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銀娟
這個假期,家里除了因裝修而雜亂堆放的家具看起來不順心,還有老媽的念叨聲,讓人多了些煩躁感。
哥哥辭職回家打下手,爸爸剛做完手術行動不便,田地里沒有農(nóng)作物可以出售。簡單點說,家里沒有收入,除了裝修材料費和人工費沒有結(jié)清,我和妹妹還需要學費。往往在這種情況下,家庭成員間的矛盾會比平時更容易凸顯。媽媽悄無聲息地成為矛盾的中心點,激起每個人內(nèi)心的急躁不安。
比如,沙發(fā)和配套的家具買大了,媽媽想讓爸爸退貨。哥哥為了布置新房,給嫂子買了五只小公仔,媽媽埋怨他:“怎么這么不知節(jié)省,買兩只就夠了啊?!弊詈笫且愿绺缛虩o可忍頂了一句嘴收場。
老媽有個壞毛病,就是習慣插話,直到我忍無可忍時吼一句“你還想不想聽?”她才閉嘴。
有一次我神經(jīng)大條沒有眼力見兒,直到走進房間才看到她背對著門坐在床頭用指尖擦眼角。她在難過,她認為沒有人愿意搭理她,她認為其他人都嫌棄她說話啰唆。
原來媽媽并不是無所不能的,她觸怒家里每一個人卻不自知,將對方抵觸的情緒視為精神虐待。
我也才意識到,她似乎到了更年期。家人因意見不同而鬧矛盾只是表面現(xiàn)象,更多的是她內(nèi)心開始變得焦慮和空虛。她變得像個小孩一樣,會吃醋、會小氣。
她可以忍受兒女在外的無限思念,但假如彼此相對而坐,她會因為對方臉上露出一絲不愿被說教的表情而生氣;她可以接受她的意見不被采納,但她接受不了她連提意見的權利都沒有……
我總以為,家人是最原始的關系,不必再顧忌相處的方式,所以對媽媽總是失去耐心、耍性子。但我忽略了感情是雙向的,如果媽媽也對我沒耐心,我們之間就會惡性循環(huán)。
更年期是媽媽人生階段的一個插曲,不應該是我們關系的轉(zhuǎn)折。她無法自控的情緒傷害的不僅僅是我們,還有她自己。她冷靜下來之后,自責與愧疚會長久地跟隨她。
而我們不能代替她去承受這一切,我們能做的只是給她更多的理解和寬容。畢竟,對媽媽的理解和寬容本就是她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某一特殊階段的施舍。
(沙靜薦自《遼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