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軍
昨天,剛參加完一年一度的編輯人員職稱考試,交完卷后就被走廊里涌來的人流夾帶著走出了教學大樓。大樓前站滿了密密麻麻的人,同來考試的幾位同事不知被人流沖到了什么地方,找了半天都沒找到。這得有多少人啊?少說也要有七八千吧。想想我交的一百二十元考試費和花在這場考試的其他費用,再看看眼前這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禁感慨:這考試得養(yǎng)活多少人啊?
我敢斷言,在中國靠考試而活的人不在少數(shù)。首先,考試養(yǎng)活了出題的人。就那么薄薄的幾張紙,它一旦印上考試題,價格就陡增,翻了一百倍不止。考試還養(yǎng)活了一批編書的人,既然你想考試,而且也順利地報了名交了費,那么接下來你就要掏錢買教材,在哪兒買呢?當然有指定的地方,而且一點兒折都不打,定價還特別高。就以編輯職稱教材為例,我就花了一百二十元買了四本書,平均每冊定價在三十元,夠黑!考完試后賣廢紙還不夠一元錢。
光看書還不行,你還得做題。一種方法是去指定的地方買試題,比較貴;另一種則是在網(wǎng)上下載練習題。我選擇了去網(wǎng)上下載,可人家早料到你會這樣選擇,所以把習題都加了密,想看可以,不過你得掏錢。
臨近考試的關頭是人們心急火燎、六神無主的時候,只要這時有人說能買到答案,大家便不問真假一哄而上,把人家印制好的小紙條一搶而空。有時,我真佩服這些敏感的人,他們把考試者的心態(tài)琢磨得恰到好處,叫你心甘情愿掏了錢,還說值。
考試還養(yǎng)活了監(jiān)考人員和他們上面有關的領導,還有判卷的人,發(fā)證的人等等,可以說這是一個完整的利益鏈。
我只是拿我考的試舉了個例子,全國每年不知要有這樣大大小小的考試多少種,收取考生多少錢,可以肯定的是,我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每年最為突出的是全國公務員考試,考生是以十幾萬乃至幾十萬計的。巨額的考試費用能夠養(yǎng)活多少個部門,這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每年錄用的就那么寥寥數(shù)人,可公務員待遇這個餌足夠誘人,自能引無數(shù)人為之掏錢折腰。
自從學校畢業(yè)后,我這是頭一回參加社會上的考試,我們都是沖著自己的利益才去考試的,但我發(fā)現(xiàn)笑到最后的卻是那些幕后的操縱者。他們劃定個杠杠限定著你,讓你乖乖掏錢考試,到最后除了能拿到個證,證明你有資格從事現(xiàn)在的工作之外,什么有用的知識都沒有學到。但你還不能不考,不考的話連工作的資格也要受到質(zhì)疑,甚至被剝奪。就這樣,我們一批又一批的人加入了這樣考試的行列,前赴后繼,無窮盡也。
可見,考試有著多么強大的生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