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善水
舉辦抽獎活動就能增加營業(yè)額,改變供應策略就能減少庫存,改進招聘政策就能提升人才質量……無論是要降低成本、增加利潤,還是招聘人才,把握因果關系都是做出商業(yè)決策、提升業(yè)績的基礎。
想提升業(yè)績就不能靠撞大運!大數據時代信息繁雜,隨之涌現的千頭萬緒常常令人不知所措。如何才能迅速、行之有效地解決問題?統(tǒng)計學正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利器,幫你發(fā)掘有價值的因果關系和隱于數據背后的商業(yè)。
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統(tǒng)計思維》一書專為在職場打拼的商務人士量身定制,用實實在在的案例和清晰易懂的圖表解析假設檢驗、隨機對照實驗、回歸分析、因子分析、聚類分析等常見統(tǒng)計方法在商務實戰(zhàn)中的應用,沒有統(tǒng)計基礎的讀者也不用因不懂數學而發(fā)愁。
大數據時代,解剖數據已成為我們的職場基本功。翻開本書,你就能學會用統(tǒng)計思維武裝自己,在商場上披荊斬棘。
這本書告訴讀者,僅曾使用簡單匯總的方法來“把握現狀”的人,要邁出用分析來洞察因果關系的重要一步,必須掌握的知識有三點:一是理解平均值和比例等統(tǒng)計指標的本質含義;二是“要從幅度而不是點來把握數據”的思考方法;三是“要以何種標準匯總何種數值”的思考方法。
“平均值”其實并不難理解,理解了“平均值”的本質,自然也就能理解“比例”。想讀本書的人,大概沒有不知道如何計算平均值的。但是,大概也沒有人思考過,為何這樣計算下來便能說明分散的數據真正的意義?其實在平均值的背后,存在著比統(tǒng)計學思維方式產生時期更早的深刻思考。書中的精彩部分和章節(jié)會很通俗易懂地說明平均值的本質。同時,為什么書中舉的例子明明是“平均值和比例”,而進行說明的卻只有平均值,想必很多人并不知道,平均值和比例的本質是完全一樣的。
書中還有更精彩的東西:針對通常用數字來表示的信息如年齡、收入、消費金額等專用術語來說叫作定量變量(quantitative variable),我們通常采用“平均值”的形式來進行匯總。另一方面,針對并不是用數字而是用文字來表示的性別、職業(yè)、商品分類等信息(qualitative variable),則采用每一種分類所占的“比例”來進行匯總。好在書中還解釋的到位:定量變量表示的是“數量大或小”,定性變量表示的則“不是數量大或小,而是性質上的不同”?!坝?分制回答滿意度(數值越大則滿意度越高)”則不容易確定該用定量變量還是定性變量來表示。對于這一問題,是應該作為定量變量計算平均值,還是作為定性變量計算5分制評價人數的比例?本書認為作為一種定量變量來看待是沒有錯的!
另外,比如說1號、2號、3號……這種雖然是用數字來表示,但數字的大小本身并沒有意義,只是將數字用作一種記號的情況,不應該使用平均值,而應該使用比例。盡管計算郵編的平均值沒有意義,但利用郵編的前3位數字來將顧客分類,并匯總分析每一地區(qū)的顧客各占了多少個百分點卻是有意義的。
企業(yè)財會人員更高層次的“統(tǒng)計思維”就在這本書里。讀了它并掌握了它會大有裨益!