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泗濱“浮”磬

      2019-01-14 22:55:02吳雨潔byWuYujie
      寶藏 2019年7期
      關鍵詞:泗水靈璧尚書

      文/吳雨潔 by Wu Yujie

      玩靈璧石的朋友大概都聽過“泗濱浮磬”的說法,它出自《尚書?禹貢》,講的是作為特產(chǎn)進貢的、音色優(yōu)美的靈璧磬石。

      《尚書》的語言很有特色:它高度精煉,每一個字皆有講究。

      所以令人困惑的問題來了:好端端的,為什么要用——“浮”這個奇怪的字,來形容磬石呢?是說它輕飄飄的能浮在水上嗎?

      這個問題不止今人困惑,古人也倍感迷茫。我搜集了一下,這兩千年來,大約產(chǎn)生了以下5類解讀:

      說法一:磬石輕若羽毛

      大意:

      能浮在水上的石頭,才是好石頭。用它制成的磬,聲音格外清越悠長。

      解釋:

      這種看似離奇的說法,其實流傳很廣。

      古人認為磬石有多輕呢?南朝的志怪小說《拾遺記》的答案是:“石浮于水,一如萍藻之輕”,又說“輕若鴻毛”。而且只有這樣輕盈的石頭,才能有好音色:“以羽毛拂之,則聲振百里”。

      這種很有神話的說法,在學者中也不乏信徒。

      北宋的林之奇,是當時有名的大學者。他也認為:“磬之為器,必取其石之最輕者。然后其聲清越以長。但以輕故,謂之浮”(引自宋?傅寅《禹貢說斷》)。

      說法二:“浮”字,與五行中的“水”有關

      大意:

      古人認為,五音與五行相通。靈璧石產(chǎn)于泗水之濱,得水之精,故曰浮磬。

      解釋:

      這也是一種常見的說法。

      如明?李之藻的《頖宮禮樂疏》說:“取其土少而水多,其聲和潤。”又如顧炎武的《日知錄》:“石生于土,而得夫水火之氣,火石多,水石少,泗濱磬石得水之精者也,故浮。用天地之精以制器,是以五行備而八音諧矣?!?/p>

      說法三:石頭露于水面之上

      大意:

      這個“浮”字,是指石頭“顯露出水面”。

      解釋:

      這大概是“泗濱浮磬”最經(jīng)典的解釋。歷代“官方”的《尚書》解讀,多沿用此種說法。

      “尚書首席學者”漢代大儒孔安國就說:泗水濱崖也。水中見石,可以為磬也,又說:泗水涯水中見石,可以為磬。

      “科舉考試必讀書目”《尚書正義》也說:“泗水傍山而過,石為泗水之涯,水中見石,若水上浮然。此石可以為磬,故謂之浮磬。”

      但這個說法有個巨大的疑點:為什么后世的人,并沒能在泗水上找到磬石的蹤跡呢?

      一種可能,是石頭采光了。

      一種可能,是產(chǎn)石的地方搞錯了——先秦的泗濱,不是后來的泗濱。剛好地理經(jīng)典《水經(jīng)注》里說過:“泗水自彭城又東南,過呂縣南,水上有石梁焉?!眳慰h水上有巨石如梁。這短短幾個字引起了后人的諸多遐想。

      如《太康地記》就認為磬石產(chǎn)在呂梁水中(“磬石蓋實出呂梁水中,歷年已久,水上之石采取殆盡余。皆沒水中”)。

      又如唐《括地志》、宋《太平寰宇記》認為大禹的時代正在發(fā)大水,浩浩湯湯懷山襄陵,四野皆被淹沒,所以就混在一起說成泗濱浮磬。

      說法四:無根之石

      大意:

      磬石在土中單獨成塊,所以說“浮”。

      解釋:

      如《禹貢錐指》引宋末元初的大儒金履祥的說法:“浮磬……蓋石根不著巖崖而特生,故謂之浮”。

      可以想象一下,石之浮于山,猶如魚之游于水,這就是浮的意義了。

      說法五:浮于土層(石層)表面

      大意:

      有點像今天說的“頭皮石”的意思。

      解釋:

      明朝宗室朱載堉寫的《樂律全書》:“磬非可浮物,而謂之浮者。猶俗語所謂:浮頭一層也”。

      這個說法聽起來很科學,有點像我們現(xiàn)在說的“頭皮石”的意思。玩靈璧石的都知道,早年出的那一批頭皮石,皮殼油潤、質地精粹,其質量遠非深埋地底的那些靈璧石能比。

      這個說法也似乎能得到現(xiàn)代音樂學的支持?!吨袊魳贰?996年第3期上曾發(fā)表過一篇小文章《釋“浮”》,作者楊浚滋寫道:“受振動而發(fā)音的物體,音響效果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其中跟物體的比重、質量、密度、聲速、彈性模量等等都有直接關系……1978年在古泅水流域滕州市出土的十三枚東周編罄,音響效果令人折服。它的密度為2.6059/em3,它的聲速為261.4oom/s,它的彈性模量為18950kgc/mZ,也就是說比重比較大,比一般的石頭重?! 钟卸喾N含義,其中之一作表面講。如浮皮、浮土,指表層的皮,表面的土‘泗濱浮磬’中的‘浮’字,應該作為這種解釋,即指山涯表面的石頭,裸露在山涯表層的石頭。只有以表層的石頭和埋在深處的石頭作對比,才會恍然大悟,發(fā)現(xiàn)表層的石頭特別好。雖然都是同一的響石,聲音優(yōu)者當屬‘浮石’。因而便對“浮”字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為此一字值千金”。

      結尾:我的質疑

      最后這種說法,雖然聽起來最合理。但我也不敢100%的確信。

      第一個疑點是:現(xiàn)在考證出來的、有宋代開采痕跡的磬石山是巖層狀的,磬石并不是單獨成塊的巧石。而且處于巖層表面的磬石原料,因風吹日曬,往往更疏松散碎,不太可能是好磬的材料。

      第二個疑點是:因為《尚書》用字太精煉了。它既然說是“泗濱浮磬”(而不是“浮石”),那么意味著,它應是制成“磬”,作為成品上貢的。

      因此“浮”字,更可能是在描述磬的特色,而不是原石的生長狀態(tài)。不過如果你要用《尚書》的“夔曰予擊石拊石”來反駁我,認為石即磬,那我一時倒也沒想好該如何應答。

      言歸正傳,上述所有猜想,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古人信賴《尚書》的精準才產(chǎn)生的。

      只是古人長于訓詁,卻并非長于考古和地理考察,而后兩者正是今人進步之處。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作為古籍世代流傳的《尚書》,并不是它真正的原貌?;蛟S,借助考古發(fā)現(xiàn)與地理考察,我們能夠給泗濱“浮”磬作個更合理的回答。

      以上是我的一些讀書小感。姑妄言之,博君一哂。

      猜你喜歡
      泗水靈璧尚書
      山魂
      寶藏(2021年5期)2021-12-01 10:15:58
      泗水變遷與春秋晚期、戰(zhàn)國時期泗水流域內(nèi)外的大國趨勢——兼論泗上十二諸侯之宋、薛、邳的滅亡
      東方考古(2021年0期)2021-07-22 06:25:26
      泗水流經(jīng)這片土地
      華人時刊(2021年19期)2021-03-08 08:35:54
      印尼·泗水
      印尼·泗水
      《尚書》中“迪”釋為“由”新探
      磬云岫
      寶藏(2019年4期)2019-04-18 08:18:48
      鐘靈毓秀靈璧石
      寶藏(2018年11期)2018-12-01 01:32:28
      禮就送靈璧石
      寶藏(2017年6期)2017-07-20 10:01:06
      尚書·禹貢
      寶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6:48
      福州市| 九台市| 利川市| 锦屏县| 保德县| 吐鲁番市| 时尚| 永清县| 苗栗县| 尼木县| 柏乡县| 赤壁市| 灵川县| 保山市| 资溪县| 县级市| 潞城市| 治县。| 恩施市| 英山县| 昭苏县| 博湖县| 和平县| 利辛县| 清水河县| 滁州市| 清流县| 叙永县| 拜城县| 玛纳斯县| 蓬安县| 水富县| 湘潭县| 南和县| 四子王旗| 红河县| 海阳市| 宜兴市| 黔西县| 芜湖县| 工布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