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鵬翔
前幾年,一句“我們終將變成我們所討厭的人”紅透網(wǎng)絡(luò),簡單的短句背后藏著多少無奈和痛苦,每個人都會在其中找到了一絲共鳴?!独嫌延洝防镉羞@樣一句話,“歡迎來到現(xiàn)實世界,它糟糕的要命,但你會愛上它的?!倍@也是我想說的,成為一個你所討厭的人也許并沒有那么壞。
我們活成了一個過去最厭惡的樣子,不是我們活錯了,有沒有那么一種可能,其實是我們討厭錯了。小時候的我們,從嬰兒開始,與其說是人,其實更接近動物,那個時候,我們喜歡一切能滿足我們愿望的人,我們討厭那些管束我們的人,那時候的我們,其實沒有什么分辨能力。等長大以后,我們逐漸習(xí)得人類的性格,才發(fā)現(xiàn)我們以前的討厭,其實是錯誤的。嬰兒接近動物,青少年加入人的特征,成人逐漸走向更高的追求,所以,人其實相當(dāng)矛盾,小時候的討厭不一定符合成人世界的準(zhǔn)則。小時候討厭的事有意義但沒有道理。青春最大的樂趣就在于即使我在揮霍他,我也不知道,不在乎,我并不知道它是人世間的瓊漿玉液,青春的真諦就在于無知,我們對自己擁有的青春不知道,我對青春轉(zhuǎn)瞬即逝不知道,所謂的討厭,只是過去的固執(zhí)。
成長其實是悲觀的,因為他是人們被動選擇的一種保護方式。但長大并不是一件壞事,他只是讓我發(fā)現(xiàn)了完整的自己而已。三四年前的我看著現(xiàn)在自己即使受了委屈也要自己忍氣吞聲一定會感到不可思議,同樣的,給我一臺時光機,去看三四年前那個不分場合發(fā)脾氣的小孩,我也會說一句:“真可怕”,位置的改變其實會影響好壞標(biāo)準(zhǔn)的改變。
以前你覺得油嘴滑舌,喜歡溜須拍馬的那類人,會不會是因為他其實是一個熟知如何處理人際關(guān)系,對心理和人性有過深刻研究的人呢。他們有野心有能力,為了達(dá)到自己的目標(biāo),不斷學(xué)習(xí)去完善自己,最后才收獲到一個你眼中的“油嘴滑舌”,但事實卻是他成為了一個更有影響力的人,不管是在領(lǐng)導(dǎo)面前,還是同事眼中。他為自己打造了一把劍,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上陣殺敵。而這把劍每個人都有,用不用,在他自己。
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別人的生活,所看到的事實也一定要打個引號,所以永遠(yuǎn)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社會的多元觀點就是,我不同意你,但我捍衛(wèi)你的存在;我不同意你,但我欣賞你的價值。
無論你變成什么樣,你依然是你自己,無知者無畏,有知者依然無畏。很多人大道理懂得很多,卻還是過得一塌糊涂。我們發(fā)現(xiàn)圓滑世故,才是在社會活下來更好的手段,所以我們感覺自己變成討厭的大人,其實是因為我們暫時還達(dá)不到,但我們最終都往著這個方向去走,因為這本來就是真實世界的樣子。所以,世事洞明,卻不以世故待人,這就是成長的力量。
什么是成長,在羅振宇老師口中:成長不是一個變好或者向上的過程,成長的本質(zhì)是變得更復(fù)雜。
成長就是你的主觀世界遇到客觀世界之間的那條溝,你掉進去了叫挫折,爬出來了叫成長。成長就是遇到一件事,你無法接納,然后你整個心理人格碎掉了,你把你原來討厭的東西撿起來,放進身體里重建,而不是把它丟掉,這才是成長。
我以前也一直覺得,這個世界上,在失去青春之后最悲慘的就是變成那個曾經(jīng)最討厭的人。
但這時候,我突然明白了,成長最殘酷的并不是變成自己討厭的人,變得庸碌無為,變得阿諛奉承,變得委曲求全。不,不是,它最殘酷的是你明明只是出于逃避責(zé)任逃避現(xiàn)實而作出了躲藏,卻叫喊著我只是因為不想被這個世界改變,我是不想變成自己曾經(jīng)討厭的那種人。我們用“討厭”來包裝我們“羨慕妒忌恨”的人,但其實這種改變,并沒有違背初心和善心,只要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讓自己重建變得更強大,那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有句話叫做,永遠(yuǎn)別忘了自己為什么出發(fā)。
回到那句話,我們終將變成我們所討厭的人,這其實本身是個偽命題,但是卻又能引起每個人的一聲嘆息,把這句話挨個拆分,我們,終將,變成,討厭,人。一個新的框架就這么展現(xiàn)出來。
我們,一群正在經(jīng)歷著的人,如果再加一個詞,是青春的我們,我們擁有著大好的年華,有大把的時間去探索那個未知的自己你懂得越來越多,但同時就意味著你未知的也越來越多,你渴望探索,但是你要去向何方。青春可能是構(gòu)建自己最快的那個時期,不管你之后變成什么樣,都會有青春時的影子,但是你又想變成什么樣呢?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重要的是,你在這個過程中知道了怎么樣的自己是好的。
終將,這個詞似乎很少出現(xiàn)在一個普適命題里,少有句子我們用這么肯定的詞,但是用上了就值得好好考慮這件事。終將,比起結(jié)局,這好像變成了命運。所以,這樣一個詞出現(xiàn),就代表了,這件事情無一例外,無法逃脫,不管這是命中注定,還是自己決定,到了最后都蓋棺定論了。我相信命,也相信運,一切的出現(xiàn)都是我愿意并且能夠去接受的,所以我一切隨自然,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但也有很多人,不甘于命運的束縛,他們要跳出命運的牢籠,但最后不免也會發(fā)出這就是命的感慨。我不是一個勇敢的人,我到最后也不知道成為一個我自己討厭的人是不是對的,可如果這件事情是宿命,我愿意去接受一個自己不那么喜歡卻能夠活下去的我。
變成,先變化再成為,我不斷企圖變化,因為我在乎別人的言論,別人的評價,我本是一個白茶春水的人,別人期望我去成為一個雄心勃勃的人,那既然留在原地對我無益,我又何必堅持固有,不去改變,我想要變成另外的樣子,也許是因為我還活著。
討厭,不是憎惡,也不是痛恨,只是討厭,我們討厭一個東西討厭一種性格,正因為是討厭,所以才讓這個命題有了普適性,因為是討厭所以它隔絕了那些落后的,封建的,愚昧的思想,我們依然有最基本的是非觀念,我們永遠(yuǎn)也不會成為那些家暴的人,因為我們痛恨,我們永遠(yuǎn)鄙薄那些重男輕女的人,因為他們違背時代的主流。變成一個討厭的人,才更加顯得沒有那么嚴(yán)重。
人,這是一句教導(dǎo)你如何做人的話嗎,當(dāng)然不是,你是怎樣的人,往往只由你身上的一個特質(zhì)來表示,你沒必要成為別人,你只需要去拿走那一點點東西,一點點就好,你還是你,很多事情等你到了我這個年紀(jì)你就會懂了,但在這之前我還是希望你勇敢的去愛,去生活。
萬物皆有裂痕是嗎,又怎樣?
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