達的思想,幫助他們學會在表達的過程中進行討論,在這個時候就更要做好引導的工作,幫助學生在表達過程中理解他們的想法,使他們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這樣他們對待知識的疑問性才會更強。而不是像以前一樣,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不然這個合作學習也沒有必要再進行下去,因為達不到討論的目的,自然而然也會沒有結果。
此外,學生在自我表達的時候,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啟發(fā)其他學生,讓其他學生參與到當中來,使得一個人的表達影響著全班學生,促使他們進行更加深刻地討論,獲得更大的啟發(fā),得到更好的解決辦法。而不是像以前一樣羞于表達,有問題不敢問,最終只能草草收場。說到這有些教師會說,語言表達是語文學科的事,數(shù)學的學習是更偏重于理性的思維,所以表達好與不好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基本工具,對于任何一個學科來講,都需要語言的表達以及概括能力。所以教師在學生表達的時候也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概括能力,幫助他們對知識有一個更好的認識,從整體上把握好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促使他們綜合素質(zhì)提高。教師要培養(yǎng)的并不是會解題的學生,而是要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意識,學會表達的實用性人才,才能讓學生走得更遠更好。
綜上所述,教師在基于合作學習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時,一定要認識好數(shù)學學科的學科本質(zhì),把握好學生的實際動態(tài),將合作學習落實在實處,牢抓細節(jié),讓學生感到合作學習能真真切切地帶給他們學習的效益,這樣的合作學習才是最為持久,也是最為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