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明華
作文教學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打基礎的一項主要工作。怎樣進行作文教學才能讓學生不認為寫作文是一種苦事,難事,能夠文通句達的寫出比較好的習作呢?我認為養(yǎng)成學生寫作的五大習慣,對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很有幫助。
一、養(yǎng)成說真話、訴真情的習慣
教育界的有些老前輩都是強調學生作文“要說自己想說的話”的。呂叔湘先生說:“對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實實在在的內容,少搬‘公式,少說廢話?!比~圣陶先生也說:“在作文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說老實話,絕不允許口是心非,弄虛作假。”真誠是一切文學之本,學生作文創(chuàng)作是否有發(fā)自內心的真情,是衡量作文好壞的一個重要尺度。作文創(chuàng)作就應該敞開心靈,表現(xiàn)個性,真實坦白地抒寫自己的內心,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尤其是初學寫作者——學生最應該遵從的。
二、養(yǎng)成學生勤動筆寫日記的習慣
而且,學生在每篇日記中要盡可能地用上一些自己在讀書中曾經學過的或新學到的準確的詞語。
不管什么技巧、技能,都需要反復練習才能達到一定的境界。寫作也一樣,訓練達不到一定熟練程度,就難奏效。寫作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必須在反復實踐中體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規(guī)律。只有養(yǎng)成勤動筆的習慣,滴水穿石,熟能生巧,才能使寫作能力在不斷實踐中逐漸提高。多讀多寫文自工。只有多寫了,作起文章來才能得心應手。而且學生在寫的過程中,在日積月累的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就能慢慢感受到多讀的樂趣。久而久之,學生自然領悟到讀與寫的完美結合的樂趣,讀寫相輔相成。因此,初學寫作者應勤練筆,只有堅持練筆,才能以“量”來促進“質”的飛躍。只有持之以恒,寫作習慣才能逐步形成。
三、養(yǎng)成積累速材的習慣
學生寫作文和大人寫作一樣,都是平時生活積累,語言修養(yǎng)的大展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要靠平時生活中的訓練,逐步培養(yǎng)寫作興趣。
(一)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引導學生深入生活。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使學生在作文時有素材,要指導學生多留心身邊的事物,觀察這些事物的具體情況,選擇自己在一天中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寫到日記里。這樣有所理解,有所體會,日積月累,寫作時便有了充實的材料和內容,作文就不是一件頭疼的事,而是一種樂趣。因此要求培養(yǎng)學生必須熱愛生活,對生活有敏銳的感悟力。熱愛生活,才會善于觀察;善于觀察,才會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發(fā)現(xiàn),筆底才會淌出源源清流,妙筆才會生花。也只有善于觀察生活,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丑!然后積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擁有自己的思想,對周圍的點點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獨到的見解。對生活觀察的越細致,則描寫的事物越生動形象。
(二)養(yǎng)成閱讀、積累材料的習慣,以便遷移運用。
1.讀書是學生攝取知識、豐富經驗的重要途徑之一,閱讀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除了搞好與教材配套的課外書外,還要有選擇的閱讀一些報紙雜志,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吸收營養(yǎng)。教師要引導多看適合這個年齡階段和心理特點的閱讀材料和各種書籍,無論是小說還是詩歌,古代的還是現(xiàn)代的,中國的還是外國的 ,只要對他們有利,多看看無妨。
2.指導學生從閱讀中積累材料
首先要讓學生讀懂課文,每讀一篇都確有收獲,而且盡可能做到熟讀成誦,使課文中的詞語句式,精彩段落,成為自己語言倉庫中的積累。
四、養(yǎng)成學生善于想象的習慣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可以多練習像《賣火柴的小女孩》續(xù)編,《某某年的我》等這類趣味性強,范圍廣的作文。還可以延伸下去,以便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思維,激發(fā)他們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學生的想象力越豐富,寫出的作文就越有創(chuàng)見。
五、養(yǎng)成良好的修改文章的習慣
指導學生反復修改時要注意他們文章中的語言表達能力: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關鍵在于文字表達和語言描述是否嚴謹、流暢。
俗話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灑下辛勤的汗水,才會有豐碩的成果。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事,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實踐證明,只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才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教育者指導學生養(yǎng)成博覽群書,多留心周圍所熟悉的一切,熱愛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養(yǎng)成主動感受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