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福水 廖安庭 游建宇 方 婷 陳 梅 陳 輝 李 林
便秘是指以排便次數(shù)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干結、排便費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常見消化系統(tǒng)疾病之一[1],其人群發(fā)病率為3%~17%[2]。目前,便秘臨床上多傾向于采用保守治療,中醫(yī)治療以推拿、穴位貼敷、中藥、針灸及中醫(yī)綜合療法為主,具有療效確切、副作用小、安全性好等優(yōu)勢[3]。熱敏灸療法是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陳日新教授團隊創(chuàng)立的一種新療法,有別于傳統(tǒng)艾灸,熱敏灸是采用艾條懸灸熱敏態(tài)腧穴,激發(fā)熱敏灸感[透熱、擴熱、傳熱、局部不(微)熱遠部熱、表面不(微)熱深部熱、非熱感]和經氣傳導,并施以個體化的飽和消敏灸量,從而大幅提高臨床療效的一種新療法[3-5]。近年來,采用熱敏灸治療便秘臨床報道呈現(xiàn)上升趨勢,且臨床療效多為滿意,但尚缺乏熱敏灸治療便秘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故本研究采用循證醫(yī)學方法評價熱敏灸治療便秘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1.1檢索策略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shù)據庫(WANFANG DATA)、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庫(CBM)、維普數(shù)據庫(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2018年第8期)中有關熱敏灸醫(yī)治便秘臨床隨機對照試驗。中文檢索以“便秘”or“脾約”and“熱敏灸”or“腧穴熱敏化懸灸”or“熱敏腧穴灸”為篇名或全文或關鍵詞或主題詞進行文獻檢索。英文檢索以“The moxibustion of heat sensibilizing state of accupoints”or“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and“constipation”or“astriction”or“coprostasis”等為主題詞或關鍵詞進行文獻檢索,文獻檢索時間為各數(shù)據庫建庫至2018年8月10日。
1.2文獻納入標準
1.2.1 研究類型 含有熱敏灸治療便秘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文種限中、英文。
1.2.2 研究對象 有明確公認的診斷尺度(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或《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或《功能性便秘羅馬Ⅳ標準》或《便秘診療暫行標準》中有關便秘的診斷)和療效尺度,且均確診為便秘,患者的性別、年紀、病例來歷不限。
1.2.3 干預方法 實驗組以熱敏灸療法為主(可輔以別的治療),對照組采取非熱敏灸療法。
1.2.4 結局指標 臨床療效(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或《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便秘癥狀評分[參考便秘癥狀嚴重度評分(SS)量表或美國胃腸學會制定的便秘評分量表(Cleveland Constipation Score,CCS)]、疼痛情況評分[參考便秘癥狀嚴重度評分(SS)量表或美國胃腸學會制定的便秘評分量表(Cleveland Constipation Score,CCS)]、排便不盡感評分[參考便秘癥狀嚴重度評分(SS)量表或美國胃腸學會制定的便秘評分量表(Cleveland Constipation Score,CCS)]、不適反應等。
1.3文獻排除標準①非隨機對照試驗;②無確切診斷尺度或療效尺度;③實驗組不以熱敏灸為主,對照組出現(xiàn)熱敏灸療法;④重復文獻、理論及綜述性文獻;⑤動物實驗;⑥護理類文獻。
1.4文獻納入與數(shù)據提取瀏覽文獻標題、摘要及全文,提取適合納入尺度的文獻,并開始數(shù)據提取。
1.5方法學質量評價采用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手冊5.1.0版RCT偏倚風險評估工具對納入文獻行質量評價和偏倚風險評估,內容有:①隨機方法;②分配隱藏;③盲法實施;④結局評定者施盲;⑤結果數(shù)據完整性;⑥選擇性報告結果;⑦其他偏倚。評價中若存在分歧,則咨詢第三名評價者協(xié)商處理。
1.6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RevMan5.3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區(qū)間(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加權均數(shù)差(WMD)及其95%CI表示。各研究間首先進行異質性檢驗,采用I2檢驗,當P>0.1且I2<50%時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反之采用隨機效應模型,若異質性較大則采用敏感性分析以明確結果的穩(wěn)定性。若異質性來源無法判斷,則行描述性分析。采用RevMan5.3統(tǒng)計軟件行倒漏斗圖定性分析發(fā)表偏倚。
2.1文獻檢索結果按照上述檢索方法初得63篇文獻,將文獻導入Endnote X7并去重后,得24篇。閱讀標題摘要及全文,根據既定納入、排除標準逐步篩選符合標準的文獻,最終12篇文獻[1-12]納入,均為中文文獻。納入的文獻均采用了國內外公認的診斷標準及療效標準,均采用了信效度較高的工具評定結局指標,均描述基線具有一致性。納入文獻流程見流程圖1,納入研究文獻基本特征見表1。
圖1 文獻檢索結果流程圖
納入文獻 樣本量T/C干預措施熱敏灸組 對照組 療程(天)T/C結局指標脫落退出胡春媚2014[1]30/30熱敏灸針刺14/14臨床療效、疼痛情況評分無盛加偉2018[2]30/30熱敏灸+結腸水結腸水14/14臨床療效、疼痛情況評分、排便不盡感評分無周海平2016[3]35/35熱敏灸酚酞片5/5臨床療效、疼痛情況評分、排便不盡感評分無劉啟明2016[4]32/32熱敏灸+耳穴莫沙必利片5/5臨床療效無劉秀珍2013[5]43/43熱敏灸+常規(guī)護理常規(guī)護理5/5臨床療效無龔燕2014[6]30/30熱敏灸+針刺針刺14/14臨床療效、便秘癥狀評分無田寧2009[7]30/30熱敏灸莫沙必利片28/28臨床療效無張吉玉2018[8]40/40熱敏灸+針灸針灸28/28臨床療效、便秘癥狀評分無付桂蓮2015[9]40/40熱敏灸常規(guī)處理7/7臨床療效無方芳2014[10]30/30熱敏灸針刺 24/24臨床療效、便秘癥狀評分無潘慧人2015[11]45/45熱敏灸+溫脾湯溫脾湯21/21臨床療效、排便不盡感評分無王忠仁2018[12]55/55熱敏灸+開塞露開塞露28/28臨床療效無
注:T(test group):熱敏灸組;C(control group):對照組
2.2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評價①隨機:4項試驗[6-8,12]用隨機數(shù)字表,1項試驗[2]用就診順序隨機,7項試驗[1,3-5,9-11]用隨機字樣;②分配隱藏:全部納入文獻均未說起;③盲法:全部納入文獻均未說起;④隨訪、脫落:全部納入文獻均未說起;⑤選擇性報告:全部研究均報道了預設結局指標。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評價詳見表2、圖2。
表2 熱敏灸組與對照組治療便秘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評價
圖2 偏倚風險總結
2.3 Meta分析
2.3.1 熱敏灸治療便秘總有效率的Meta分析 熱敏灸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異質性檢驗結果為P=0.94,I2=0%,使用固定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為OR=3.40,95%CI(2.37,4.90),Z=6.60,P<0.00001,提示熱敏灸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見圖3。
圖3 熱敏灸組與對照組治療便秘總有效率的Meta分析
2.3.2 熱敏灸治療便秘治愈率的Meta分析 熱敏灸組與對照組治愈率比較,異質性檢驗結果為P=0.93,I2=0%,使用固定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為OR=3.32,95%CI(2.06,5.36),Z=4.92,P<0.00001,提示熱敏灸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見圖4。
圖4 熱敏灸組與對照組治療便秘治愈率的Meta分析
2.3.3 熱敏灸治療便秘便秘癥狀評分的Meta分析 熱敏灸組與對照組便秘癥狀評分比較,異質性檢驗結果為P=0.002,I2=84%,使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為MD=-2.74,95%CI(-4.89,-0.58),Z=2.49,P=0.01,提示熱敏灸組便秘癥狀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見圖5。
圖5 熱敏灸組與對照組治療便秘便秘癥狀評分的Meta分析
2.3.4 熱敏灸治療便秘疼痛情況評分的Meta分析 熱敏灸組與對照組疼痛情況評分比較,異質性檢驗結果為P=0.05,I2=66%,使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為MD=-0.74,95%CI(-1.04,-0.43),Z=4.66,P<0.00001,提示熱敏灸組疼痛情況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見圖6。
圖6 熱敏灸組與對照組治療便秘疼痛情況評分的Meta分析
2.3.5 熱敏灸治療便秘排便不盡感評分的Meta分析 熱敏灸組與對照組排便不盡感評分比較,異質性檢驗結果為P=0.17,I2=44%,使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為MD=-0.38,95%CI(-0.52,-0.23),Z=5.03,P<0.00001,提示熱敏灸組排便不盡感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見圖7。
圖7 熱敏灸組與對照組治療便秘排便不盡感評分的Meta分析
2.4敏感性分析采用逐項剔除的方法對納入文獻數(shù)據進行敏感性分析,結果顯示各項Meta分析無顯著改變,表明Meta分析結果較可靠。
2.5發(fā)表偏倚基于總有效率運用RevMan5.3軟件行倒漏斗圖定性分析發(fā)表偏倚,圖形提示分布大致對稱,表明發(fā)表偏倚不明顯,見圖8。
圖8 基于總有效率發(fā)表偏倚的漏斗圖
2.6安全性評價1項研究[6]中熱敏灸組有1例患者治療時出現(xiàn)腹肌緊張,對照組有一例患者治療時出現(xiàn)暈針,后經相應處理后癥狀消失,繼續(xù)予熱敏灸治療,未見不良反應;另外一項研究[8]中熱敏灸組出現(xiàn)一例暈針,對照組出現(xiàn)兩例暈針現(xiàn)象,經過及時對癥處理后癥狀均緩解;其余研究中未提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表明熱敏灸組與對照組干預措施安全性較高。
便秘在中醫(yī)中又稱“大便難”“后不利”“不更衣”“脾約”等[13],《諸病源候論·大便難候》說:“大便難者,由五臟不調,陰陽偏有虛實,謂三焦不和則冷熱并結故也?!敝嗅t(yī)認為本病的發(fā)病機制是由于五臟三焦既不調和,冷熱壅澀,結在腸胃之間從而導致便秘[14]?,F(xiàn)代醫(yī)學認為便秘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有:腸道形態(tài)學的改變,胃腸調節(jié)肽的改變,結直腸感覺、運動功能及內容物異常,精神心理因素影響,神經免疫反應介入[15]。無論哪種發(fā)病機制,最終都會導致大便排出困難、排便時間延長、糞便堅硬等一系列臨床癥狀。目前臨床上治療便秘的方法包括西藥、手術、中藥、針灸、推拿等,上述療法臨床療效報道均顯示良好[3,16]。熱敏灸區(qū)別于傳統(tǒng)艾灸,其以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艾條懸灸體表腧穴,激發(fā)腧穴的敏化,促使經氣傳導,達到氣至病所,從而提高臨床療效?!侗静菥V目》記載艾葉具有純陽之性,用艾條熏灼可以起到通調氣血,祛除寒濕的作用。實驗研究[17]表明艾灸可以顯著改善大鼠的胃動素、胃泌素和SP濃度,從而促進胃腸的蠕動,改善便秘癥狀。另有一項實驗研究[18]表明當機體處于疾病狀態(tài)或者亞健康狀態(tài)時用艾條懸灸腧穴時更容易出現(xiàn)敏化現(xiàn)象。便秘的病機特點以五臟、三焦功能失調為本,冷熱結在腸胃為標。而熱敏灸可以調節(jié)十二經脈,激發(fā)經氣在臟腑之間傳導,使五臟和三焦調和,氣血通達,結聚在腸胃之間的冷熱自然散去。因此對于便秘的治療有獨特療效,且具有療效可靠、復發(fā)率低、療程短、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3,16]。
本系統(tǒng)評價的結果顯示,熱敏灸治療便秘的總有效率、治愈率、便秘癥狀評分、疼痛情況評分、排便不盡感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臨床上治療便秘可優(yōu)先考慮熱敏灸療法。由于本研究納入文獻量少且質量普遍不高,尚需嚴格設計的大樣本、多中心試驗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