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虎
(山東省煙臺市畜牧獸醫(yī)工作站,山東 煙臺 264001)
家畜的生長發(fā)育是其遺傳素質與環(huán)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每個畜種由于長期的自然馴化和人工選擇的差異,形成了自身的生長發(fā)育特征。研究和掌握這些特征,對于飼養(yǎng)管理中采取階段性科學飼養(yǎng),選擇合格的利用時間,進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迄今為止,有關綿、山羊的生長發(fā)育,各個品種都不同程度地積累了一些資料,總結出許多對生產有益的規(guī)律。牙山黑絨山羊產于山東省煙臺棲霞市境內的牙山一帶,是經過當?shù)厝罕婇L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育而成的優(yōu)秀絨肉兼用型山羊地方品種,2012年牙山黑絨山羊順利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2014年農業(yè)部《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修訂版中將牙山黑絨山羊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現(xiàn)主要分布在山東省煙臺的棲霞、蓬萊、萊州等地區(qū),白天以山地放牧為主,晚上歸舍飲水休息。本研究旨在系統(tǒng)分析牙山黑絨山羊從初生至成年各月齡體尺體重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為今后的生產利用和選育提高提供科學依據。
1.1 試驗羊只本研究在棲霞金牛嶺羊業(yè)有限公司和蓬萊和圣牙山黑絨山羊原種場進行,選擇出生日期相近、健康的牙山黑絨山羊公羊195只,母羊295只,連續(xù)測定初生重、3月齡、6月齡、12月齡、24月齡、36月齡和48月齡的體重、體尺。
1.2 測定指標體重測量用電子磅秤,體尺測量用專用的測杖和軟尺,按照實際月齡測定,測定方法參照《畜禽遺傳資源調查技術手冊》。
體重:早上空腹稱測。
體高:肩胛骨最高點到地面的垂直距離。
體長:肩端至坐骨結節(jié)后端的直線距離。
胸圍:肩胛骨后緣繞胸一周的長度。
管圍:左前肢管骨最細處的水平周徑。
絕對增重:是指一定時期內的平均日增重。計算公式為:絕對增重=試驗期體重增加量/試驗天數(shù)。
相對增重:是指一定時期內的增長量占原來體重的比例,計算公式為:相對增重=試驗期體重增加量/試驗期開始體重×100%。
1.3 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用Excel建立原始數(shù)據庫,用SPSS 13.0軟件對牙山黑絨山羊不同年齡階段的生長發(fā)育特點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體重變化情況見表1和表2。
表1 牙山黑絨山羊各年齡段體重變化Table 1 Weight changes of Yashan Black Cashmere Goats at different ages
2.1.1 體重增長情況 由表1和表2可知,牙山黑絨山羊公羊初生、3、6、12、24月齡的體重分別為36月 齡 體 重 的 6.05%、 31.5%、 44.85%、 57.85%、83.71%;母羊初生、3、6、12、24月齡的體重分別為36月齡體重的6.59%、31.31%、46.88%、68.05%、97.79%。6月齡時公母羊體重分別為20.76 kg和17.58 kg,占36月齡體重的44%以上,表明牙山黑絨山羊6月齡內生長發(fā)育快。牙山黑絨山羊24月齡之前公、母羊的增重非常明顯,各月齡公羊的體重均大于同期母羊(P<0.05),表明公羊生長速度比母羊快。到24月齡時平均體重分別達到38.75 kg和36.67 kg,分別占成年體重的83.71%和97.79%;24月齡之后母羊的體重增加減緩,而公羊的增重依然明顯,到36月齡時公羊的體重平均達到46.29 kg,其體重基本達到體成熟的狀態(tài),這表明公羊比母羊晚熟。
表2 牙山黑絨山羊體重絕對生長與相對生長統(tǒng)計Table 2 Absolute weight growth and relative growth statistics of Yashan Black Cashmere Goats
2.1.2 絕對增重情況 絕對增重是一定時期內的平均日增重,表示家畜生長速度情況,是衡量動物的營養(yǎng)水平、判斷其生長發(fā)育水平是否正常的依據。由表2可知,羔羊體重隨著月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初生至3月齡公母羊日增重分別為130.89 g、103.00 g,公母羊日增重差異顯著(P<0.05),生長發(fā)育速度最快,以后生長水平下降;3~6月齡公、母羊日增重分別為68.67 g、64.89 g,公、母羊日增重差異顯著(P<0.05),生長發(fā)育仍處于高峰期;6~24月齡公母羊日增重均在30 g以上,日增重仍處于較高水平,公、母羊雖然日增重略有差異,但生長高峰出現(xiàn)的時間基本相同,基本符合絕對生長的一般規(guī)律;24~36月齡公羊的平均日增重明顯下降,母羊變化不大;36~48月齡公羊日增重6.96 g,母羊日增重2.90 g,公母羊體重增長較小,表明36月齡公母羊基本達到體成熟狀態(tài)。
2.1.3 相對增重率情況 相對增重是一定時期內的增長量占原來體重的比例,即相對生長率,表示家畜生長強度情況。由表2可知,牙山黑絨山羊體重的生長強度隨著月齡的增長而下降,0~3月齡時公母羊相對增重率最大,分別達到420.71%和375.30%,3~6月齡呈現(xiàn)明顯的直線下降趨勢,盡管公、母羊表現(xiàn)略有差異,但兩者均表現(xiàn)出在0~6月齡生長強度最大,從6月齡開始逐漸變得平緩,這與家畜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基本一致,即在幼年時由于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fā)育強度較大,而成年后生長強度則趨于穩(wěn)定。
2.2 體尺變化情況 見表3和表4。
體高、體長、管圍實際上反映了骨骼的生長,胸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肌肉及皮下脂肪的積累。從表3可知,牙山黑絨山羊體尺均隨月齡的增加逐漸增加,公羊3、6、12、24月齡的體高分別達36月齡體高的70.87%、79.97%、87.59%和94.14%,母羊3、6、12、24月齡的體高分別達36月齡體高的75.2%、86.4%、92.37%、97.33%;公羊 3、6、12、24月齡的體長分別達36月齡體長的62.32%、71.92%、81.89%、93.58%,母羊3、6、12、24月齡的體長分別達36月齡體長的65.27%、74.65%、86.22%、93.72%;公羊3、6、12、24月齡的胸圍分別達 36月 齡胸圍 的 65.17%、74.35%、77.83%、90.59%,母羊3、6、12、24月齡的胸圍分別達36月齡胸圍的67.74%、79.74%、84.34%、94.03%;公羊3、6、12、24月齡的管圍分別達36月齡管圍的77.14%、79.43%、88.57%、95.31%,母羊3、6、12、24月齡的管圍分別達36月齡管圍的71.07%、83.67%、89.90%、97.63%;
從表4可知,牙山黑絨山羊公、母羊在24月齡以前體高、體長、胸圍、管圍的絕對生長和相對生長率均表現(xiàn)較高,24~36月齡除胸圍有所增加外,體高、體長、管圍變化不大,說明此階段牙山黑絨山羊的骨骼生長已經占很小的比例了,主要是肌肉及皮下脂肪的增加。
表3 牙山黑絨山羊體尺統(tǒng)計表Table 3 Statistical table of body size of Yashan Black Cashmere Goat
表4 牙山黑絨山羊主要體尺和體重絕對生長與相對生長統(tǒng)計Table 4 Absolute growth and relative growth statistics of main body size and body weight of Yashan Black Cashmere Goats
3.1 通過對放牧條件下牙山黑絨山羊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的分析,認為該品種早期生長發(fā)育快,6月齡公羊體重是初生體重的7.41倍,是成年羊的44.85%;6月齡母羊體重是初生重的7.12倍,是成年羊的46.88%;日增重公、母羊分別為68.67 g、64.89 g。隨著年齡的增長,絨山羊生長發(fā)育速度減慢。由此可見,充分利用6月齡以前羔羊生長發(fā)育快、日增重高等特點,抓好此期絨山羊的飼養(yǎng)管理,供給均衡豐富的營養(yǎng),對促進生長發(fā)育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3.2 從統(tǒng)計結果看出,放牧條件下牙山黑絨山羊在24~36月齡時,體重、體高、體長、胸圍達到了全期的最高峰,此時羊只已經體成熟,遺傳性穩(wěn)定,生產性能也最高并達到了穩(wěn)定狀態(tài),是充分發(fā)揮種畜性能的良好時期,應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持羊只健康,合理組織配種,以獲得優(yōu)質高產的后代,增加養(yǎng)羊經濟收入,加快品種育成速度。
3.3 通過對牙山黑絨山羊生長發(fā)育觀察,可以看到羊只36月齡以后增重速度將逐漸變慢減弱。公羊12~24月齡平均日增重為32.79 g,相對增重為44.7%,24~36月齡平均日增重為20.66 g,相對增重為19.46%,36~48月齡周歲平均日增重為6.96 g,相對增重為5.49%。按照這個規(guī)律,建議飼養(yǎng)牙山黑絨山羊公羊最好不要超過3周歲,這樣不但可以獲得較好的肉用效益,而且還可以獲得較高的毛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