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水街高高蹺是甘肅省永登縣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起源于元末明初,到現(xiàn)在已有近700年的歷史。高高蹺是當(dāng)?shù)匾婚T祖輩相傳的舞蹈表演藝術(shù),也是農(nóng)歷二月二龍?zhí)ь^社火中一個傳統(tǒng)的保留節(jié)目。表演者穿上傳統(tǒng)的戲劇服裝,畫上秦腔劇中人物的臉譜,拿上道具,踩上高高蹺,排成長隊,在太平鼓隊強大陣容的引導(dǎo)下上街表演??嗨吒哕E蹺腿的高度達3至3.3米,居全國之冠。
永登縣苦水鎮(zhèn)苦水街至今還保留著古老而獨具特色的高高蹺儺社火藝術(shù),這種儺社火共舉行4天。第一天正月三十迎接高高蹺天神;第二天儺社火表演隊練踩高高蹺,分配角色,有天將、神帥、王朝、馬漢等;第三天高高蹺儺社火出街游行,場面十分熱鬧;第四天是儺社火收場之日,此日下午要舉行倒幡桿與倒踩表桿儀式。
苦水高高蹺也有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在苦水街東,有一道嶺叫長山嶺,形象酷似一條巨龍。在明代以前,這里和大通河流域一樣,山清水秀,綠樹成蔭,相傳元末時期,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途經(jīng)苦水時,發(fā)現(xiàn)長山嶺是一道長龍,當(dāng)即斬斷了龍身,趕走了龍魂,至今長山嶺還有“斬龍峴”的地名紀念此事。劉伯溫斬斷龍脈后,長山嶺和整個莊浪河流域的綠色植被就枯萎了,成為荒山禿嶺。苦水街的人們?yōu)榱擞涀∵@一歷史悲劇,盼望龍魂回歸,龍體合身,讓長山嶺和莊浪河流域重披綠裝,就從元末明初開始興起了二月二鬧社火的習(xí)俗。而苦水高高蹺也就是從那時起逐漸形成的。
說起苦水高高蹺在甘肅乃至全國揚名,和一大批高高蹺愛好者的努力分不開。巨崇紹老人就是其中的代表。1991年巨崇紹從苦水中學(xué)退休后,就一直在默默挖掘整理苦水高高蹺的資料。他認為明洪武年間,來苦水的移民增多,每年春節(jié),各地的移民把各自地方的文化精品表現(xiàn)在唱戲耍社火中,高高蹺是耍社火中最主要的一項。巨崇紹老人先后兩次在“二月二”的社火表演中,邀請上百位攝影記者和攝影愛好者來苦水,通過他們的鏡頭,記錄高高蹺表演者的細節(jié),這對于宣傳苦水的高高蹺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2006年5月,苦水高高蹺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相信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苦水高高蹺會逐步從蘭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